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连笔字?
连笔字:即行书,草书的俗称,凡笔画首尾相连皆是连笔字。可以作贬意,形容写字潦草无法辨识。如:他写的都是连笔字,鬼都看不清。用作褒意则可以说:他的连笔字写得很棒,意思是他写得一手好行书。
连笔字,顾名思义,是人们在自己本有的书法习惯上稍作的改动,使原本“横平竖直”的字体有了连贯性,既加快了书写的速度,又形成了个人书写的独特风格,备受人们重视。
扩展资料:
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王
所谓“连笔字”就是指行书和草书。要想写好,必须学习行书和草书。因为“连笔字”,不可以随便“连”,不可以“乱连”,也是有规范有法度的。
【行书】: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在临摹时,要给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赵孟頫的胆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练毛笔字,也可以缩小复印了练硬笔书法,硬笔书法家卢中南、丁永康、吴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临写。练习毛笔字的同时练习硬笔字,对学习书法的好处是非常大的,可以互补。毛笔字是精雕细刻,硬笔字是反复琢磨,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非常有益于加强对书法学习的理解。
【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草书由于字形太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不能像隶书取代篆文那样,取代隶书而成为主要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