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是干什么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分类: 医疗健康 >> 精神心理科
解析:
「森田治疗法」又称「禅疗法」、「根本的自然疗法」, 它是在1921年左右由日本精神医学专家森田正马(1874-1938)所创。此一精神治疗法虽也受过西方当时流行的心理分析、精神医学暨治疗的一些影响,基本着想却是源自大乘佛学智慧与日本传统文化,尤其是禅的思想文化对此治疗法的影响格外深刻,森田疗法可谓是以大乘佛教与禅为思想源头的东亚文化的产物。
森田疗法的诞生
1874年,森田正马出生于日本知高县,与Freud Sigmud(1856-1939)、Adler Alfred(1870-1937)、C.G.Jung(1875-1937)先后出生,可见森田疗法受心理分析及精神医学治疗影响实非偶然。
森田正马先生的求学生涯不甚顺利,曾因心律不整及患伤寒,使得中学五年念了八年。在1898年就读东京大学医学院时,被诊断为「神精衰弱」兼脚气病,但在期末大考时,不顾一切猛读猛攻,所有不适的症状居然出乎意料的消失了,考试成绩也非常优秀。由这次的身心体验,让他领略到当时一般人对神经衰弱的看法是:「神经衰弱是神经疲劳所致,应多休息」是不正确的。
他在医学院毕业前,便进了精神科,并在巢鸭医院担任作业疗法主任。森田曾用催眠术治疗精神官能症,但无法痊愈。却以「没有治疗,只让其从事打扫工作」治愈了一名精神官能症患者。促使森田开始整理他的思考,森田治疗法于焉诞生。
森田的人性观
人是时时刻刻都在流动变化的存在。人的生命,在最好的状况下,乃是个流动、变化的过程,在我能让我的体验之流载我流向前去,能在其中载浮载沈,而且还能同时尝试去了解它那变动不拘的复杂性的话,那么,其中不会有任何定点让我停留。当我能在如此过程中之时,很显然的,我不会有一个封闭的信仰体系,能引导生命的乃是对于体验去不断了解、哺断阐释的那个过程本身。所以生命就是一直在形成的过程中。因此,研究心理问题就得从外界与自我相对的夹缝中去寻求,从变化流转中去把握。而意识不过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然现象而已。
现象即存在。森田认为人的存在是不断变化流转中所发现的每一刹那之 现象,具有绝对之意义,亦即现象即存在(刘焜辉,民75)。他常用「事实唯真」、「服从自然」等,就是把我们身心的自然现象,体认为现象(色)即实在(空),如实承受。
心理的对立与调和。森田认为一切宇宙现象都建立在相对关系、调节作用以及均衡之上,心理现象亦是在不断变动过程中才能维持均衡,产生适应自我保存的方向。一般正常人有较佳的能力自然流转在两者的变化中,并将不安的感觉疏通到建设性的方向。
道德、伦理观。神经质患者常有理智的观念主义者或求全的理想主义者这一面,因此容易忽视生命存在的自然流动性,却对瞬息变化着的生命现象,应加善恶、苦乐等等价值判断,徒增内心的挣扎矛盾(傅伟勋,民82)。森田强调根本无绝对的伦理观或道德观存在,只能归原于「事实唯真」,必须要能容忍所有心理流转中的对立现象。
生存的欲望。森田认为人的一生,就是生之欲望与死之恐怖的相对峙,经历种种的变化而彼此消长的整个过程。生的欲望包括从生物学的层面到追求人生的意义或价值的精神层面,死的恐惧则是与此相对的,无声的欲望就无死的恐惧。
森田神经质
森田治疗法重视现在当前的人生态度,认为西方的心理分析理论无助于东方人的精神病态的彻底解决。森田尤其认为弗罗伊德所说的神经症(neurosis)并不太适用,因为大部份具有精神异常的(日本)人基本上属于他所描述的「神经质」。所谓森田神经质指的是那些不能认清或接纳带给自己焦虑或威胁的自然现象,企图排除它的人。这理论的一大特色是对于个人先天性素质的重视,他认为神经质因下列三大因素而发生:1.人格特质(惧病倾向)2.机会(促使发病的又因)3.病因(心理的交互作用影响症状的发展)。
森田根据发生神经质的心理机制之复杂程度,把它分为普通神经质、发作性神经症、强迫观念症三种类型。
一、普通神经质
即一般人所称的「神经衰弱」,又称「心气症」。是因过度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引起头痛、呕吐感、失眠等主观上及心理上的症状。
二、发作性神经症
又称「焦虑神经症」。其症状为恐惧、焦虑的情绪表现于外而导致身体神经系统之失调状态,例如:心悸亢进、呼吸困难等等。
三、强迫观念症
具有心气症的本人刻意去除某一涌现在意识中的特殊观念,所引起的内心葛藤,构成强迫观念症。主要的强迫观念症有:对人恐惧(过度关心别人对于我的看法如何,而产生刻意保持良好态度的冲突情绪)、杂念恐惧(思考时,企图排除目的以外的念头,却反而越注意到杂念的存在)、其它尚有杀人恐惧、闭所恐惧、不洁恐惧等等。
森田疗法的实施步骤
森田认为治疗神经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充满爱情的、接纳的家庭气氛里实现心理治疗。实施步骤如下:
一、卧褥疗法
这个时期约有4~7天,要把病患完全隔离,除用餐、排泄外,终日躺在床上。其目的在于观察病患的精神状况,以做诊断的补助。而且保持安静可以调节身心疲劳并让患者面对精神上的苦闷与苦恼,迅速去除它,以体会森田所谓「烦闷即解脱」的心境。
二、轻度作业治疗期
此阶段也采隔离治疗。白天,尽可能整天在户外做轻微的作业;晚上在作业室作业晚工作,例如削牙签、糊纸袋等,近来则常以雕刻等创作性活动为主。作业期间,每天晚餐后要写日记,借此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并且对此给予批评,做为心理治疗的手段。此阶段的主要目标在于让患者能面对生理上不愉快的感觉或强迫观念,开始时让病患的身心感到无聊,以促进其自动自发的活动欲望。
三、重度作业治疗期
此阶段要根据患者的身心状态给予适当的作业,例如锯木、劈柴等。此阶段的重点在培养对于作业的耐性,使其建立信心,让患者对于过去不感兴趣去做的事情,或因为预期焦虑的感情而无法去做的事情,都肯去体验。这种体验将导致患者能面对许多痛苦,克服许多困难去促进身心的自发活动,此时,心里流动性已开始恢复。
四、复杂的实际生活时期
透过阅读,促使患者察觉到纯真的心理,自己本来的个性;即帮助患者成长为不用自己的意志勉强去否定各种自然产生的情感或观念。
结语
森田疗法不仅提供了心理治疗的一个新视野,同时也帮助一般人建立比较健全的生死态度,在极有限而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造人生的种种价值,积极肯定生命的意义。
理论依据
1、基本概念
① 神经质与神经质症
"神经质"一词是森田正马基于对神经衰弱等神经症的本质的特殊看法而提出的。表现为患者存在某种症状,因而主观感觉到这对于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患者本人具有强烈地从症状中摆脱出来的欲望,并积极努力地克服症状的倾向。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的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的产物。神经质症状是疑病素质和由它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因此,森田不把"神经质"作为一种疾病看待。
"神经质症"是森田正马的学生、森田疗法的另一代表人物高良武久提出来的。
高良武久认为:神经质症是神经症中的一部分,是具有神经质症状的神经症,森田疗法不可能治愈所有的神经症,只有神经质症才是森田疗法的真正适应症。
② 疑病素质
所谓疑病素质,是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或称素质。森田认为精神上的倾向性有内向与外向之分。人们健康的精神生活是靠这种内向性和外向性的协调活动而形成的。如果人的精神活动出现了大的偏向,就会逐步形成一种明显的精神上的倾向性。
