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就会出现肾衰吗?3个原因是关键,早期发现很重要
展开全部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肾功能,因为长期控制不好的血糖很容易导致肾功能受损。糖尿病肾病就是由于长期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
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主要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
1、高血压可以导致和加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都会出现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病人如果还有高血压,都可以查出尿微量蛋白,表明肾损害普遍。
2、高血糖本身的影响:糖尿病主要损伤的地方是全身的微小动脉,长期的高血糖能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基底膜损害,肾小球硬化和肾组织萎,这样就出现肾损伤,严重的出现肾衰尿毒症。
3、饮食因素的影响:糖尿病要想控制好血糖,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是必须的,这时候饮食往往以高蛋白纤维食物供给为主,这样就容易出现蛋白分解产物及磷的负荷过度和积聚,进而加剧了肾损伤。
1、测定微量白蛋白尿:6个月内两次微量白蛋白尿在20 200微克分钟,排除其它因素和心衰、梗阻等原因引起即可诊断为糠尿病肾病。因此,这就是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项目之一。
2、辅助检查:在彩超或者CT下看肾脏是否较年龄相同的正常人增大。
3、激发试验:在一定运动负荷下,正常人不出现蛋白尿,而早期糖尿病患者却可出现蛋白尿。还可以看尿-N-乙酸-B-氨基葡萄糖式转移酶 (NAG),T-H糖蛋白、尿B2-微球蛋白检测均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糖尿病肾损害分为5期,1型约每5年进展一期,2型糖尿病肾损害进展比1型糖尿病快,约每3 4年进展一期,可能与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多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相关。
1、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肾体积增大。Ⅰ期经过胰岛素治疗,多数可逆,但不一定能完全恢复正常。
2、Ⅱ期、无临床表现的肾损害期,此期尿白蛋白排出率正常,运动 后尿白蛋白增高,休息后可恢复。这一期肾小球已出现结构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多高于正常,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常多大于9.5%。Ⅰ、Ⅱ期病人肾小球高滤增高,尿白蛋白正常,故此二期不能称为糖尿病肾病,但肾已经改变了,如果不及时治疗,那么肾损伤已经不能恢复了。
3、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但是尿常规化验蛋白仍阴性。此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大致正常,但血压开始升高,此期起肾脏病变已不可逆,开始出现肾小球的功能减退了。
4、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是大量白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水肿比较严重,对利尿药反应差。
5、Ⅴ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肾小球基膜广泛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更多的肾小球荒废,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导致肾功能衰竭。
1、肾增大:糖尿病发病初期会出现肾脏肥大和肾小球高滤过的情况,蛋白尿持续增加,不过这个阶段能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疾病,肾脏功能还可以恢复。
2、尿量增多:糖尿病患者开始多有三多现象,即多吃、多喝、多尿,尿量每日增加超过正常人。这是因为在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也增多,这时候积极治疗,可以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3、水肿:糖尿病肾病早期一般没有浮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肾病迅速发展的患者,则会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
4、尿中出现蛋白:这是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尿蛋白现象早期呈间歇性,让糖尿病人运动以后再查尿蛋白,运动后出现了,或者运动后尿蛋白进一步增多,称之为运动性蛋白尿,这是肾病的早期表现,需要积极治疗。
5、反复发作的肾盂肾炎:由于尿中有大量葡萄糖,细菌很容易生长繁殖,,病人的抵抗力低下,使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因而难以彻底治愈。
6、尿蛋白:运动后出现尿蛋白往往是早期表现,如果日常尿中就有蛋白,且尿蛋白超过3克/日,这就比较严重了,一般已经不是早期的表现了。
7、出现肾病综合征:尿蛋白增多每日达3克以上,伴有低蛋白血症、明显的水肿和高脂蛋白血症,就是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发展到这种程度已经不是早期了,如果还不积极治疗很快就会进入终末期。
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并不是肾病的临床表现,它是糖尿病的典型并发症,但却糖尿病肾病同时存在。
1、休息:症状严重时要绝对卧床休息,缓解期应劳逸结合,避免劳力、劳神。在病情稳定好转时,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心理 健康 :长期的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心理往往受到影响,在积极治疗的疾病的同时,做好与疾病长期共存的心理准备。
3 、控制好饮食:到糖尿病肾病期要遵守严格的糖尿病饮食,低碳水,多食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三餐热量按早、午、晚各1/5、2/5、2/5分配。
4 、监测和控制好血糖,防止高血糖的同时,也要警惕低血糖。
6 、预防感染:因糖尿病病人机体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应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内衣内裤,保持床单清洁。气候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服,如有感冒等要及时治疗。
