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为什么会没落??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也谈香港电影的没落
上次我在一个贴子里顺便提到香港电影的没落,这个大问题,不是我等可以驾驭的,但作为一个影迷,又似乎非谈不可.我买过几本电影理论方面的书,只是至今没看,但我的观片数量还可以,所以有发言权.我知道自已肯定是胡说八道,但所谓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先从好莱坞与香港的电影历史背景来看一下.为什么世界电影第一大产业,在美国好莱坞形成?美国建国只有短短二百多年,但也富强了整整二百多年,这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欧洲被二战差点拖垮,但美国却成了二战最大的受益国,社会政治济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大批人才纷纷涌入,值当盛世之际,娱乐业重镇自然也非它莫属.苏联的电影业听说当时也是很强,还产生了塔尔科夫斯基这样的大师,俄罗斯在文学上是我精神的故乡,但现代的电影我看的不多,就我看过的象<雁南飞>这样的电影,显然不能和好莱坞比,极*权*体制必然讲求单一的文化结构,我估计当时的大部分电影都是泛政治化教育片,充其量和印度电影水平差不多,只数量多根本没用的.在艺术片的领域,现在的英国,法国,意大利完全可以与好莱坞相抗衡,但商业片领域几乎没有涉及.
在亚洲最有可能成为电影业基地的,其实是日本.日本从十九世纪甲午战争以后,已经取代了中国,成为亚洲的宗主国.虽然二战是战败国,各大城市还被美国飞机夷为平地,但五十年后,进步神速的日本无疑在各方面仍然是亚洲的最强盛国家.他们的卡通片一直是霸主的地位,九十年代日本青春日剧风靡全亚洲,而他们的电影业水平,比卡通差点,比日剧强点,总体水平也很高,绝不下于中国内地和台湾.但日本文化谁都看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单一,太单一了.根据<菊与刀>作者的分析,日本的民族性格也很矛盾和复杂,用耻感文化来形容,我真觉得太像了.但不知怎么回事,日本文化表现出来的就是单一,美是美到极处,但敏感脆弱,固守于一处.他们所有的优秀发明,都归到了一个套路里.所以,曾经令我着迷不已的日剧,现在整体水平还不如中国内地刚兴起的连续剧.但日本国家实力摆在那儿,后劲很足,哪天他们福至心灵,我们追都别想追.撇开日本,能成为电影业基地的还有印度韩国,但印度至今宗教信仰浓厚,极度缺乏现代性,不说了,而韩国影视业的兴起,是近两年的事,我看过一些,应该说比较不喜欢,只有金基德给我印象深刻,韩国影视虽然现在很火,但文化特色,总体水平根本无法和日本中国相比,我不看好他们,也不说了.
中国内地有上百年的天灾人祸,建国后三十年封闭,原来旧上海的电影从业者都去了香港,香港便成了东方好莱坞,从这种简单比较是不是能看出,香港电影产业的辉煌是不是也很侥幸呢,是不是也具有历史环境上的天生不足之处呢.
第二我们从文化内涵上看.何为艺术?广义上说,只要美的,独特的,都算艺术.狭义上说,艺术不是商业片讲求的感官刺激娱悦,而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命脉的显现,是历史社会血肉的一个有机部分.可我们惊讶的发现,香港电影从李小龙那个时代起,虽然影响巨大,但成功的都是商业片,竟然没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片导演.王家卫在形式画面情调方面,做出了新意,表现现代人的孤独失落上,也算有些内涵.而关锦鹏,许鞍华,陈果,张婉婷拍的其实都是伪艺术片,没有一点心灵的冲击力.
我看过好莱坞60年代以来的所有获奖电影,我发现大部分都是艺术片,就说<魔戒><勇敢的心>这样的商业片,也都冠以史诗二字,香港那么多商业片,有哪部敢称之为史诗(比如影响巨大的武侠片)?面对好莱坞艺术片赚钱(<阿甘正传><教父>风靡全球),商业片又极具艺术价值,香港电影集体失语.问题在于,香港影人只为赚钱拍片,比如一个片子火了卖钱了,就一定要跟风把它拍烂拍死为止,而很多人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也绝非虚词妄言. 周星驰搞笑片十多年来的一枝独秀,恰恰说明了港片精神上的单薄可怜.造成的结果就是,港片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但没有一点厚重感.只能以<夏日么么茶><求爱上上签>这样的片子博小姑娘青睐,以华而不实的枪战片古惑仔片欺骗无知少年.昔日的辉煌,在于港片突然横空出世,新鲜刺激,但技术与文化内涵也只是刚具雏形,现在,吴宇森,林岭东,去了好莱坞,徐克和唐季礼最近几部电影差强人意.世道漓俗,人心不古.俱往矣!