疑病素质即是一种担心患病的精神上的倾向性。具有疑病素质的人精神活动内向,内省力强,对自己心身的活动状态及异常很敏感,被自我内省所束缚,总是担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精神活动内向,富于自我内省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但如过分担心自身状况、过分的自我关注,则产生消极作用,形成疑病素质。森田疗法理论认为疑病素质是神经质症发生的基础。
③ 生的欲望和死亡的恐怖
富于内省、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是人人都会有的正常的表现,按照森田的理论,这是一种人类本性的生存欲望的表现。生存欲望的含义包括:(l)希望健康地生存;(2)希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3)求知欲强、肯努力;(4)希望成为伟大的幸福的人;(5)希望向上发展等内容。
患神经质症的人都是生存欲极强的人,但他们并不是生来就患有神经质症的。而是随着生存欲望的发展,想过超出常人的生活,但由于某种契机诱发了其疑病体验,使其精神能量不再朝向外界而是完全朝向自己的心身。
过高的生存欲望同时伴有对死亡的恐怖。这种对死亡的恐怖常与惧怕失败、害怕疾病、恐惧不安等心理活动相联系。生的欲望过于强烈,对自己或事物存有超出寻常的要求,就会因惧怕达不到自身的欲望而产生死的恐怖。此时,若有某种诱发的契机,如感觉到心脏的跳动,就可能把原来属于正常范围的生理现象误以为是病态(如心动过速)。而努力排除这种病态的结果,是对外界的关心程度开始下降,精神活动完全向内,陷入精神的内部冲突之中,导致神经质症状的产生。
因此可以说,过高的生存欲望同时就会伴有对死亡的恐怖,这导致了精神活动的内向性,形成疑病素质,成为神经质症产生的基础。
④ 适应不安与精神交互作用
森田疗法认为,人在自然界中活动,人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必然会存在某种不安的心理,即为能否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自身的心身状况能否适应外界环境这样的问题而烦恼。这种不安的心理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出现,被称之为"适应不安"。
较内向的人容易出现适应不安,因其有较强的内省倾向,总是对自己的心身状况能否胜任所做的事情缺乏自信。较外向的人则不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希望。从年龄阶段看青春期前后最易出现适应不安。这与青春期的个体自我意识增强,自身欲望增长而又缺乏实际经验,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变化有关。
高良武久认为:不安、担心、痛苦等心理虽然令人不快,但它却是我们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例如,如果没有疼痛感,人们就可能对外伤失去警戒。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人们对这些令人讨厌的,但同时又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认为也不应当存在,企图否认这些应该有的心理现象,这必然使开始正常的心理产生反向的作用,造成精神内部冲突,最终形成神经质症状。
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安的感觉。但具有疑病素质的人,或排斥适应不安感觉的人,对不安更加注意,由于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使其感觉和注意相互加强,更易于由不安发展成为慢性神经质症。
所谓精神交互作用,"就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越来越吸引注意进一步固定于它。这样一来,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交互作用,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这种精神活动过程就是精神交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如果说疑病素质对神经质症的发病具有决定作用的话,精神交互作用则可以说是对神经质症症状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⑤ 精神拮抗作用
如果说神经质症的发病与疑病素质有关而其症状的发展与精神交互作用有关的话,其症状给神经质症患者带来苦恼的根源,则与思想矛盾造成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有关。
森田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有一种对应和调节的现象,这种现象类似人体中作用相反、彼此制约、相互调节的拮抗肌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精神拮抗作用。
精神拮抗作用具体表现为:当一种心理出现时,常常有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心理出现。例如,恐惧时常出现的不要怕的心理;受表扬时反而涌现内疚的感情。森田认为:这种抑制性意志是我们精神领域中的自然现象。精神领域中的这种拮抗作用,如同肌肉的拮抗作用一样,都不是我们能够一 一加以随意支配的。
精神拮抗作用过强或缺乏这种拮抗作用,人人都会出现问题。而神经质症患者的各种苦恼,也是由于欲望和抑制之间拮抗作用增强引起的。例如:想要获取成功的这种生的欲望越强烈,对可能失败的死的恐怖就越强烈;拼命要加强生的欲望而排除对死的恐怖,为否定失败的可能想尽种种办法,反而使引起拮抗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相应增加,加之思想矛盾的影响,个体就会感到越来越苦恼。所谓思想矛盾是我对'但愿如此','必须这样'的思想愿望和实际情况所预计的结果相反,因而发生了矛盾。
综上所述,森田疗法关于神经质症的形成机理可概括为:由于疑病素质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诱因影响下,通过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经质症状。造成神经质症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想以主观愿望控制客观现实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
2、 神经质症发病机制
① 发病机制流程图
神经症是一种注意固着状态,是本来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因患者对人性的错误认识而引起注意,通过精神交互作用,注意固着在这些心理、生理现象上,导致了反常的苦恼等症状。可以用一个流程图表示:
有偶发事件
疑病素质(森田神经症)------------------------------------------ 某些正常的感觉
或无 精神交互作用
或体验-------------------------------------注意-----------------注意固着状态(症状)
