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不听话,不让干啥偏干啥?试试幼儿园老师的管教方法,灵
暑假,是幼儿园老师最放松的日子,也是家长们最崩溃的时候。
当我们一边感叹,“ 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一边盼着他早点开学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上学时, 幼儿园老师能轻松镇住一个班的孩子,我们却连一个都管得够呛?
这其实和两个因素有关。首先, 幼儿园不像家这么熟悉、放松 ,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面对老师这样权威的大人,孩子们总会克制一些,尽量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出好的表现。
其次,相比普通的家长, 老师更懂得幼儿的心理 ,也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和管理孩子。
今天的文章,小样妈就来分享一个 幼儿园老师经常会使用的方法——设置行为预期 。相信有了它的帮助,你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会轻松许多。
回忆一下我们日常和孩子相处时,是不是经常 把“不行,不准”挂在嘴边 ?
相比好的行为,我们总是更容易注意到孩子不好的一面。
这是人之常情,和我们 大脑的“负面偏好”特点 有关。毕竟在远古时代,能轻易察觉到危险的人才更容易活下来。
但是在 育儿 这件事上,只注意孩子的负面行为,警告他不准再出现这类行为, 往往是最没用的。
一来,总是批评孩子,容易引起他的 不满和反抗 。二来,孩子缺乏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我们成年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孩子可能根本不清楚,不理解。
所以,幼儿园老师会用 完全相反的方法 去引导孩子,也就是小样妈前面提到的 设置行为预期 。
简单来说,就是 提前告诉孩子,我们希望他做出怎样的行为 。同时通过示范、提醒等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他记住并习惯这个行为。
听起来很容易对不对?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家长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精准、频繁地使用这个方法来改变和塑造孩子。
举个例子,孩子在家里大喊大叫,我们通常的反应是对他说,“ 安静点,不准再吵了! ”假如孩子不听,我们就会继续升级我们的音量,大吼道,“让你别吵了,听见没有?”
直到孩子被我们的怒气威慑到,他才会乖乖地闭上嘴巴,保持安静。
幸好幼儿园老师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不然还没等家长投诉,老师的嗓子就已经报废了。
一般来说,幼儿园老师会在孩子刚进入小班时,就把“上课时要保持安静”这些基本的行为规则,通过“设置行为预期”的方式教给孩子。
具体可以通过4个步骤来完成。
1、列出我们希望孩子出现的行为
比如上课时要保持安静,要爱护物品,对小朋友友好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为必须是正面的,孩子能直接做出来的。不可以是“ 不准 叫喊, 不准 扔东西, 不准 打人”这些负面行为。
因为相比负面行为,正面行为更加明确、易懂,孩子更容易做到。
这就好比我们减肥时,告诉自己不准吃甜食,往往很难做到。但如果反过来,告诉自己可以喝柠檬水,可以吃蔬菜沙拉,我们就很容易做到。
2、准备给孩子演示时需要用到的物品
孩子能开口说话,与人沟通后, 我们往往会高估了他的理解能力 。其实只靠抽象的语言,很难完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期望。
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幼儿园老师会大量地 使用图片、动作和绘本 。
就拿“上课时要保持安静”来举例,老师会把这个要求进行具象化,分解为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认真听,小嘴巴不说话,小手放在腿上这几个动作,
并配合动作的演示,图片的展示,绘本故事的准备等。
这样孩子就能直观地知道老师的要求,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3、把期望清楚地传达给孩子,并且经常重复
这一步,老师会运用上面准备的材料,把行为期望,也就是对孩子的要求,清楚地演示给孩子看。
比如讲解“小嘴巴不讲话”这条规则时,老师会做一个“嘘”的手势,告诉孩子把嘴巴闭起来,不发出声音,就是做到了“小嘴巴不讲话”。
老师还会给孩子看不讲话,保持安静的图片,并在课堂中 不断地用手势和图片提醒孩子 ,现在是不讲话的时间。
通过视觉提示和不断的练习,孩子会慢慢记住这条规则,一看到老师做出动作,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4、及时称赞孩子正确的行为
这个步骤可以和前一个步骤结合起来使用。当孩子做出了我们期望的行为时,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应该的,或者认为已经达成目标了,就急于纠正孩子的其他行为。
在孩子做对的 第一时间给他称赞和反馈 ,比如一个认可的眼神,竖起的大拇指,语言上的描述,和孩子击掌等,都能很好地强化这个行为,让它在今后更频繁地出现,真正达到改变孩子的目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方法很麻烦,我们真的有必要像幼儿园老师对待学生那样,细致地完成上面4个步骤吗?
其实在家使用这个方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麻烦,我们只要 抓住它的几个精髓 就可以了。
首先,我们要想清楚,希望孩子做什么,而非不做什么。
这种正面的思考方式不仅能改善孩子的行为,还能帮助他 养成积极的思维方式 ,让他受益一生。
比如孩子玩好玩具从来不收拾,我们的期望可以是:玩好后,把玩具放进盒子里。
如果孩子总是长时间看电视,我们可以期望他:每次看30分钟电视,一天2次。
假如孩子喜欢爬到凳子上,做危险的动作,我们可以设定期望为:坐在凳子上。
其次,我们要准备一些视觉提醒符号 。
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对应的图片,或者请孩子做出动作,用手机拍摄然后打印出来。
给孩子清楚地讲解过要求后,和他一起, 把图片粘贴到就近的位置 。整理玩具的图片可以贴到玩具柜上,看电视的图片可以贴到电视机的一角。
当我们希望孩子遵守规则时,不用大声地喊, 提醒他看图片 就可以了。
最后,我们一定要在初期多多表扬孩子。
假如我们用了这个方法, 孩子还是不愿意配合,该怎么办呢?
比如孩子不愿意收拾玩具,没关系,我们要沉住气,平静地告诉他,“ 等你 收拾好玩具, 我们就可以 去楼下逛逛了。”
然后,我们就心平气和地去做自己的事,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一开始,他可能会表现得无所谓。等他耐不住,来求你带他出去玩时,我们再提醒他,“ 可以呀,等你 收拾好玩具, 我们就可以 下楼了。”
这时,孩子一般会妥协,火速地收拾好玩具。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 千万不要数落孩子 ,“你早这样不就好了吗?”这句话会让我们前面的努力功亏一篑。
真诚地称赞孩子,“你收拾得真干净,你真会整理玩具。”
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孩子会很开心, 骄傲中还带着一丝惭愧和感激 。这样下次我们再提醒他收拾玩具时,孩子就会更加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