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京剧写作文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10-17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3万
展开全部

1. 看京剧有感作文

跟大多数人一样总认为京剧是中老年人的艺术,对于京剧也只是知道四大名旦,只记得他们的时代是京剧辉煌的时代,而否定此后戏剧的创新性,在大多数的古典传统艺术走向低谷时,对于京剧大多数人是毫不重视或任其发展,而不是去重视与保护,创新与发展。

也可能是太多附庸风雅的人,在我们看京剧的眼睛前面蒙上了一层黑纱。大多数人也许像我一样承认京剧是国粹,但对它确实毫无兴趣,甚至可以说是躲避它。

当然这其中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主要是没有一个引导者,带你进入京剧的情境。在课上听到的京剧与自己印象中的京剧有很大的区别,正因为这样,对京剧艺术观摩演出是非常的期待,借此机会了解什么才是真实的京剧,并真正地感受京剧的魅力。

对京剧产生兴趣,是从易老师第一节课的这句“戏梦人生·曲尽人情”开始的。慢慢地开始了解,京剧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况味和浮生若梦,只有在人生阅历足够时,才能与此产生同感,但这种同感的产生也是要在年轻时培养兴趣和积淀知识才能形成的。

京剧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当京剧成为国粹时,中国京剧是蔚为大观,出现了“四大名旦,翠碧朱黄”,京剧发展到现在是由胜而平了。 去看京剧的观摩演出,是刚刚激起的对京剧兴趣的使然。

这是我第一次去剧场看京剧,不是附庸风雅,也不是无味而去。在看演出的整个过程中,确实让我有如梦的感觉,有跌宕起伏,有婉转典雅,有俏皮诙谐,看完之后确实是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第一次看京剧不免犯了几个错误,在听了戏剧欣赏的课时才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看《双下山》时,确实带有着偏见去看,很像老师在课上所说的看《游龙戏凤》中如何看待正德皇帝时的偏见。

总在琢磨着一和尚和一尼姑,确实不雅,也就觉得这出戏不是很有看头。而在听民段清唱时,也是把眼直盯那屏幕,重在听懂字,而非听懂戏。

看了这场演出,才更体会到在看戏中坚持“看戏不求甚解,但赏其美”原则的重要性。 在听戏中,《桃花村》和《孙悟空大闹天空》听得最为认真,也最有感触。

不论是行头、扮相、还是故事情节都是非常让人为之一震。 《桃花村》讲述的主要是宋时,桃花村刘员外女玉燕,携丫环春兰赴花田盛会选婿,遇书生卞济,春兰代为撮合,约定次日差人来请。

老仆刘荣误将桃花山寨主周通请来,周拟将错就错,择日迎娶。春兰又邀卞济女装来家,与小姐计议。

恰遇周通抢亲,误将卞济抬走。周发现错抢后大怒,要再到刘家,强行入赘。

鲁智深退卞济逃走,问明情由,亲至刘家,在洞房中痛打周通,使卞济与玉燕成婚。演出中只有小姐带着春兰赴花田盛会选婿巧遇书生卞济的一折,在这一折中对于京剧的虚拟性有很大的感触,特别是春兰将小姐与书生的眼线相连的场景,突出了京剧的艺术的写意而非写实。

“风无本质难上笔,巧借柳枝相形容”,借春兰之手很好的表达了小姐与书生一见钟情、互生爱慕的感情。演春兰的李兰萍老师(国家一级演员)确实是把这一角色演得惟妙惟肖,在台上活泼而不轻浮,率性而不失稳重。

在看张晓波老师(国家一级演员)表演《孙悟空大闹天空》时,外观上感受到了京剧艺术优美的唱腔念白、精湛的武功技巧、神奇的脸谱艺术、美妙的化妆、流光溢彩的戏装头饰和夸张的舞台艺术形象。角色打扮已经不是演员本身而成为一件艺术品,角色上台未曾唱念表演,观者就知道他是何许人物,这就是所谓的“扮相”。

扮相好即占演出成功的一半。曾有一位外宾观看京剧中武将扎大靠开打的场面后说:“大将军背后插无数面小旗,比我们的三军总司令检阅部队还要威风。”

