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这篇文言文的感悟是什么
1. 为学这篇文言文的感悟是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为学一首示子侄》,收录于《白鹤堂文集》,为清代彭端淑作品,作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仅其祖父直系就达69人之众,但当时连一个文举人都没有,作者见状,甚为忧心,急而训之,所以才写出这篇文章来。
文章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先讲为学的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平庸与聪明的关系也可转化,如孔子的学说却由天赋不高的学生曾参相传。接着讲了四川边境贫富两僧想去南海的故事,富者一直想雇船而不能实现,贫者苦行一年而返,说明天下无难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点出立志为学这一中心命题。结尾指出,自恃聪明而不学者必败,愚庸者能勤奋学习则必有成就。全篇采用以虚带实,就实论虚的写法,两僧对比,例证生动,观点鲜明。
2. 学《为学》的体会
昨天我看了清朝作者彭端淑写的一篇文言文——《为学》。文言文注解,我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两个和尚去海南的故事,用简练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是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想到了现实社会,我觉得彭端淑的语言是极赋有哲理性的,并且他所阐述的事理完全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 正如文中开头所讲:“天下事有难易呼了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呼?学之,则难者亦难矣。不学易者则易难矣。”文中说的很对,天下的事有容易和简单之分吗?没有,这正如作者所说:只要去做,难事也会变简单;而不去做,简单的也会边难,就如文中的那两个和尚;富和尚随有财富,却没有志向,而穷和尚随穷,但有远志,有信心。就平这两样,他达到了他最后的目的,以至于最后“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结果。 由两个和尚的故事,我终于明白了有心者事竞成的作风。真的,人各立志,每人都能成功吗?不是由古到今,每一个干部都立志,都宣称自己要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可做到的又有几个呢?当他们登上官位时,就志呼所以,贪赃枉法,以至于最后使国家受损失,使人民受害,连自己也不能堂堂正正做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是空怀大志,并没有付诸行为,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比如我身边有一些同学,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而他们呢?却不知父母的苦心,看到这些好条件,就不在认真学习了,而是一天乐不思蜀的玩着。他们并不是没有志向,而只是对现实状况感到满足,所以就忘记了自己的行动。 人们常说:“寒门出才子”。由此可见,人生立志,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向穷和尚那样,有所想必有所做才行。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联系一下自己再改改
3. < >这一篇文言文主要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富者曰:“子何恃而往?”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
您靠什么能去!”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show.php?type=chuyi&id=1051878288中心思想。
4. 《为学》这篇古文太难了
《为学》 本文选自《白鹤堂文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清朝]彭端淑 字乐斋,清代丹棱(今属四川)【 约1699一约1779年】,清代文学家,号仪一。清康熙38年(1699年)他注重振兴教育,培植人才,整顿吏治。
乾隆二十年辞职返川,任成都锦江书院主讲、院长二十年,造就了大批如李调元、张船山等优秀人才。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著有《白鹤堂集》、《雪夜诗坛》、《为学》(意为做学问),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八十一岁时病故于成都南郊白鹤堂。
编辑本段概况选入教材 现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课《为学》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第一学期第7单元“读书有味”中28课《为学》(有删节)与 人教版\鲁教版六年级下册6《为学》(有删节),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学》。原题目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 白鹤堂集 》,《历代文选 清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疆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字词解释 1.为学:做学问。 2.之:代词,它,指天下事。
3.亦:也。 4.矣:了。
5.则:就。 6.者:…的事情;…的人。
7.资:天资 8..庸:平庸。 9 .去:到 10.逮:及。
11.旦旦:天天。 12.怠:懈怠。
13.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4.之:它,指代学问。
15.蜀:四川。 16.之:的。
17.鄙:读(bǐ)音,边远的地方。 18.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19.于:对。 20.欲:想要,要。
21.之:到…去,往,到。 22.何如:如何,怎样,怎么样? 23.恃:凭借,倚仗。
24.何:怎么样?这是商量语气 25.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26.足:足够。
27.数年:几年。 28.下:顺流而下。
29.还:回来。 30.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31.越:到了。 32.明:第二。
34.自:从。 35.惭色:惭愧的神色。
36.顾:难道。 37.焉:加强语气的助词。
38.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9.恃:凭借,依靠,倚仗。
40.买舟:雇船。 41.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42.犹:还,仍然。 43.顾:反而,还。
44.至:到达。 45.去:距离。
46.色:神色,脸色。 47.之:在句子中不用翻译。
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
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
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关于文中“吾一瓶一钵足矣”的: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表现了贫者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 成功←行动,。
5. 学《为学》的体会
昨天我看了清朝作者彭端淑写的一篇文言文——《为学》。
文言文注解,我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两个和尚去海南的故事,用简练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是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想到了现实社会,我觉得彭端淑的语言是极赋有哲理性的,并且他所阐述的事理完全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
正如文中开头所讲:“天下事有难易呼了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呼?学之,则难者亦难矣。
不学易者则易难矣。”文中说的很对,天下的事有容易和简单之分吗?没有,这正如作者所说:只要去做,难事也会变简单;而不去做,简单的也会边难,就如文中的那两个和尚;富和尚随有财富,却没有志向,而穷和尚随穷,但有远志,有信心。
就平这两样,他达到了他最后的目的,以至于最后“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结果。 由两个和尚的故事,我终于明白了有心者事竞成的作风。
真的,人各立志,每人都能成功吗?不是由古到今,每一个干部都立志,都宣称自己要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可做到的又有几个呢?当他们登上官位时,就志呼所以,贪赃枉法,以至于最后使国家受损失,使人民受害,连自己也不能堂堂正正做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是空怀大志,并没有付诸行为,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比如我身边有一些同学,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而他们呢?却不知父母的苦心,看到这些好条件,就不在认真学习了,而是一天乐不思蜀的玩着。
他们并不是没有志向,而只是对现实状况感到满足,所以就忘记了自己的行动。 人们常说:“寒门出才子”。
由此可见,人生立志,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向穷和尚那样,有所想必有所做才行。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联系一下自己再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