精神拮抗作用
② 神经质症状的主观性
森田认为:神经质的各种症状,在没有身心的疲劳、衰弱及其他并发症的前提下,原本就是属于主观范畴之内的、自我知觉的东西,而不是客观的产物。高良武久也指出:神经质症患者往往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与自己有关的事情。特别对于症状,患者被劣等感所支配,再加上不安的情绪,往往作出明显失误的判断。
神经质症的患者,对生的欲望过高,对死亡的恐怖过强,因此把本来正常的现象(如别人的咳嗽、交谈),看作是不正常的表现(认为是讽刺自己或说自己的坏话)。这种主观判断没有客观事实为基础,病人却对此坚信不移,陷入不可解脱的思想矛盾之中,即是其症状的主观性表现。
神经质症状的主观性还表现在其症状缺乏客观的生理基础上。例如,性病恐怖患者坚持认为自己患了性病,虽几次验血结果都是阴性,但受其主观意识的支配,不能接受客观检验的事实。神经质症患者因其症状的存在而极度苦恼,但他却不知这种苦恼是其主观臆造出来的。苦恼的根源在于其自身。
③ 不同神经症的形成机制
森田先生阐述三类神经症症状形成的过程。
普通神经质(含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是由于精神上对某种异常感的固定,因日常生活及其症状处置上的错误,导致症状日益加重。并指出:神经衰弱的症状伴随身心疲劳或病后的恢复过程必然会消失。只有受疑病观念支配,主要精力固着于病态感觉的时候,症状才会复杂和严重起来。其疑病素质越强,症状也越易严重起来。即使疲劳恢复或病后身体康复,有的人自觉症状永远也不会消失。
发作性神经质(惊恐发作、慢性焦虑症),其发作的实质是一种恐怖感受,恐怖乃是对自己将要发生灾害的预想,或预感到危险即降身时产生的感受。发生在主观上的恐怖感受,客观上也可能会相应地出现心悸加剧、头脑发胀、血脉上涌、手足变冷等躯体现象。主观的感觉和客观的躯体现象是同一现象的表与里。人如果忽然看到心脏病发作时,都会产生极大的恐怖感受,怕自己也会那样,以后偶尔感到心脏搏动,便会和以前见过的情景联系起来。如果患者对其前后的精神过程认识不清,立即就会受到一种恐怖的控制;必然引起心悸加剧,从而使注意集中于此,便越发不安,产生精神交互作用,导致心悸加剧,成为心脏神经症。
强迫观念症(强迫症、恐怖症)是患者把某一机会得到的感觉或感想,疑病地看作是病态的异常,由对它既无感知又不加思考的抗拒心理引起精神上的冲突。如一位害怕看到自己鼻子尖而感到苦恼的学生,正是因为他把一般人常有的感觉专门看成病态而形成强迫观念。因此强迫观念是一般人同样会时常浮现的观念,但正常人处在日常生活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立即就会忘掉,或根本没有进入意识,便又要去迎接下面新出现的 *** 。所以对它没有悬念在心的余暇。而患者因疑病素质、思想矛盾,导致精神上的冲突,反而加剧了某种感觉,形成强迫观念。他还指出,强迫行为不象强迫观念那样,大都不伴随精神冲突的痛苦,认为不是神经质的表现且难以治愈。
操作方法:
(一)治疗原则
1、"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
森田把顺应自然看作是相当于佛教和禅宗中的"顿悟"状态。所谓"顿悟"状态就是让神经质症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体验到对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自然现实存在的抵抗是无用的,这样才能具备一种与自然事物相协调的生活态度。
对其症状而言,就是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对它 *** 、反抗或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对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 应当说"顺应自然"是森田疗法中最基本的治疗原则。这条基本原则包含着下述多层涵义:
(l)顺应自然地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等令人厌恶的情感:
① 要顺应情感的自然发生,听任情感的自然发展。情感过程一般构成山形曲线,一升一降最后终于消失。
② 如果情感冲动得到满足,挫折感可迅速平静、消失。
③ 情感随着对同一感觉的惯性,逐渐变得迟钝,直到无所感受。
④ 情感在某种 *** 继续存在以及对此集中注意时,就会逐渐强化。
⑤ 情感是通过新的经验、经过多次反复、在逐步加深对它的体验中渐渐培养的。
按照森田的看法,情感活动自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总是对自身出现的恐惧、不安或苦恼等这些人人都会有的情感极其反感;总想压抑、回避或消除这类情感,例如,对人恐怖的人,对人与人见面常会引起的情感波动,特别是见到领导或异性时产生不安或不好意思的感觉感到苦恼,视之为必须排除的异物而采取压抑和对抗的态度。把本身很平常的事情,看得很严重而产生抗拒之心,结果使自己陷入神经质症的漩涡。这实际上与森田所述的情感的规律中第4条及第5条相符合,即神经质患者由于集中注意于令其感到厌恶的情感,并不断压抑这种情感而使之受到强化,经多次反复而培养起他对人极度恐惧的体验。而这一过程恰恰违背了情感活动的第1、2条规律。
改变这种状况就需使患者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自己的情感,不去压抑和排斥它,让其自生自灭。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培养起积极的情感体验。
(2)顺应自然地认识精神活动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神经质症患者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是不道德的,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其结果如同高良武久所说:"如果有人无论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可能产生不正恐怖的强迫观念"。神经质症患者对这种心理采取抗拒的态度,他们一定要保持自己心理的绝对清净,结果必然出现心理冲突。改变这一点,就应接受人非圣贤这一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不好的想法在头脑中闪现,是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和决定的,但是否去做,却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决定的。因此不必去对抗自己的想法而需注意自己所采取的行动。
此外,认识精神活动的规律,还需认识精神拮抗作用,认识到人有对生的欲望和对死亡的恐怖这样两种相互对立的心理现象。接受这种心理现象,而不必为出现死亡的恐怖而恐惧不安,以至拼命排除这些令人恐惧的念头,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内部冲突之中。例如,站在高处时,想到可能摔下去,这本是任何人都会有的想法。神经质症患者却认为这是异常现象而与之对抗,越对抗则越感到有可能摔下去。改变这种症状,只有认清精神拮抗作用,从心理上放弃对对立观念的抗拒,才可能减轻以致消除精神内部冲突。
(3)顺应自然地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