实则靠旗只有四面,只因在演员的舞蹈动作中,飘带。翎尾飞扬,以及华丽的盔头,服饰,使看戏的人产生五彩缤纷的神秘感觉。

在戏中像大力神等众神的扮相确实是气宇轩昂,气度不凡。但其中也有两位曼妙的女神仙,让整个打斗场面紧张却不失秀气,确实是让人耳目一新。

在这场戏中,对于京剧的象征思维特别的有感触。简简单单的几折戏把孙悟空大闹天空表现出来,我在看戏前担心着这么一个舞台,这么几个人物如何表现。

看完戏之后,回想起老师在课上讲的京剧是源于生活,但有其自身的表现手法,化实为虚,注重京剧的传达艺术,与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尺幅千里,游目骋心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舞台表现上,有时泼金如墨,淋漓尽致;有时要惜墨如金、一笔带过。

在戏的开头,听见后面一个同学说,进剧场听京剧,感觉自己高尚起来。听了这话我也产生了共鸣,以前觉得京剧离我很远,现在能对它产生兴趣,并能亲身看一场京剧,很是高兴。

看完京剧观摩演出后,虽然还不能看懂京剧,但更激起了我对京剧的兴趣,爱听了,也会自己在网上自己找一些经典选段听,并紧记着“园照之下,务先博观”、“操千手而后晓声,观千创而后识器”。对于京剧的评论也会遵守公允的态度,不会带着偏见欣赏,在评论时也会切忌“才豪如雨,用语太苛”。

2. 关于京剧的作文

现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欢京剧,可我对京剧却十分感兴趣。 我对京剧感兴趣都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只要电视里有京剧节目,如《九州戏苑》之类的,他们总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发现,京剧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可说实在的,我对京剧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为一谈,甚至有时统称她们为“小旦”。完整的戏我只看过三部:《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文艺节目或是综艺晚会中所演出的京剧,大多是名剧名段,像这样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较喜欢的是《锁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其实不然,京剧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据剧情而定的。快,快得让你听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经唱过去了。像《秦香莲》中“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香莲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个字拖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研究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今天,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京剧《赤桑镇》选段》,又听了这一段,这激起了我对京剧深深的兴趣,我回家上网查了查,我了解到: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他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道光二十年以后,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了京剧,它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因为主要唱腔有二黄和西皮两个系统,所以又称它为皮黄。

我发现早期的京剧角色划分得很严格,那时分别有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大行,不过到现在只有生、旦、净、丑四行。我问爸爸,他还说京剧到现在还有末角。京剧的四大徽班分别是三庆、四喜、和春、春台,清乾隆五十五年,在安徽享用盛名的三庆班首次进京。京剧擅长表现历史题材,大多数都是文章、书、小说的内容情节改编的。

我最喜欢唱旦角的梅兰芳,他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抗战期间,他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自己留上了胡须,我曾经读过一篇关于梅兰芳的文章《艺术不是金钱能收买的》,他代表剧目前有《宇宙峰》、《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

我深深地领略到了京剧的韵味。

3. 关于京剧的作文500字

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有时在演出过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称为“二道幕”,用它把摆设桌椅、演员换装等准备工作挡在幕后,幕前可同时有演员表演,使京剧的演出更加紧凑。

京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是非常自由的,它不受实际生活的时空限制。大幕拉开后,在演员没上场之前,舞台并不表示任何时间、地点。京剧舞的时空是靠演员的活动来确定的。比如,京剧中某个角色上场后,通过念白、歌唱,可以表明舞台是他的书房。但是他下场后这个书房就不存在了,紧接着另一个角色上场,通过他的身段表演,可以表明舞台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当一个人在自己家里闲坐无事,想到朋友家走走,便在舞台上走一个圆圈(叫做“圆场”),他的家也就转换成他朋友的家了。 又如,当剧中人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感到震惊,这本是个瞬间的心理反应,但是为了刻画人物,可以用很长的时间来歌唱。相反,像写信、看信、饮酒过程,本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是为了简炼,只表演一下姿态,同时吹奏一支唢呐曲牌,就完成了。

因此,观众在欣赏京剧时,需要随着演员的念白、歌唱和表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理解戏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京剧的角色类型俗称“行当”,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划分的。京剧的行当划分,是从昆曲和徽汉等古老剧种衍变而来。起初分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流行等十门角色。后来由于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剧目的丰富,严格的行当界线被打破了,综合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中又包容了几个不同的角色类型。