第三,成也市场,败也市场.97前后,大批香港电影人奔赴好莱坞,跑掉了一批中坚力量,这有多方面原因.价值认同感与归属感是一大原因,但市场的吸引也是主要原因.在资讯发达的年代,市场服从的是赢家通吃的规则.比如,在电视上转播乔丹比赛的时候,你还有兴趣换台看国内的甲级男篮么.好莱坞历史上多次吸引外来生力军,强大自已,这次它把视线转向东方,利用自已强大的资本和市场,挖香港电影的墙角,结果我们看到了,好莱坞真的又一次赢了.而香港电影的后备力量却严重不足,有才华的新锐导演没有几个,港片自然举步惟艰.本来拍片就是为赚钱,面对巨大利益何乐而不为呢,在好莱坞拍一部主流商业片,导演的酬金一般是几百万美金,而在香港只有几十万美金.成龙在好莱坞拍了那么多烂片,他自已也有点过意不去,但说起那边来,钱确实好赚啊,他的身价一部就是二千万美金.换作你,你去不去?
这几年香港电影吸纳了许多内地演员,许多方面也作了交流互动,这是可喜现象,说明香港影人很聪明善于变通,但我估计内地帮不了什么忙,为什么呢?这我到第五点时再说.
第四,还是市场.八十年代,徐克的<新龙门客栈>仅在内地就取得了一亿多的票房,八十年代啊,简直乐坏了电影公司,再到东南亚跑一圈,还不赚个盆满钵满,这种一本万利的投资有谁不愿意?到了九十年代末期,香港经济滑坡,失业率居高不下,电影业自然受到牵连,据说制片人有了个好本子,根本已找不到人来投资了.到底是个什么具体情况我不得而知,但来看看我们内地市场.
改革开放二十年,内地经济以每年平均百分之八的速度高速增长,有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内地的市场巨大,应该需求比原来更加旺盛啊,可还是败在市场手里.因为市场空间被其它娱乐形式大大挤压后,市场反而变小了.八十年代看电影是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可现在青年人最喜欢的是上网.就算要看电影吧,网上看,或者,七块钱买张盗版DVD,一块五租个碟(我们这儿的价钱),回家对着家庭影院,坐在沙发上舒舒服服服的看,所以,除了谈恋爱的已经很少人跑电影院了.
我九八年参加工作,是在文化宫,电影院也呆过,亲眼见证了我们这个苏北小县城电影市场的萧条.最多那时,我们城区一共有五六家电影院,各个乡镇也都有一家,当然,所谓的城区,只是一条叫人民路的主干道,加上几条破旧不堪的次干道.但到九八年时,电影公司倒闭,下属摩登影厅关门大吉,只剩下了我们工人影院和人民影剧院两家.不过就是那时,每逢大片和周末工薪场,影院里还总是坐满了人,承包老板只要一年搞好几个大片,拉几个学校,那是稳赚不赔,碰上<泰坦尼克>,一个片子据说就赚了十多万.而时代与社会的变革的影响,那时已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方面深深体现了出来,随着国企纷份倒闭,工人下岗,私人企业增多,城市不断拆建改造,服务业娱乐业兴起,我们这个小县城是一年就变一个样,游艺房,茶餐厅,加啡馆,保龄球室,泡脚按摩店,迪厅,演艺厅,KTV,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起,每隔一段时间就听朋友谈起,哪儿又开了一家好玩的去处,而且由于我们这儿是小地方,只要是新开的休闲娱乐场所,必定是蜂拥而去.前两年,我在报上看到,我们这个小小的县城网吧竟然达到了六十多家,而我估计,现在起码有一百家左右了.在此情形下,电影院的生意就可想而知了.我师傅有次回来,闲聊间向我问起,今天有几个人呐?我回答,今天不错,有十几个人.我师傅瞪大眼睛,你说什么?十几个人就算多了?我说,你老知道的,以前就算是暴雨狂风,也是从来没有”白板”的,现在晚上到了放映时间,往往左等右等不来人,常常关门提早下班,有时来了两三个人吧,老板掐指一算,还不够开消电费呢,所以退了票仍然是提早下班!后来,人民影剧院被改做演艺厅,而我们工人影院在04年终于因为城市改造被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的影城,有位市长要求我们影城必经营电影,我们主任不同意,说做电影朝天蚀本,怎么养这么一大帮人?我估计最终方案是折中一下,只有一个厅做电影,豪华装修提供贵族享受,其它三个厅全部出租.