神经质症患者原本无任何心身异常,只是因为他存在疑病素质,对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使注意固着在这种感觉上,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继发性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续的主要原因。
认清这一点,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会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因为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而使症状得以减轻以至消除。例如,对人恐怖患者见人脸红,越怕脸红就越注意自己的表现,越注意越紧张,反而使自己脸红的感觉持续下去了。相反,接受脸红的症状,带着"脸红就脸红吧"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反而使自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从而使脸红的反应慢慢消退。
认识症状的规律还包括要认识到症状的改变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认识这一点才能坚持对症状视若平常,不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加以排斥,才可能真正消除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
(4)顺应自然地认清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
按照森田疗法的观点,人之所以患神经质症,疑病素质是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矛盾。这一思想矛盾的特征就是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以"理应如此"限定自身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森田曾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应该放弃徒劳的人为拙策,服从自然。想依靠人为的办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鸡毛上天、河水逆流一样,不仅不能如愿,反而徒增烦恼。此皆力所不及之事,而强为之,当然痛苦难忍。然而,何谓自然?夏热冬寒乃自然规律,而想使夏不热、冬不寒,悖其道而行之,是人为的拙策。按照自然规律,服从之,忍受之,就是顺应自然"。
所以人必须承认事实。认清自己的精神实质,就是自觉;如实地确认外界,就是真理(实事求是)。因此,顺应自然,就应注意不以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套客观事物,认清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包括每个人的感觉、情感、精神活动以及神经质症状的形成与改变都有一定之规,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使主观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2、 "为所当为" 的治疗原则
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这样两大类别。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和改变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
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症患者通过治疗,学习以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要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例如人的行动。事实上,为所当为是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高良武久曾作过这样的说明:"顺应自然的态度并不是说对自己的一切活动都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要患者一方面对自己的症状和不良情绪听之任之;另一方面要靠自己本来固有的上进心,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说,为所当为是对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的充实和补充。
(1) 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森田疗法认为改变神经质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要随着本来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通常症状不会即刻消失,在症状仍存在的情况下,尽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能够见成效的事情。努力作应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任凭症状起伏,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信心。
神经质症患者本来具有强烈的生的欲望,但为死的恐怖所束缚,原有的精神能量均投入在对症状的关注上,而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工作和学习越无成效,患者的注意就越固着在其症状上,就越把症状当作必须排除的异物看待,从而加重其症状。
按照生的欲望所表现出的上进心去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第一,会把一直指向内心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第二,因为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上而使症状得到改善;第三,虽然带着症状去行动仍有痛苦,但行动本身会带来两种收获,其一是该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不必等症状消除;其二是做了就能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上有所收获。
例如,对人恐怖的人,不敢见人,见人就感到极端恐惧。森田疗法要求其带着症状生活,害怕见人没关系,但该见的人还要见,带着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注意自己是否又恐惧了,坚持做下去,恐惧就会逐渐减轻。而这样做的结果,患者自己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想方设法要消除症状,想等症状不存在了再与人接触,其实是不必要的。过去为此苦恼,认为不能做,是因为老在脑子里想而不去做。而为所当为要求患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打破了过去那种精神对行动束缚的模式。