京剧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简称“皮黄”。西皮、二黄是两种腔调的总称,它们都分为若干“板式”。这些板式都是以一种曲调为基础发展变化出来的。西皮、二黄都有“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板式,西皮还有“二六”、“流水”、“快板”。 京剧锣鼓还有个特殊作用,就是用来统一各种表现手段。凡是唱念做打的转换,舞台节奏快慢的调节,都是靠锣鼓来完成的。因此锣鼓贯穿全剧始终。

京剧的念白也很有特色。它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音乐性的舞台语言欣赏京剧和欣赏歌剧不同,观众和演员可以直接交流。比如,一个演员抬起一手,用水袖挡住另一个演员的视线,面向观众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假定另一个演员听不见这些话,叫做“打背躬”。看京剧不像看歌剧那样拘束,观众对演员的评价,可以随时做出反应。比如,对演员高超的武功、优美的拖腔,对琴师演奏的精彩“花过门”,可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可大声叫好。演员受到观众的鼓励,演得更加卖力,这样,台上台下呼应,剧场充满热烈的气氛。

4. 看京剧有感作文

跟大多数人一样总认为京剧是中老年人的艺术,对于京剧也只是知道四大名旦,只记得他们的时代是京剧辉煌的时代,而否定此后戏剧的创新性,在大多数的古典传统艺术走向低谷时,对于京剧大多数人是毫不重视或任其发展,而不是去重视与保护,创新与发展。

也可能是太多附庸风雅的人,在我们看京剧的眼睛前面蒙上了一层黑纱。大多数人也许像我一样承认京剧是国粹,但对它确实毫无兴趣,甚至可以说是躲避它。

当然这其中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主要是没有一个引导者,带你进入京剧的情境。在课上听到的京剧与自己印象中的京剧有很大的区别,正因为这样,对京剧艺术观摩演出是非常的期待,借此机会了解什么才是真实的京剧,并真正地感受京剧的魅力。

对京剧产生兴趣,是从易老师第一节课的这句“戏梦人生·曲尽人情”开始的。慢慢地开始了解,京剧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况味和浮生若梦,只有在人生阅历足够时,才能与此产生同感,但这种同感的产生也是要在年轻时培养兴趣和积淀知识才能形成的。

京剧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当京剧成为国粹时,中国京剧是蔚为大观,出现了“四大名旦,翠碧朱黄”,京剧发展到现在是由胜而平了。去看京剧的观摩演出,是刚刚激起的对京剧兴趣的使然。

这是我第一次去剧场看京剧,不是附庸风雅,也不是无味而去。在看演出的整个过程中,确实让我有如梦的感觉,有跌宕起伏,有婉转典雅,有俏皮诙谐,看完之后确实是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第一次看京剧不免犯了几个错误,在听了戏剧欣赏的课时才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看《双下山》时,确实带有着偏见去看,很像老师在课上所说的看《游龙戏凤》中如何看待正德皇帝时的偏见。

总在琢磨着一和尚和一尼姑,确实不雅,也就觉得这出戏不是很有看头。而在听民段清唱时,也是把眼直盯那屏幕,重在听懂字,而非听懂戏。

看了这场演出,才更体会到在看戏中坚持“看戏不求甚解,但赏其美”原则的重要性。在听戏中,《桃花村》和《孙悟空大闹天空》听得最为认真,也最有感触。

不论是行头、扮相、还是故事情节都是非常让人为之一震。《桃花村》讲述的主要是宋时,桃花村刘员外女玉燕,携丫环春兰赴花田盛会选婿,遇书生卞济,春兰代为撮合,约定次日差人来请。

老仆刘荣误将桃花山寨主周通请来,周拟将错就错,择日迎娶。春兰又邀卞济女装来家,与小姐计议。

恰遇周通抢亲,误将卞济抬走。周发现错抢后大怒,要再到刘家,强行入赘。

鲁智深退卞济逃走,问明情由,亲至刘家,在洞房中痛打周通,使卞济与玉燕成婚。演出中只有小姐带着春兰赴花田盛会选婿巧遇书生卞济的一折,在这一折中对于京剧的虚拟性有很大的感触,特别是春兰将小姐与书生的眼线相连的场景,突出了京剧的艺术的写意而非写实。

“风无本质难上笔,巧借柳枝相形容”,借春兰之手很好的表达了小姐与书生一见钟情、互生爱慕的感情。演春兰的李兰萍老师(国家一级演员)确实是把这一角色演得惟妙惟肖,在台上活泼而不轻浮,率性而不失稳重。

