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越来越不想生孩子?

 我来答
玲珑bf3fe
2022-10-29 · TA获得超过4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26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1万
展开全部
1. “恐育”信息影响生育:互联网上的观点和信息常常传播快、流行广,对上网者产生不自觉的影响。这些特点使互联网传播能放大负面信息的影响力,比如在生育问题上,强化生育的成本和负担意识,进而对个人生育意愿产生消极影响。2. 消费诱惑挤压生育:上网产生了激发个人消费欲望、增加消费的作用。作者分析道,消费带来的满足一方面直接替代孩子的效用;另一方面加剧经济预算紧张,挤压可用于生育的资源,进而降低个人生育意愿。“消费替代机制”得到了验证。3.传统生育观念被削弱:上网频率越高,个人越不认可为了传宗接代而多生育孩子的观点。 互联网冲击了传宗接代的传统生育文化,让个人更多关注自身发展和需求,将更多的时间与资源用于满足自身而非家庭的效用,更多基于自身幸福和内心感受来考虑生育。网络上放大了那么多的夫妻矛盾,本来十个人里面,只有一个出轨,但是在网络上放大以后,就感觉十个人里面,十个都出轨了。生孩子养孩子的确很苦,但是苦里面也有幸福和开心。那些小孩子在不哭不闹的时候,还是比较可爱的。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那种满足感成就感也是会有的。网上把这些好的一面说的比较少,坏的一面说的比较多,最后就成了现在这样。理论上,上网本身不足以直接影响网民的生育观念和行为。因为网上信息呈现出多样化面孔,当然也不乏一些对生育不友好的、不鼓励生育的信息。譬如,不婚主义、剩男剩女、单身人口与经济、丁克家庭、离婚率上升、教育内卷、孩子抚养成本高等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低生育是大势所趋。长期处于网络低生育文化的熏陶下,网民潜移默化会受到低生育观念的影响。潇洒的丁克文化背后,一定程度上是人们对生育焦虑的情绪表达和对生育压力的主动逃避,是生育信心指数下降的表现。不过,相关关系不等于是因果关系。应用截面数据分析时要特别小心变量之间的关系,没有前后向联系,很难做出因果推断的结论。实证分析之前,应该首先是合乎逻辑的定性分析。关键在于要避免自说自话,预设答案。上述文章甚至得出结论:使用互联网的居民比不使用者的生育意愿降低了约10.5%。这个数据和结论也是可以质疑和讨论的。如今,年轻人几乎没有不上网的,除非是某些不便上网的残障人士或者难以跨越“数字鸿沟”的老年人。或许首先要回答,使用互联网的居民和不使用者人数可比吗?统计上是否合理?不使用者又是什么性质的人群,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简单的答案里,包含着无穷的可能性。社会科学具有模糊性特点,过度追求精确反而会失其要义,令人不得要领。值得关注的还有网民的人口学特征与生育态度,要知道网民的异质性极大。对于已经完成生育任务的人们,上网自然不会影响其生育观念;对于还没有结婚的人来说,生育也是下一步的事;唯独结婚还未生育的人来说,网络有关生育的信息可能会影响其生育态度和信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对待。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两类人群,一类是已经结婚但还没有生育的人们;另一类是已生育一孩的家庭,在生育政策放开之后有可能再生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