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主要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
1、高血压可以导致和加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都会出现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病人如果还有高血压,都可以查出尿微量蛋白,表明肾损害普遍。
2、高血糖本身的影响:糖尿病主要损伤的地方是全身的微小动脉,长期的高血糖能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基底膜损害,肾小球硬化和肾组织萎,这样就出现肾损伤,严重的出现肾衰尿毒症。
3、饮食因素的影响:糖尿病要想控制好血糖,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是必须的,这时候饮食往往以高蛋白纤维食物供给为主,这样就容易出现蛋白分解产物及磷的负荷过度和积聚,进而加剧了肾损伤。
1、测定微量白蛋白尿:6个月内两次微量白蛋白尿在20 200微克分钟,排除其它因素和心衰、梗阻等原因引起即可诊断为糠尿病肾病。因此,这就是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项目之一。
2、辅助检查:在彩超或者CT下看肾脏是否较年龄相同的正常人增大。
3、激发试验:在一定运动负荷下,正常人不出现蛋白尿,而早期糖尿病患者却可出现蛋白尿。还可以看尿-N-乙酸-B-氨基葡萄糖式转移酶 (NAG),T-H糖蛋白、尿B2-微球蛋白检测均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糖尿病肾损害分为5期,1型约每5年进展一期,2型糖尿病肾损害进展比1型糖尿病快,约每3 4年进展一期,可能与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多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相关。
1、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肾体积增大。Ⅰ期经过胰岛素治疗,多数可逆,但不一定能完全恢复正常。
2、Ⅱ期、无临床表现的肾损害期,此期尿白蛋白排出率正常,运动 后尿白蛋白增高,休息后可恢复。这一期肾小球已出现结构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多高于正常,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常多大于9.5%。Ⅰ、Ⅱ期病人肾小球高滤增高,尿白蛋白正常,故此二期不能称为糖尿病肾病,但肾已经改变了,如果不及时治疗,那么肾损伤已经不能恢复了。
3、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但是尿常规化验蛋白仍阴性。此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大致正常,但血压开始升高,此期起肾脏病变已不可逆,开始出现肾小球的功能减退了。
4、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是大量白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水肿比较严重,对利尿药反应差。
5、Ⅴ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肾小球基膜广泛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更多的肾小球荒废,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导致肾功能衰竭。
1、肾增大:糖尿病发病初期会出现肾脏肥大和肾小球高滤过的情况,蛋白尿持续增加,不过这个阶段能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疾病,肾脏功能还可以恢复。
2、尿量增多:糖尿病患者开始多有三多现象,即多吃、多喝、多尿,尿量每日增加超过正常人。这是因为在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也增多,这时候积极治疗,可以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3、水肿:糖尿病肾病早期一般没有浮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肾病迅速发展的患者,则会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
4、尿中出现蛋白:这是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尿蛋白现象早期呈间歇性,让糖尿病人运动以后再查尿蛋白,运动后出现了,或者运动后尿蛋白进一步增多,称之为运动性蛋白尿,这是肾病的早期表现,需要积极治疗。
5、反复发作的肾盂肾炎:由于尿中有大量葡萄糖,细菌很容易生长繁殖,,病人的抵抗力低下,使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因而难以彻底治愈。
6、尿蛋白:运动后出现尿蛋白往往是早期表现,如果日常尿中就有蛋白,且尿蛋白超过3克/日,这就比较严重了,一般已经不是早期的表现了。
7、出现肾病综合征:尿蛋白增多每日达3克以上,伴有低蛋白血症、明显的水肿和高脂蛋白血症,就是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发展到这种程度已经不是早期了,如果还不积极治疗很快就会进入终末期。
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并不是肾病的临床表现,它是糖尿病的典型并发症,但却糖尿病肾病同时存在。
1、休息:症状严重时要绝对卧床休息,缓解期应劳逸结合,避免劳力、劳神。在病情稳定好转时,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心理 健康 :长期的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心理往往受到影响,在积极治疗的疾病的同时,做好与疾病长期共存的心理准备。
3 、控制好饮食:到糖尿病肾病期要遵守严格的糖尿病饮食,低碳水,多食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三餐热量按早、午、晚各1/5、2/5、2/5分配。
4 、监测和控制好血糖,防止高血糖的同时,也要警惕低血糖。
6 、预防感染:因糖尿病病人机体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应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内衣内裤,保持床单清洁。气候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服,如有感冒等要及时治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