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各有何利弊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客体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普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所获得的规律可以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关系所获的规律也可以丰富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传统上着重于研究个体、个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社会心理学则着重于研究群体中的个体、群体、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复杂.美国心理学会迄今仍把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放在一个分支里.一般说来个性心理学是研究个性特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涉及自然和教化的关系、涉及较稳定的心理特质,而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直接社会情境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这个情境的解释的作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表明,直接社会情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虽然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但真正开创、推广这个方向的是奥尔波特和默德.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问世以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
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社会心理学在50年代以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过.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绍过作为心理学重要分支学科的社会心理学.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众心理学》、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以及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等重要著作的译本,中国学者自己也编写了一些社会心理学著作.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如拉察鲁斯、斯坦塔尔、冯特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塔尔德、西格尔和勒邦关于群众心理的研究.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还有影响,如塔尔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体极端化和个性消失的思想等.20世纪初态度的研究成为中心.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出现以后,社会促进的研究成为中心.以后,群体过程、说服、顺从、认知失调、归因等分别成为某一时期的研究中心.
美国是研究社会心理学最多且最有影响的国家,它的研究课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往往影响到其他国家.1980年,美国心理学家斯密斯等人对1979年美国主要社会心理学刊物发表的文章作过一项调查.这项调查表明,研究最多的是归因及态度和态度改变,论文达50篇以上;其次是社会和人格发展以及认知过程,达40篇以上.
随着社会心理学的日益发展,研究课题也日益丰富和扩大.从早期的社会促进研究发展到社会惰化的研究从顺从的研究发展到反顺从和独立性的研究,从侵犯的研究发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从吸引的研究发展到爱情的研究,从人际知觉的研究发展到归因的研究,等等.显示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正日益广阔和深入.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认识到实验方法的局限性,重视现场研究,重视应用研究,重视以现场应用研究去检验实验室研究所得的理论,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今天的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从现场研究到实验室研究,或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研究,往复循环、相互论证.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为处理从现场获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进步.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是多元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即依据所要研究的课题而选取相应的研究方法.美国的主流社会心理学过分强调的实验方法,已经受到欧洲和美国国内学界的挑战.有人贴切地批评这种实验程序乃是“真空中的实验,宏大的社会现实被弯曲为人为的实验室中漠不相关的个体之间虚假的社会互动”[4].认为只有“科学的”、定量的方法才能用于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所得结果才能真实可靠,这种观点未免过于偏激.心理学界前辈陈立教授在反思心理学研究方法时指出,不能认为只有实验室的实证方法才能用于心理学研究之中,其它的方法也是可以使用的,两条腿走路总比独腿跳要安全些和有效些[5].普通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尚且如此,社会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就更应当这样了.翻开大量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除却有“真空中的实验”的弊端外,用所谓精细的实验设计、烦琐的统计分析得到一条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过的可靠经验的例子并非鲜见.这样的研究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所谓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意指除了恰当地应用实证法之外,还可以应用人文主义取向的方法,如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精神产品分析的方法等,它们对于揭示人的社会心理实质常常是很有效的.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为着中国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不得不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寻找问题方面,但这绝不意味着否定中国的社会心理学业已得到的发展.实际上,近20多年中,靠着学者的努力,中国的社会心理学有着诸多上乘的研究成果问世.这正是中国社会心理学正在不断发展的标志,也是增强中国社会心理学者信心的力量所在.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客体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普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所获得的规律可以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关系所获的规律也可以丰富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传统上着重于研究个体、个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社会心理学则着重于研究群体中的个体、群体、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复杂.美国心理学会迄今仍把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放在一个分支里.一般说来个性心理学是研究个性特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涉及自然和教化的关系、涉及较稳定的心理特质,而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直接社会情境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这个情境的解释的作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表明,直接社会情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虽然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但真正开创、推广这个方向的是奥尔波特和默德.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问世以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
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社会心理学在50年代以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过.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绍过作为心理学重要分支学科的社会心理学.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众心理学》、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以及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等重要著作的译本,中国学者自己也编写了一些社会心理学著作.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如拉察鲁斯、斯坦塔尔、冯特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塔尔德、西格尔和勒邦关于群众心理的研究.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还有影响,如塔尔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体极端化和个性消失的思想等.20世纪初态度的研究成为中心.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出现以后,社会促进的研究成为中心.以后,群体过程、说服、顺从、认知失调、归因等分别成为某一时期的研究中心.
美国是研究社会心理学最多且最有影响的国家,它的研究课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往往影响到其他国家.1980年,美国心理学家斯密斯等人对1979年美国主要社会心理学刊物发表的文章作过一项调查.这项调查表明,研究最多的是归因及态度和态度改变,论文达50篇以上;其次是社会和人格发展以及认知过程,达40篇以上.
随着社会心理学的日益发展,研究课题也日益丰富和扩大.从早期的社会促进研究发展到社会惰化的研究从顺从的研究发展到反顺从和独立性的研究,从侵犯的研究发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从吸引的研究发展到爱情的研究,从人际知觉的研究发展到归因的研究,等等.显示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正日益广阔和深入.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认识到实验方法的局限性,重视现场研究,重视应用研究,重视以现场应用研究去检验实验室研究所得的理论,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今天的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从现场研究到实验室研究,或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研究,往复循环、相互论证.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为处理从现场获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进步.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是多元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即依据所要研究的课题而选取相应的研究方法.美国的主流社会心理学过分强调的实验方法,已经受到欧洲和美国国内学界的挑战.有人贴切地批评这种实验程序乃是“真空中的实验,宏大的社会现实被弯曲为人为的实验室中漠不相关的个体之间虚假的社会互动”[4].认为只有“科学的”、定量的方法才能用于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所得结果才能真实可靠,这种观点未免过于偏激.心理学界前辈陈立教授在反思心理学研究方法时指出,不能认为只有实验室的实证方法才能用于心理学研究之中,其它的方法也是可以使用的,两条腿走路总比独腿跳要安全些和有效些[5].普通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尚且如此,社会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就更应当这样了.翻开大量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除却有“真空中的实验”的弊端外,用所谓精细的实验设计、烦琐的统计分析得到一条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过的可靠经验的例子并非鲜见.这样的研究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所谓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意指除了恰当地应用实证法之外,还可以应用人文主义取向的方法,如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精神产品分析的方法等,它们对于揭示人的社会心理实质常常是很有效的.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为着中国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不得不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寻找问题方面,但这绝不意味着否定中国的社会心理学业已得到的发展.实际上,近20多年中,靠着学者的努力,中国的社会心理学有着诸多上乘的研究成果问世.这正是中国社会心理学正在不断发展的标志,也是增强中国社会心理学者信心的力量所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