所以,这样来说文化生态也是变动发展,自生自灭,强求不得.香港电影人曾发出求市的倡议,此话很不通,市场可以救么?艺术可以救么?电影业曾经担负的娱乐主体地位,已被更强势的电脑游戏互联网所取代,而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将逐渐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可能将是未来互联网上的某种新艺术.以前的古典音乐,绘画,文学,不也是早让位于现代流行艺术了.现实与艺术的相互影响本该就是这样,香港电影人可以执着,也可以离开,不管什么选择,实实在在做些事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电影在今天仍然是主流的艺术形式,我们说港片的没落也是相对于以前的港片和好莱坞相言的.
第五,前不久奥斯卡直播,一档娱乐节目请了一个香港导演做嘉宾,面对举世注目的奥斯卡,确实有点叫人眼馋,这位嘉宾说,我听说中国不久将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为什么我们要去羡慕他们,我们可以把自已的电影业做强了,然后把全世界的人请来.我当时一听有点心动,就象拯救香港电影有种说法,内地发展力不可估量,可以强强连合优势互补,溶入内场电影业寻找出路.这种想法可能很普遍,但不过是打官腔说套话罢了,这个香港导演片子拍得不咋样,但我想还不至于如此无知.
我们这个最大的经济体,真是那么神奇么?以人均GDP算,我们还是小康社会啊.以前太穷了,现在有了点钱以后,常有人喜欢这么说大话.我们其实仍然不富,更不强.我们的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做人家的廉价加工厂,利润率极低,但遭到国外多次反倾销,还被迫汇率升值后,便急着谈创新型国家了.好吧,就算再用二十年,技术创新上可以比比日本韩国了,那么基础科学领域呢,我们未来五十年可以出几个诺奖获得者么?再说,关系着国家民族精神根基的人文思想领域,由于历史革命和意识形态等原因至今一片荒芜.而教育这么重要,为什么迟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改善?有一种观点是,经济发展了富裕了,民*主*自*由自然会瓜熟蒂落,但反过来说也一样有道理,如果不从制度上来保证,那么社会的发展当然是危险的,比如象拉美非洲一些国家,总是出乱子.国外学者甚至把中国未来会发生什么,看成是世界未来二十年的三大不安定隐患之一.
前几天,我们单位一个承租户来办公室找我们主任谈话,他是大承租户,财力雄厚,在停车位广告位方面要求得到更多的份额,我们主任不同意,说必须照顾中小承租户的利益.但不管我们主任怎么说,他胡搅蛮缠装听不懂,最后,说着说着终于说漏嘴了,他说,现在社会就是这样,强者生存,他们没本事,就得让我们有本事的.我知道他这样说一点都不稀奇,平时里我接触的一些人更卑劣无耻,可当时我还是惊讶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现实处境啊.别看我们中国人表面上和气客套,其实很多人内底里全是魔性鬼气,没一点人样,.而我在媒体上经常听说的是,目前形势一片大好,中国要维护世界和平什么的.
香港电影曾被称作奇迹,可要说奇迹,本来就是长不了的.它难道注定要如夜空的烟花,绚丽灿烂,却只能经历短短的一瞬么?我不知道,我可没有法子,我也不抱什么期待.
你说什么?你在笑么?是是,我无聊空谈,我语无论次,我愤世嫉俗,你说的对,兄弟,很对很对,但是,你别想说服我,我就是不抱希望,我靠!
上次我在一个贴子里顺便提到香港电影的没落,这个大问题,不是我等可以驾驭的,但作为一个影迷,又似乎非谈不可.我买过几本电影理论方面的书,只是至今没看,但我的观片数量还可以,所以有发言权.我知道自已肯定是胡说八道,但所谓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先从好莱坞与香港的电影历史背景来看一下.为什么世界电影第一大产业,在美国好莱坞形成?美国建国只有短短二百多年,但也富强了整整二百多年,这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欧洲被二战差点拖垮,但美国却成了二战最大的受益国,社会政治济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大批人才纷纷涌入,值当盛世之际,娱乐业重镇自然也非它莫属.苏联的电影业听说当时也是很强,还产生了塔尔科夫斯基这样的大师,俄罗斯在文学上是我精神的故乡,但现代的电影我看的不多,就我看过的象<雁南飞>这样的电影,显然不能和好莱坞比,极*权*体制必然讲求单一的文化结构,我估计当时的大部分电影都是泛政治化教育片,充其量和印度电影水平差不多,只数量多根本没用的.在艺术片的领域,现在的英国,法国,意大利完全可以与好莱坞相抗衡,但商业片领域几乎没有涉及.
