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有躯体疲劳和心理疲劳两方面产生:
1、躯体性疲劳
躯体性疲劳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躯体性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可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疲劳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疲劳。
2、心理性疲劳
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主要表现
(1)ATP浓度下降,脑中某些氧化酶活性出现抑制
(2)血液中色氨酸和支链氨基酸比值下降,会影响到脑中5-羟色氨水平上升,造成对大脑的抑制
(3)运动时造成体内氨基酸和嘌呤核苷酸循环加强,增加脑中氨含量增加
外周疲劳的特点
外周疲劳发生的部位起于神经-肌肉接点,止于骨骼肌收缩蛋白。
(1)神经肌肉接点:对于足球项目来讲,主要存在着长时间训练后,乙酰胆碱在接点后膜的堆积,导致肌肉缺乏正常的兴奋、舒张交替,造成做功能力下降
(2)肌细胞膜:长时间运动产生的自由基数量增加,自由基攻击细胞膜造成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通透性增加
扩展资料
恢复时间
力竭运动后物质的恢复时间:
肌肉中磷酸原恢复:
最短:2分钟
最长:3分钟
氧合血红蛋白恢复:
最短:1分钟
最长:2分钟
长时间运动后肌糖原恢复:
最短:10小时
最长:46小时
间歇训练后肌糖原恢复:
最短:5小时
最长:24小时
活动性休息时肌肉和血液中乳酸消除:
最短:30分钟
最长:1小时
静坐休息时肌肉和血液中乳酸消除:
最短:1小时
最长:2小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运动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