解析:
「森田治疗法」又称「禅疗法」、「根本的自然疗法」, 它是在1921年左右由日本精神医学专家森田正马(1874-1938)所创。此一精神治疗法虽也受过西方当时流行的心理分析、精神医学暨治疗的一些影响,基本着想却是源自大乘佛学智慧与日本传统文化,尤其是禅的思想文化对此治疗法的影响格外深刻,森田疗法可谓是以大乘佛教与禅为思想源头的东亚文化的产物。
森田疗法的诞生
1874年,森田正马出生于日本知高县,与Freud Sigmud(1856-1939)、Adler Alfred(1870-1937)、C.G.Jung(1875-1937)先后出生,可见森田疗法受心理分析及精神医学治疗影响实非偶然。
森田正马先生的求学生涯不甚顺利,曾因心律不整及患伤寒,使得中学五年念了八年。在1898年就读东京大学医学院时,被诊断为「神精衰弱」兼脚气病,但在期末大考时,不顾一切猛读猛攻,所有不适的症状居然出乎意料的消失了,考试成绩也非常优秀。由这次的身心体验,让他领略到当时一般人对神经衰弱的看法是:「神经衰弱是神经疲劳所致,应多休息」是不正确的。
他在医学院毕业前,便进了精神科,并在巢鸭医院担任作业疗法主任。森田曾用催眠术治疗精神官能症,但无法痊愈。却以「没有治疗,只让其从事打扫工作」治愈了一名精神官能症患者。促使森田开始整理他的思考,森田治疗法于焉诞生。
森田的人性观
人是时时刻刻都在流动变化的存在。人的生命,在最好的状况下,乃是个流动、变化的过程,在我能让我的体验之流载我流向前去,能在其中载浮载沈,而且还能同时尝试去了解它那变动不拘的复杂性的话,那么,其中不会有任何定点让我停留。当我能在如此过程中之时,很显然的,我不会有一个封闭的信仰体系,能引导生命的乃是对于体验去不断了解、哺断阐释的那个过程本身。所以生命就是一直在形成的过程中。因此,研究心理问题就得从外界与自我相对的夹缝中去寻求,从变化流转中去把握。而意识不过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然现象而已。
现象即存在。森田认为人的存在是不断变化流转中所发现的每一刹那之 现象,具有绝对之意义,亦即现象即存在(刘焜辉,民75)。他常用「事实唯真」、「服从自然」等,就是把我们身心的自然现象,体认为现象(色)即实在(空),如实承受。
心理的对立与调和。森田认为一切宇宙现象都建立在相对关系、调节作用以及均衡之上,心理现象亦是在不断变动过程中才能维持均衡,产生适应自我保存的方向。一般正常人有较佳的能力自然流转在两者的变化中,并将不安的感觉疏通到建设性的方向。
道德、伦理观。神经质患者常有理智的观念主义者或求全的理想主义者这一面,因此容易忽视生命存在的自然流动性,却对瞬息变化着的生命现象,应加善恶、苦乐等等价值判断,徒增内心的挣扎矛盾(傅伟勋,民82)。森田强调根本无绝对的伦理观或道德观存在,只能归原于「事实唯真」,必须要能容忍所有心理流转中的对立现象。
生存的欲望。森田认为人的一生,就是生之欲望与死之恐怖的相对峙,经历种种的变化而彼此消长的整个过程。生的欲望包括从生物学的层面到追求人生的意义或价值的精神层面,死的恐惧则是与此相对的,无声的欲望就无死的恐惧。
森田神经质
森田治疗法重视现在当前的人生态度,认为西方的心理分析理论无助于东方人的精神病态的彻底解决。森田尤其认为弗罗伊德所说的神经症(neurosis)并不太适用,因为大部份具有精神异常的(日本)人基本上属于他所描述的「神经质」。所谓森田神经质指的是那些不能认清或接纳带给自己焦虑或威胁的自然现象,企图排除它的人。这理论的一大特色是对于个人先天性素质的重视,他认为神经质因下列三大因素而发生:1.人格特质(惧病倾向)2.机会(促使发病的又因)3.病因(心理的交互作用影响症状的发展)。
森田根据发生神经质的心理机制之复杂程度,把它分为普通神经质、发作性神经症、强迫观念症三种类型。
一、普通神经质
即一般人所称的「神经衰弱」,又称「心气症」。是因过度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引起头痛、呕吐感、失眠等主观上及心理上的症状。
二、发作性神经症
又称「焦虑神经症」。其症状为恐惧、焦虑的情绪表现于外而导致身体神经系统之失调状态,例如:心悸亢进、呼吸困难等等。
三、强迫观念症
具有心气症的本人刻意去除某一涌现在意识中的特殊观念,所引起的内心葛藤,构成强迫观念症。主要的强迫观念症有:对人恐惧(过度关心别人对于我的看法如何,而产生刻意保持良好态度的冲突情绪)、杂念恐惧(思考时,企图排除目的以外的念头,却反而越注意到杂念的存在)、其它尚有杀人恐惧、闭所恐惧、不洁恐惧等等。
森田疗法的实施步骤
森田认为治疗神经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充满爱情的、接纳的家庭气氛里实现心理治疗。实施步骤如下:
一、卧褥疗法
这个时期约有4~7天,要把病患完全隔离,除用餐、排泄外,终日躺在床上。其目的在于观察病患的精神状况,以做诊断的补助。而且保持安静可以调节身心疲劳并让患者面对精神上的苦闷与苦恼,迅速去除它,以体会森田所谓「烦闷即解脱」的心境。
二、轻度作业治疗期
此阶段也采隔离治疗。白天,尽可能整天在户外做轻微的作业;晚上在作业室作业晚工作,例如削牙签、糊纸袋等,近来则常以雕刻等创作性活动为主。作业期间,每天晚餐后要写日记,借此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并且对此给予批评,做为心理治疗的手段。此阶段的主要目标在于让患者能面对生理上不愉快的感觉或强迫观念,开始时让病患的身心感到无聊,以促进其自动自发的活动欲望。
三、重度作业治疗期
此阶段要根据患者的身心状态给予适当的作业,例如锯木、劈柴等。此阶段的重点在培养对于作业的耐性,使其建立信心,让患者对于过去不感兴趣去做的事情,或因为预期焦虑的感情而无法去做的事情,都肯去体验。这种体验将导致患者能面对许多痛苦,克服许多困难去促进身心的自发活动,此时,心里流动性已开始恢复。
四、复杂的实际生活时期
透过阅读,促使患者察觉到纯真的心理,自己本来的个性;即帮助患者成长为不用自己的意志勉强去否定各种自然产生的情感或观念。
结语
森田疗法不仅提供了心理治疗的一个新视野,同时也帮助一般人建立比较健全的生死态度,在极有限而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造人生的种种价值,积极肯定生命的意义。
理论依据
1、基本概念
① 神经质与神经质症
"神经质"一词是森田正马基于对神经衰弱等神经症的本质的特殊看法而提出的。表现为患者存在某种症状,因而主观感觉到这对于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患者本人具有强烈地从症状中摆脱出来的欲望,并积极努力地克服症状的倾向。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的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的产物。神经质症状是疑病素质和由它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因此,森田不把"神经质"作为一种疾病看待。
"神经质症"是森田正马的学生、森田疗法的另一代表人物高良武久提出来的。
高良武久认为:神经质症是神经症中的一部分,是具有神经质症状的神经症,森田疗法不可能治愈所有的神经症,只有神经质症才是森田疗法的真正适应症。
② 疑病素质
所谓疑病素质,是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或称素质。森田认为精神上的倾向性有内向与外向之分。人们健康的精神生活是靠这种内向性和外向性的协调活动而形成的。如果人的精神活动出现了大的偏向,就会逐步形成一种明显的精神上的倾向性。