在亚洲最有可能成为电影业基地的,其实是日本.日本从十九世纪甲午战争以后,已经取代了中国,成为亚洲的宗主国.虽然二战是战败国,各大城市还被美国飞机夷为平地,但五十年后,进步神速的日本无疑在各方面仍然是亚洲的最强盛国家.他们的卡通片一直是霸主的地位,九十年代日本青春日剧风靡全亚洲,而他们的电影业水平,比卡通差点,比日剧强点,总体水平也很高,绝不下于中国内地和台湾.但日本文化谁都看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单一,太单一了.根据<菊与刀>作者的分析,日本的民族性格也很矛盾和复杂,用耻感文化来形容,我真觉得太像了.但不知怎么回事,日本文化表现出来的就是单一,美是美到极处,但敏感脆弱,固守于一处.他们所有的优秀发明,都归到了一个套路里.所以,曾经令我着迷不已的日剧,现在整体水平还不如中国内地刚兴起的连续剧.但日本国家实力摆在那儿,后劲很足,哪天他们福至心灵,我们追都别想追.撇开日本,能成为电影业基地的还有印度韩国,但印度至今宗教信仰浓厚,极度缺乏现代性,不说了,而韩国影视业的兴起,是近两年的事,我看过一些,应该说比较不喜欢,只有金基德给我印象深刻,韩国影视虽然现在很火,但文化特色,总体水平根本无法和日本中国相比,我不看好他们,也不说了.
中国内地有上百年的天灾人祸,建国后三十年封闭,原来旧上海的电影从业者都去了香港,香港便成了东方好莱坞,从这种简单比较是不是能看出,香港电影产业的辉煌是不是也很侥幸呢,是不是也具有历史环境上的天生不足之处呢.
第二我们从文化内涵上看.何为艺术?广义上说,只要美的,独特的,都算艺术.狭义上说,艺术不是商业片讲求的感官刺激娱悦,而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命脉的显现,是历史社会血肉的一个有机部分.可我们惊讶的发现,香港电影从李小龙那个时代起,虽然影响巨大,但成功的都是商业片,竟然没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片导演.王家卫在形式画面情调方面,做出了新意,表现现代人的孤独失落上,也算有些内涵.而关锦鹏,许鞍华,陈果,张婉婷拍的其实都是伪艺术片,没有一点心灵的冲击力.
我看过好莱坞60年代以来的所有获奖电影,我发现大部分都是艺术片,就说<魔戒><勇敢的心>这样的商业片,也都冠以史诗二字,香港那么多商业片,有哪部敢称之为史诗(比如影响巨大的武侠片)?面对好莱坞艺术片赚钱(<阿甘正传><教父>风靡全球),商业片又极具艺术价值,香港电影集体失语.问题在于,香港影人只为赚钱拍片,比如一个片子火了卖钱了,就一定要跟风把它拍烂拍死为止,而很多人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也绝非虚词妄言. 周星驰搞笑片十多年来的一枝独秀,恰恰说明了港片精神上的单薄可怜.造成的结果就是,港片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但没有一点厚重感.只能以<夏日么么茶><求爱上上签>这样的片子博小姑娘青睐,以华而不实的枪战片古惑仔片欺骗无知少年.昔日的辉煌,在于港片突然横空出世,新鲜刺激,但技术与文化内涵也只是刚具雏形,现在,吴宇森,林岭东,去了好莱坞,徐克和唐季礼最近几部电影差强人意.世道漓俗,人心不古.俱往矣!
第三,成也市场,败也市场.97前后,大批香港电影人奔赴好莱坞,跑掉了一批中坚力量,这有多方面原因.价值认同感与归属感是一大原因,但市场的吸引也是主要原因.在资讯发达的年代,市场服从的是赢家通吃的规则.比如,在电视上转播乔丹比赛的时候,你还有兴趣换台看国内的甲级男篮么.好莱坞历史上多次吸引外来生力军,强大自已,这次它把视线转向东方,利用自已强大的资本和市场,挖香港电影的墙角,结果我们看到了,好莱坞真的又一次赢了.而香港电影的后备力量却严重不足,有才华的新锐导演没有几个,港片自然举步惟艰.本来拍片就是为赚钱,面对巨大利益何乐而不为呢,在好莱坞拍一部主流商业片,导演的酬金一般是几百万美金,而在香港只有几十万美金.成龙在好莱坞拍了那么多烂片,他自已也有点过意不去,但说起那边来,钱确实好赚啊,他的身价一部就是二千万美金.换作你,你去不去?