在看张晓波老师(国家一级演员)表演《孙悟空大闹天空》时,外观上感受到了京剧艺术优美的唱腔念白、精湛的武功技巧、神奇的脸谱艺术、美妙的化妆、流光溢彩的戏装头饰和夸张的舞台艺术形象。角色打扮已经不是演员本身而成为一件艺术品,角色上台未曾唱念表演,观者就知道他是何许人物,这就是所谓的“扮相”。

扮相好即占演出成功的一半。曾有一位外宾观看京剧中武将扎大靠开打的场面后说:“大将军背后插无数面小旗,比我们的三军总司令检阅部队还要威风。”

实则靠旗只有四面,只因在演员的舞蹈动作中,飘带。翎尾飞扬,以及华丽的盔头,服饰,使看戏的人产生五彩缤纷的神秘感觉。

在戏中像大力神等众神的扮相确实是气宇轩昂,气度不凡。但其中也有两位曼妙的女神仙,让整个打斗场面紧张却不失秀气,确实是让人耳目一新。

在这场戏中,对于京剧的象征思维特别的有感触。简简单单的几折戏把孙悟空大闹天空表现出来,我在看戏前担心着这么一个舞台,这么几个人物如何表现。

看完戏之后,回想起老师在课上讲的京剧是源于生活,但有其自身的表现手法,化实为虚,注重京剧的传达艺术,与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尺幅千里,游目骋心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舞台表现上,有时泼金如墨,淋漓尽致;有时要惜墨如金、一笔带过。

在戏的开头,听见后面一个同学说,进剧场听京剧,感觉自己高尚起来。听了这话我也产生了共鸣,以前觉得京剧离我很远,现在能对它产生兴趣,并能亲身看一场京剧,很是高兴。

看完京剧观摩演出后,虽然还不能看懂京剧,但更激起了我对京剧的兴趣,爱听了,也会自己在网上自己找一些经典选段听,并紧记着“园照之下,务先博观”、“操千手而后晓声,观千创而后识器”。对于京剧的评论也会遵守公允的态度,不会带着偏见欣赏,在评论时也会切忌“才豪如雨,用语太苛”。

5. 走进京剧作文600字以上,

只能提供一些关于对京剧的一些认识,您做下参考,京剧在现在人来说都说是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京剧从小了讲是众多表演形式的一种,往大了讲就是国粹,其实京剧在没有出现影视之前,是当时社会的“流行歌曲”,戏迷追捧名角儿,不亚于现在的追星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外界文化的影响,整个世界现代文化趋于大同,也就使得每一个国家的稍有历史或者是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娱乐形式失去了受众群,可这些表演形式却不自我的记载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形态,所以只能被存档起来或用于历史研究,或是给予保护并加以传承.但是京剧这种表演形式却一直影响着我们国家的音乐,歌唱,表演的发展.京剧并非全部是正统的全部是颂扬警世的,也有为了生计而不得已打破人伦世俗的表演,发展到现在京剧留下了大多数的精华,去掉了那些糟粕不堪的东西.京剧自古以来是角儿的艺术,也就是说看戏就是看角儿的,就像众星捧月一般,像现在演电视剧或者是演电影一个道理,看戏是看主演的,可是没有配角儿一个人唱不了一台戏,所以梨园行总讲“一棵菜”的精神.京剧的唱腔,节奏,配乐几本都有其固定的形式,所以说京剧是程式化的艺术,可在其程式化里面,有可以千变万化,这是京剧里面讲的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戏迷们常说的“戏味儿”.。

6. 以京剧为话题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戏剧是京剧,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京剧更是我们中国的“国粹”。

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的戏剧情节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优美,它不用紧张、激烈、 *** 的剧情吸引观众;京剧的音乐伴奏是安稳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京剧的表演风格是安详的,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推陈出新,并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

1960年,周总理曾在北京新街口总政排演场观看京剧《霸王别姬》。戏剧开始,刘邦发兵攻打项羽。群臣纷纷劝谏,项羽不听。总理说:“一人言堂。”项羽回到皇宫,虞姬又规劝,项羽还是不听。总理说:“一家之长。”当演到项羽孤军陷入设好的埋伏时,总理道:“一筹莫展。”当虞姬备酒安慰项羽时,总理说:“一曲挽歌。”四面楚歌,汉兵将至,虞姬拔剑自刎,全场剧终时,总理又说:“一败涂地。”总理仅用20个字就概括了项羽失败的全过程,堪称妙绝。