疑病素质即是一种担心患病的精神上的倾向性。具有疑病素质的人精神活动内向,内省力强,对自己心身的活动状态及异常很敏感,被自我内省所束缚,总是担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精神活动内向,富于自我内省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但如过分担心自身状况、过分的自我关注,则产生消极作用,形成疑病素质。森田疗法理论认为疑病素质是神经质症发生的基础。
③ 生的欲望和死亡的恐怖
富于内省、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是人人都会有的正常的表现,按照森田的理论,这是一种人类本性的生存欲望的表现。生存欲望的含义包括:(l)希望健康地生存;(2)希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3)求知欲强、肯努力;(4)希望成为伟大的幸福的人;(5)希望向上发展等内容。
患神经质症的人都是生存欲极强的人,但他们并不是生来就患有神经质症的。而是随着生存欲望的发展,想过超出常人的生活,但由于某种契机诱发了其疑病体验,使其精神能量不再朝向外界而是完全朝向自己的心身。
过高的生存欲望同时伴有对死亡的恐怖。这种对死亡的恐怖常与惧怕失败、害怕疾病、恐惧不安等心理活动相联系。生的欲望过于强烈,对自己或事物存有超出寻常的要求,就会因惧怕达不到自身的欲望而产生死的恐怖。此时,若有某种诱发的契机,如感觉到心脏的跳动,就可能把原来属于正常范围的生理现象误以为是病态(如心动过速)。而努力排除这种病态的结果,是对外界的关心程度开始下降,精神活动完全向内,陷入精神的内部冲突之中,导致神经质症状的产生。
因此可以说,过高的生存欲望同时就会伴有对死亡的恐怖,这导致了精神活动的内向性,形成疑病素质,成为神经质症产生的基础。
④ 适应不安与精神交互作用
森田疗法认为,人在自然界中活动,人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必然会存在某种不安的心理,即为能否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自身的心身状况能否适应外界环境这样的问题而烦恼。这种不安的心理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出现,被称之为"适应不安"。
较内向的人容易出现适应不安,因其有较强的内省倾向,总是对自己的心身状况能否胜任所做的事情缺乏自信。较外向的人则不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希望。从年龄阶段看青春期前后最易出现适应不安。这与青春期的个体自我意识增强,自身欲望增长而又缺乏实际经验,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变化有关。
高良武久认为:不安、担心、痛苦等心理虽然令人不快,但它却是我们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例如,如果没有疼痛感,人们就可能对外伤失去警戒。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人们对这些令人讨厌的,但同时又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认为也不应当存在,企图否认这些应该有的心理现象,这必然使开始正常的心理产生反向的作用,造成精神内部冲突,最终形成神经质症状。
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安的感觉。但具有疑病素质的人,或排斥适应不安感觉的人,对不安更加注意,由于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使其感觉和注意相互加强,更易于由不安发展成为慢性神经质症。
所谓精神交互作用,"就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越来越吸引注意进一步固定于它。这样一来,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交互作用,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这种精神活动过程就是精神交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如果说疑病素质对神经质症的发病具有决定作用的话,精神交互作用则可以说是对神经质症症状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⑤ 精神拮抗作用
如果说神经质症的发病与疑病素质有关而其症状的发展与精神交互作用有关的话,其症状给神经质症患者带来苦恼的根源,则与思想矛盾造成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有关。
森田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有一种对应和调节的现象,这种现象类似人体中作用相反、彼此制约、相互调节的拮抗肌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精神拮抗作用。
精神拮抗作用具体表现为:当一种心理出现时,常常有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心理出现。例如,恐惧时常出现的不要怕的心理;受表扬时反而涌现内疚的感情。森田认为:这种抑制性意志是我们精神领域中的自然现象。精神领域中的这种拮抗作用,如同肌肉的拮抗作用一样,都不是我们能够一 一加以随意支配的。
精神拮抗作用过强或缺乏这种拮抗作用,人人都会出现问题。而神经质症患者的各种苦恼,也是由于欲望和抑制之间拮抗作用增强引起的。例如:想要获取成功的这种生的欲望越强烈,对可能失败的死的恐怖就越强烈;拼命要加强生的欲望而排除对死的恐怖,为否定失败的可能想尽种种办法,反而使引起拮抗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相应增加,加之思想矛盾的影响,个体就会感到越来越苦恼。所谓思想矛盾是我对'但愿如此','必须这样'的思想愿望和实际情况所预计的结果相反,因而发生了矛盾。
综上所述,森田疗法关于神经质症的形成机理可概括为:由于疑病素质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诱因影响下,通过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经质症状。造成神经质症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想以主观愿望控制客观现实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
2、 神经质症发病机制
① 发病机制流程图
神经症是一种注意固着状态,是本来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因患者对人性的错误认识而引起注意,通过精神交互作用,注意固着在这些心理、生理现象上,导致了反常的苦恼等症状。可以用一个流程图表示:
有偶发事件
疑病素质(森田神经症)------------------------------------------ 某些正常的感觉
或无 精神交互作用
或体验-------------------------------------注意-----------------注意固着状态(症状)
精神拮抗作用
② 神经质症状的主观性