这几年香港电影吸纳了许多内地演员,许多方面也作了交流互动,这是可喜现象,说明香港影人很聪明善于变通,但我估计内地帮不了什么忙,为什么呢?这我到第五点时再说.
第四,还是市场.八十年代,徐克的<新龙门客栈>仅在内地就取得了一亿多的票房,八十年代啊,简直乐坏了电影公司,再到东南亚跑一圈,还不赚个盆满钵满,这种一本万利的投资有谁不愿意?到了九十年代末期,香港经济滑坡,失业率居高不下,电影业自然受到牵连,据说制片人有了个好本子,根本已找不到人来投资了.到底是个什么具体情况我不得而知,但来看看我们内地市场.
改革开放二十年,内地经济以每年平均百分之八的速度高速增长,有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内地的市场巨大,应该需求比原来更加旺盛啊,可还是败在市场手里.因为市场空间被其它娱乐形式大大挤压后,市场反而变小了.八十年代看电影是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可现在青年人最喜欢的是上网.就算要看电影吧,网上看,或者,七块钱买张盗版DVD,一块五租个碟(我们这儿的价钱),回家对着家庭影院,坐在沙发上舒舒服服服的看,所以,除了谈恋爱的已经很少人跑电影院了.
我九八年参加工作,是在文化宫,电影院也呆过,亲眼见证了我们这个苏北小县城电影市场的萧条.最多那时,我们城区一共有五六家电影院,各个乡镇也都有一家,当然,所谓的城区,只是一条叫人民路的主干道,加上几条破旧不堪的次干道.但到九八年时,电影公司倒闭,下属摩登影厅关门大吉,只剩下了我们工人影院和人民影剧院两家.不过就是那时,每逢大片和周末工薪场,影院里还总是坐满了人,承包老板只要一年搞好几个大片,拉几个学校,那是稳赚不赔,碰上<泰坦尼克>,一个片子据说就赚了十多万.而时代与社会的变革的影响,那时已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方面深深体现了出来,随着国企纷份倒闭,工人下岗,私人企业增多,城市不断拆建改造,服务业娱乐业兴起,我们这个小县城是一年就变一个样,游艺房,茶餐厅,加啡馆,保龄球室,泡脚按摩店,迪厅,演艺厅,KTV,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起,每隔一段时间就听朋友谈起,哪儿又开了一家好玩的去处,而且由于我们这儿是小地方,只要是新开的休闲娱乐场所,必定是蜂拥而去.前两年,我在报上看到,我们这个小小的县城网吧竟然达到了六十多家,而我估计,现在起码有一百家左右了.在此情形下,电影院的生意就可想而知了.我师傅有次回来,闲聊间向我问起,今天有几个人呐?我回答,今天不错,有十几个人.我师傅瞪大眼睛,你说什么?十几个人就算多了?我说,你老知道的,以前就算是暴雨狂风,也是从来没有”白板”的,现在晚上到了放映时间,往往左等右等不来人,常常关门提早下班,有时来了两三个人吧,老板掐指一算,还不够开消电费呢,所以退了票仍然是提早下班!后来,人民影剧院被改做演艺厅,而我们工人影院在04年终于因为城市改造被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的影城,有位市长要求我们影城必经营电影,我们主任不同意,说做电影朝天蚀本,怎么养这么一大帮人?我估计最终方案是折中一下,只有一个厅做电影,豪华装修提供贵族享受,其它三个厅全部出租.
所以,这样来说文化生态也是变动发展,自生自灭,强求不得.香港电影人曾发出求市的倡议,此话很不通,市场可以救么?艺术可以救么?电影业曾经担负的娱乐主体地位,已被更强势的电脑游戏互联网所取代,而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将逐渐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可能将是未来互联网上的某种新艺术.以前的古典音乐,绘画,文学,不也是早让位于现代流行艺术了.现实与艺术的相互影响本该就是这样,香港电影人可以执着,也可以离开,不管什么选择,实实在在做些事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电影在今天仍然是主流的艺术形式,我们说港片的没落也是相对于以前的港片和好莱坞相言的.
