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做自己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2-11-01 · TA获得超过6.2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2亿
展开全部
首先,要做到“做自己”的话,我们要对自己有了解。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次,要做到对所生活的环境了解,不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怎么做得到行动自如呢?然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应该怎样才能得到这些东西。
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些比较消极的地方挪开,找几本好书,好好看一看,每天都看一些;找一些比较积极的人,多与他们聊聊,从他们身上获得些正能量。
其实这是一个过程,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每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要干什么,所以在坚持自己目前正在干的事情的情况下,多给自己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让自己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呆萌小怪兽17
2022-08-23 · TA获得超过902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58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93.1万
展开全部

怎样才是做自己

怎么样才是做自己,每个都说做自己就好了,但怎样才是做自己呢?一个迷失了方向的人只有找回了方向才能做会自己,有些事做自己就好了,做真实的自己,下面我详细整理了怎样才是做自己的问题。

  怎样才是做自己1

  心理工作者们常常教人,你要试着做真实的自己。关于这个道理,我是同意的。但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我才开始知道如何做才是做真实的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就是首先要知道真实的自己,然后才能做。也就是一个人首先是要跟自己有所连接的,能触摸到自己的所有,并承认它。包括自己的脆弱、坚强、优秀、开心、缺点以及其他。以前我觉得承认这些挺容易的,后来却觉得没那么简单。

  有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脆弱。我有很多案主都这样,当他们遇到问题或者困难,他们的第一反应永远只有两个:寻找方案,然后解决问题;抱怨或指责他人,为什么没有做好。听起来这是个很乐观的人,实际上却不是。一个乐观的人,应该是允许自己有哀伤和脆弱的,并且不害怕自己脆弱,只是他坚信着这一切都会过去的,并相信有人会帮助他。而一个要强的人却不这样,他不允许自己有哀伤和脆弱,他只有看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他的世界里,脆弱是没有用的,装可怜是无能的表现,所以他会不允许自己有这一面。

  后来我跟他们探索到深处的时候,都会发现大致这样的逻辑,他们有一个爸爸或者妈妈等重要他人,不断的在他孩童的时候就给他强化:你要自己来解决问题;我不能帮你,因为我总不能一直帮你吧;没有人是靠得住的,你只能靠你自己。这些道理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却极端化的被印到了潜意识里,即:我是不值得被帮助的,我的世界里只有自己。连爸爸妈妈这样的人都不会帮我,谁还会真正的帮我。所以他们会学会了依赖自己,强行坚强。

  强迫自己坚强就是一种脆弱。这种脆弱是:我只能交换到别人的帮助,没有人会发自内心的愿意帮我。所以我的世界里是孤单的,只有一个人。脆弱对他们来说,是不被允许的,那是没有用的。

  也有的人因为这样的逻辑而不敢让自己脆弱:一旦我脆弱了,就意味着我比你低了,你就可以欺负我了,或者你就不喜欢我了、抛弃我了。这样的人也在重复他早年的创伤:他的重要他人告诉他你一定要坚强,你如果哭、可怜我就不喜欢你了。所以他就学会了一种价值观:哭/可怜/脆弱是不对的,我不能那样。我一旦那样,就不被喜欢了。因此我只能选择坚强和微笑。

  而现实中我们却恰恰发现,一个没有脆弱的人,人们只会需要他,而很难走进他的心。

  怎样才是做自己2

  做自己,这对于有些人来说,会是个大问题,每当他们坚持自己的选择时,总会缺乏底气,自我怀疑与自我批评是他们习惯性的态度。于是我们会碰到诸多的人,每当需要自己做出选择时,总会犹豫不决。

  任何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说不”的过程。2岁左右的孩子,或者15岁左右的青少年,是“说不”的高峰期,这是他们建立自我确定感的重要年纪。如果在这些阶段,当孩子反抗父母时,得到了父母的尊重与理解,那么,孩子便能幸运地建立起自我的确定感。相反,如果父母总是采取责备与批评的态度,那么孩子便学会了自我怀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良教育方式:

  “你怎么可以那样想!”

  “这么点小事就哭了!你越哭我就越要打你!”

  “你听我的话我就给你买玩具。”

  “你实在是太任性了,怪不得周围的阿姨都不喜欢你。”

  “你看你那么不听话,我都被你气得头痛了。”

  或者从不对孩子进行肯定;面对孩子的创意或调皮,总是很不耐烦。偶尔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但长年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便逐渐地形成自我怀疑的习惯。

  特别是当孩子的想法、情感、态度与父母或周围人产生冲突时,他们会不自觉地出现一个责备与怀疑的声音,这个声音使他们难以坚持自己的选择;或者即使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也会被一种强烈的不安与内疚所左右着。于是,他们采取了习惯性的自我保护措施——顺从别人。冲突暂时得到了化解,内疚也消失了,但代价是逐渐地远离了真实的自己。

  远离真实的自己又会怎么样呢?真实的自己是一些活生生的情感与想法,当这些真实的情感与想法得不到表达与回应时,或者当它们呈现出来时,却经常会被批评与否定时,这些情感与想法便被阻断了。这些被阻断的情感与想法并非会自动消失了,而是被压抑了下去,压抑的情感会转化了抑郁或焦虑的心境,甚至转化为生理上的病痛。

  所以迷失自己的人,不敢表现出真实自己的人,是容易抑郁的人,是最不开心人群中的一员。也许他们表面上是开心的,但内心是抑郁的。那些过多的以幽默来取悦于别人的人,也是迷失自己的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在现实生活中有两种比较典型的迷失自己的人。一种是那些为了丈夫与孩子而自我牺牲的家庭主妇;另一种是那些将成功作为主要的目标的'人,为了成功他们甘愿自我迷失,岳不群是此类人的典型代表。

  做自己并非那么容易,它意味着要承担失败的责任,要经历挫折,要敢于面对与他人的冲突。太多的人对于别人的攻击是缺乏应对的勇气与能力的,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但却牺牲了自己。

  太多的人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是畏惧的,内在强烈的不安使他们望而却步。所以做自己是每个人都要提升的方向,那些自我实现者是其中的榜样。

  做自己并非是自我中心,它是在尊重与理解彼此差异的基础上,又尊重自己的选择与判断。不会因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而刻意地委屈自己迎合他人,也不会完全无视他人的意见而我行我素,所谓的“和而不同”。

  一个迷失自我的人怎样才是做回自己?聆听内心真实的声音,表达内心真实的声音,当这些真实的声音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与理解,那么一个人便有勇气做回真实的自己。

  所以,一段良好的关系,在关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回应,是做回自己的一个途径。当一个人重新做回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与想法的表达通畅了,内心的抑郁与焦虑也便会慢慢的消散。所以,做回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走向心理健康的过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