森田认为:神经质的各种症状,在没有身心的疲劳、衰弱及其他并发症的前提下,原本就是属于主观范畴之内的、自我知觉的东西,而不是客观的产物。高良武久也指出:神经质症患者往往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与自己有关的事情。特别对于症状,患者被劣等感所支配,再加上不安的情绪,往往作出明显失误的判断。
神经质症的患者,对生的欲望过高,对死亡的恐怖过强,因此把本来正常的现象(如别人的咳嗽、交谈),看作是不正常的表现(认为是讽刺自己或说自己的坏话)。这种主观判断没有客观事实为基础,病人却对此坚信不移,陷入不可解脱的思想矛盾之中,即是其症状的主观性表现。
神经质症状的主观性还表现在其症状缺乏客观的生理基础上。例如,性病恐怖患者坚持认为自己患了性病,虽几次验血结果都是阴性,但受其主观意识的支配,不能接受客观检验的事实。神经质症患者因其症状的存在而极度苦恼,但他却不知这种苦恼是其主观臆造出来的。苦恼的根源在于其自身。
③ 不同神经症的形成机制
森田先生阐述三类神经症症状形成的过程。
普通神经质(含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是由于精神上对某种异常感的固定,因日常生活及其症状处置上的错误,导致症状日益加重。并指出:神经衰弱的症状伴随身心疲劳或病后的恢复过程必然会消失。只有受疑病观念支配,主要精力固着于病态感觉的时候,症状才会复杂和严重起来。其疑病素质越强,症状也越易严重起来。即使疲劳恢复或病后身体康复,有的人自觉症状永远也不会消失。
发作性神经质(惊恐发作、慢性焦虑症),其发作的实质是一种恐怖感受,恐怖乃是对自己将要发生灾害的预想,或预感到危险即降身时产生的感受。发生在主观上的恐怖感受,客观上也可能会相应地出现心悸加剧、头脑发胀、血脉上涌、手足变冷等躯体现象。主观的感觉和客观的躯体现象是同一现象的表与里。人如果忽然看到心脏病发作时,都会产生极大的恐怖感受,怕自己也会那样,以后偶尔感到心脏搏动,便会和以前见过的情景联系起来。如果患者对其前后的精神过程认识不清,立即就会受到一种恐怖的控制;必然引起心悸加剧,从而使注意集中于此,便越发不安,产生精神交互作用,导致心悸加剧,成为心脏神经症。
强迫观念症(强迫症、恐怖症)是患者把某一机会得到的感觉或感想,疑病地看作是病态的异常,由对它既无感知又不加思考的抗拒心理引起精神上的冲突。如一位害怕看到自己鼻子尖而感到苦恼的学生,正是因为他把一般人常有的感觉专门看成病态而形成强迫观念。因此强迫观念是一般人同样会时常浮现的观念,但正常人处在日常生活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立即就会忘掉,或根本没有进入意识,便又要去迎接下面新出现的 *** 。所以对它没有悬念在心的余暇。而患者因疑病素质、思想矛盾,导致精神上的冲突,反而加剧了某种感觉,形成强迫观念。他还指出,强迫行为不象强迫观念那样,大都不伴随精神冲突的痛苦,认为不是神经质的表现且难以治愈。
操作方法:
(一)治疗原则
1、"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
森田把顺应自然看作是相当于佛教和禅宗中的"顿悟"状态。所谓"顿悟"状态就是让神经质症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体验到对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自然现实存在的抵抗是无用的,这样才能具备一种与自然事物相协调的生活态度。
对其症状而言,就是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对它 *** 、反抗或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对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 应当说"顺应自然"是森田疗法中最基本的治疗原则。这条基本原则包含着下述多层涵义:
(l)顺应自然地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等令人厌恶的情感:
① 要顺应情感的自然发生,听任情感的自然发展。情感过程一般构成山形曲线,一升一降最后终于消失。
② 如果情感冲动得到满足,挫折感可迅速平静、消失。
③ 情感随着对同一感觉的惯性,逐渐变得迟钝,直到无所感受。
④ 情感在某种 *** 继续存在以及对此集中注意时,就会逐渐强化。
⑤ 情感是通过新的经验、经过多次反复、在逐步加深对它的体验中渐渐培养的。
按照森田的看法,情感活动自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总是对自身出现的恐惧、不安或苦恼等这些人人都会有的情感极其反感;总想压抑、回避或消除这类情感,例如,对人恐怖的人,对人与人见面常会引起的情感波动,特别是见到领导或异性时产生不安或不好意思的感觉感到苦恼,视之为必须排除的异物而采取压抑和对抗的态度。把本身很平常的事情,看得很严重而产生抗拒之心,结果使自己陷入神经质症的漩涡。这实际上与森田所述的情感的规律中第4条及第5条相符合,即神经质患者由于集中注意于令其感到厌恶的情感,并不断压抑这种情感而使之受到强化,经多次反复而培养起他对人极度恐惧的体验。而这一过程恰恰违背了情感活动的第1、2条规律。
改变这种状况就需使患者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自己的情感,不去压抑和排斥它,让其自生自灭。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培养起积极的情感体验。
(2)顺应自然地认识精神活动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神经质症患者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是不道德的,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其结果如同高良武久所说:"如果有人无论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可能产生不正恐怖的强迫观念"。神经质症患者对这种心理采取抗拒的态度,他们一定要保持自己心理的绝对清净,结果必然出现心理冲突。改变这一点,就应接受人非圣贤这一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不好的想法在头脑中闪现,是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和决定的,但是否去做,却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决定的。因此不必去对抗自己的想法而需注意自己所采取的行动。
此外,认识精神活动的规律,还需认识精神拮抗作用,认识到人有对生的欲望和对死亡的恐怖这样两种相互对立的心理现象。接受这种心理现象,而不必为出现死亡的恐怖而恐惧不安,以至拼命排除这些令人恐惧的念头,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内部冲突之中。例如,站在高处时,想到可能摔下去,这本是任何人都会有的想法。神经质症患者却认为这是异常现象而与之对抗,越对抗则越感到有可能摔下去。改变这种症状,只有认清精神拮抗作用,从心理上放弃对对立观念的抗拒,才可能减轻以致消除精神内部冲突。
(3)顺应自然地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
神经质症患者原本无任何心身异常,只是因为他存在疑病素质,对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使注意固着在这种感觉上,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继发性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续的主要原因。