第五,前不久奥斯卡直播,一档娱乐节目请了一个香港导演做嘉宾,面对举世注目的奥斯卡,确实有点叫人眼馋,这位嘉宾说,我听说中国不久将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为什么我们要去羡慕他们,我们可以把自已的电影业做强了,然后把全世界的人请来.我当时一听有点心动,就象拯救香港电影有种说法,内地发展力不可估量,可以强强连合优势互补,溶入内场电影业寻找出路.这种想法可能很普遍,但不过是打官腔说套话罢了,这个香港导演片子拍得不咋样,但我想还不至于如此无知.
我们这个最大的经济体,真是那么神奇么?以人均GDP算,我们还是小康社会啊.以前太穷了,现在有了点钱以后,常有人喜欢这么说大话.我们其实仍然不富,更不强.我们的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做人家的廉价加工厂,利润率极低,但遭到国外多次反倾销,还被迫汇率升值后,便急着谈创新型国家了.好吧,就算再用二十年,技术创新上可以比比日本韩国了,那么基础科学领域呢,我们未来五十年可以出几个诺奖获得者么?再说,关系着国家民族精神根基的人文思想领域,由于历史革命和意识形态等原因至今一片荒芜.而教育这么重要,为什么迟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改善?有一种观点是,经济发展了富裕了,民*主*自*由自然会瓜熟蒂落,但反过来说也一样有道理,如果不从制度上来保证,那么社会的发展当然是危险的,比如象拉美非洲一些国家,总是出乱子.国外学者甚至把中国未来会发生什么,看成是世界未来二十年的三大不安定隐患之一.
前几天,我们单位一个承租户来办公室找我们主任谈话,他是大承租户,财力雄厚,在停车位广告位方面要求得到更多的份额,我们主任不同意,说必须照顾中小承租户的利益.但不管我们主任怎么说,他胡搅蛮缠装听不懂,最后,说着说着终于说漏嘴了,他说,现在社会就是这样,强者生存,他们没本事,就得让我们有本事的.我知道他这样说一点都不稀奇,平时里我接触的一些人更卑劣无耻,可当时我还是惊讶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现实处境啊.别看我们中国人表面上和气客套,其实很多人内底里全是魔性鬼气,没一点人样,.而我在媒体上经常听说的是,目前形势一片大好,中国要维护世界和平什么的.
香港电影曾被称作奇迹,可要说奇迹,本来就是长不了的.它难道注定要如夜空的烟花,绚丽灿烂,却只能经历短短的一瞬么?我不知道,我可没有法子,我也不抱什么期待.
你说什么?你在笑么?是是,我无聊空谈,我语无论次,我愤世嫉俗,你说的对,兄弟,很对很对,但是,你别想说服我,我就是不抱希望,我靠!
展开全部
1、剧本少见精品
2、新出道演员演技太差,演员素质青黄不接
3、名导演都已经过了创作高峰,年轻导演还没有抓住当代青年一代的看点。
4、欧美电影年年出新高,竞争过于激烈。
5、内地电影业蓬勃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形成对香港电影票房的冲击。
2、新出道演员演技太差,演员素质青黄不接
3、名导演都已经过了创作高峰,年轻导演还没有抓住当代青年一代的看点。
4、欧美电影年年出新高,竞争过于激烈。
5、内地电影业蓬勃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形成对香港电影票房的冲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香港电影的没落,不是一个因素造成的,是香港回归十年来经济结构、社会自由度、全面素质整体没落的结果,可以这么说“强大的文化必是经济、制度先进的表现”,同样,文化的没落,也反映出香港回归十年来的社会制度、经济结构、文化的全面没落,英国人用150年教会你怎么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孩子,结果10年,就教会了你谎言、欺骗、专横等恶俗,学好一件东西很难,学会,很快!!香港的回归,是香港的悲哀,也是香港人的无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香港辉煌时期的电影以制作时间短,费用低为特点,因为求量不求质,所以香港辉煌时期的电影显得有些粗糙。但因为那时亚洲电影刚刚起步,观众需要大量电影来满足视觉享受,香港电影以其搞笑轻松打斗激烈制作时间短数量多的无厘头风格恰恰满足这一求,因此香港电影迎来其辉煌时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的视觉口味的不断提高,香港电影的粗糙显然满足不了这一要求,所以自然没落。但现在香港电影界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近年来走上了大投资大手笔这一道路,拍摄电影越来越精益求精,我们有理由相信香港电影将会迎来又一辉煌时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说错了 不是没落 是不景气 缺少 像向华强 韩三平这样的制片人 香港电影会崛起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千篇一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