京剧是国粹,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遗憾的是现在许多青少年对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欢听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看“超女”……他们并不喜欢听戏剧,更不要说看我国的“国粹”——京剧了。很多人都认为京剧和无聊,很老土,不如现在的音乐那么有趣,那么流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听戏剧,而抛弃了我们的“国粹”,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剧,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

7. 京剧的作文600字

京剧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大量吸收当时在北京流行的昆曲、京腔、秦腔等各种戏曲艺术的成就,同时又受到北京的语言、风俗等地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

古徽州的戏曲活动比较早,明代中期已呈势头。歙人,嘉靖年间官至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就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虽身任武职,也作文,也写诗,尤擅长杂剧,著有《高唐梦》、《五湖游》、《洛水悲》等历史剧,在徽州一带上演盛行。进入清代,徽州的戏曲活动更是方兴未艾,其主要是与徽州的“处者以学,行者以商”,“商而兼出”,合商业资本和豪绅巨族于一身的思想有关,在发展徽商经济的同时,促进了戏曲文化的大发展,寓教于乐之中。

徽剧的形成,是在徽腔与青阳腔结合的基础上,同乱弹、吹腔交流融合,并受昆腔的一定影响,才有了徽班与徽帮。当时著名的有庆升、彩庆、同庆、阳春等四个班社。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演出,轰动京师。后又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演变为京剧。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 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满意望采纳,谢谢!

8. 关于戏曲的作文该怎么写

那得看你要从什么角度来写了.不过,我个人觉得,一般如果是那种老师要求大家写的作文,比如说像考场作文或者是像语文书上要求的作文题那样的普通的作文的话,要写戏曲方面内容的,一般就写你喜欢什么戏曲、然后为什么喜欢、它给你的感觉好在哪里等等;或者是像回忆的那种,比如说写自己小时候在农村和大人去看草台班子,然后后来长大了到城市读书了就渐渐远离了戏曲,某次偶然的机缘让你又听到或者看到了一小段戏曲,于是从前的许多美好回忆纷涌而至等等;或者,可以说自己喜欢戏曲,比如说京剧如何、像什么(你可以把它比喻成某个事物),昆曲如何,越剧如何等等,就形成有点像排比段那样的形式的,就跟那种文化作文比如用古诗词的句子来作为文章一段的开头来引出下文那样相似的写法;或者,可以说戏曲的妆你觉得如何如何好看、写意,戏曲的词如何你觉得如何好、文学性如何(这个就有点像古诗词那样的了),戏曲的程式、表演方法你觉得如何给你一种想像等等,可写的不少.但是这样普通的作文,我个人是觉得不建议去写一些比较在一般人不看戏的人看来比较深奥(尽管你自己可能觉得很浅显)的东西,比如去讨论某个流派的唱腔的异同、表演的不同等等,因为这些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而且,不大适合这种作文的形式.因为,这种普通的老师布置的作文,主要看的对象是老师而不是戏迷.如果你的老师正好是个戏迷或许还好可以看懂,但是,还是不大适合去写这种内容,所以,我个人是不大建议.如果是写论文那种形式的作文的话,那倒可以来谈一谈关于某个剧种的表演、流派等等这些东西,或者,说一说某个剧种的起源、发源地等.这也有区分,如果你是学那种和艺术、戏曲那些有关的东西的话,可以深谈;如果是普通的学生,比如说高中生(因为有的高中现在不是新课改有研究性学习的嘛~)的研究性学习的论文的话,那就浅谈一下就差不多了.而且,如果是后者的话,差不多讲讲也就是了,不需要太深入的,一般来说,字数和内容要求达到了,老师不会怎么去看的,如果里面个别有错的,也就交上去就是了,一般不会再有什么下文的.我不知道你们那边是怎么样的,反正我们这里是这样的.当然,如果是普通作文的话,现在一般写戏曲方面的还不是很多,有学生写的话会给老师一种新颖的感觉,而且,用的例子不容易和别人的撞上,这样的作文如果写好的话,用作文书上那作文后面的评论,就是一句“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文学功底很深厚,而且对中国传统文艺有一定的研究”(虽然这话说跟没说差不多)~个人感觉这样的作文应该也可以算是文化作文的一种吧,写好的话得分应该会比较不错的.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