认清这一点,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会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因为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而使症状得以减轻以至消除。例如,对人恐怖患者见人脸红,越怕脸红就越注意自己的表现,越注意越紧张,反而使自己脸红的感觉持续下去了。相反,接受脸红的症状,带着"脸红就脸红吧"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反而使自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从而使脸红的反应慢慢消退。
认识症状的规律还包括要认识到症状的改变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认识这一点才能坚持对症状视若平常,不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加以排斥,才可能真正消除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
(4)顺应自然地认清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
按照森田疗法的观点,人之所以患神经质症,疑病素质是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矛盾。这一思想矛盾的特征就是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以"理应如此"限定自身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森田曾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应该放弃徒劳的人为拙策,服从自然。想依靠人为的办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鸡毛上天、河水逆流一样,不仅不能如愿,反而徒增烦恼。此皆力所不及之事,而强为之,当然痛苦难忍。然而,何谓自然?夏热冬寒乃自然规律,而想使夏不热、冬不寒,悖其道而行之,是人为的拙策。按照自然规律,服从之,忍受之,就是顺应自然"。
所以人必须承认事实。认清自己的精神实质,就是自觉;如实地确认外界,就是真理(实事求是)。因此,顺应自然,就应注意不以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套客观事物,认清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包括每个人的感觉、情感、精神活动以及神经质症状的形成与改变都有一定之规,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使主观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2、 "为所当为" 的治疗原则
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这样两大类别。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和改变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
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症患者通过治疗,学习以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要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例如人的行动。事实上,为所当为是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高良武久曾作过这样的说明:"顺应自然的态度并不是说对自己的一切活动都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要患者一方面对自己的症状和不良情绪听之任之;另一方面要靠自己本来固有的上进心,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说,为所当为是对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的充实和补充。
(1) 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森田疗法认为改变神经质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要随着本来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通常症状不会即刻消失,在症状仍存在的情况下,尽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能够见成效的事情。努力作应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任凭症状起伏,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信心。
神经质症患者本来具有强烈的生的欲望,但为死的恐怖所束缚,原有的精神能量均投入在对症状的关注上,而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工作和学习越无成效,患者的注意就越固着在其症状上,就越把症状当作必须排除的异物看待,从而加重其症状。
按照生的欲望所表现出的上进心去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第一,会把一直指向内心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第二,因为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上而使症状得到改善;第三,虽然带着症状去行动仍有痛苦,但行动本身会带来两种收获,其一是该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不必等症状消除;其二是做了就能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上有所收获。
例如,对人恐怖的人,不敢见人,见人就感到极端恐惧。森田疗法要求其带着症状生活,害怕见人没关系,但该见的人还要见,带着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注意自己是否又恐惧了,坚持做下去,恐惧就会逐渐减轻。而这样做的结果,患者自己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想方设法要消除症状,想等症状不存在了再与人接触,其实是不必要的。过去为此苦恼,认为不能做,是因为老在脑子里想而不去做。而为所当为要求患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打破了过去那种精神对行动束缚的模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