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不同,不要强融,志同道合者才可以做朋友 。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当然很高兴。自己的学识和素养被人认可,又能和志同道合者切磋探讨当然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因为《论语·雍也》:“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就是说,智商及素养达到了中等人的水平,这样的人可以和他交流一下深刻的思想,智商及素养达不到中等人的水平,这样的人不要和他分享高深的道理,否则对牛弹琴,枉费心机。 放眼四周,全是智商不及中人的庸碌之辈,无可与推心置腹之人,当然孤独。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算风不摧之,鹤立鸡群也是一件非常孤独的事情。今天突然有志同道合之人从远方拜访,自然大喜过望。 《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经过这次朋友的相聚切磋,探讨礼乐文章,大家相互启发,在仁爱礼乐的修行上都有进步。 不仅自己大有提高,朋友也会觉得不虚此行 。 这是访友的目的所在,这是快乐的原因 。 孔子把这样的朋友叫益友。朋友有益友,也有损友。《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诚信的人交朋友,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就有益了 。和谄媚奉承的人交朋友,和阿谀迎和的人交朋友,和圆滑善辩的人交朋友,就有害了。 鲍叔牙和管仲就是一对益友。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鲍叔牙侍奉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齐公子纠。后来,公子白和公子纠争位,公子小白打败公子纠做了齐国的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国相帮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国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管仲。 齐桓公不同意,因为当年在争斗中,管仲为了让公子纠当上国王,一箭射到公子小白腰带的挂钩上,差点要了小白的命。 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鲍叔牙还是诚心地再三劝说齐桓公,因为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各为其主,请齐桓公为之前的事情释怀,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让管仲当了国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 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霸主,九合诸侯。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被称为“管鲍之交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 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 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不和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管仲去世之后,齐桓公亲近和重用易牙、开方、竖刁三人,视他们为知己,齐国大权被三人把持。后来,他们将齐桓公囚禁,活活饿死。直到寝宫里的蛆虫爬得到处都是,尸臭熏天,齐桓公才得以下葬。 一代霸主齐桓公,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含恨九泉。这是他结交了易牙、开方、竖刁三个损友的原因啊。所以,孔子感慨说:“勿友不如己者”!这是在告诫我们,要和优秀的人往来啊,这叫“亲仁”。 交友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2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空隙,留一点余地。 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保持一点距离,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更深厚的情谊。 提起《论语》这本书,我们的脑海中最先浮现出来的或许是中学时语文老师介绍说:这本书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的关于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主要是以语录体和对话体的方式写成。 按照现代许多人的观点,凡做一件事,首先会问做这件事有什么好处?其实说起《论语》这本书的作用,这里面所蕴含的智慧、文化、人性等等,我想没有人敢说自己真正把这本书的内容完全弄明白了。北宋的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并且在汉代时期《论语》就已经进入了“经”的行列,成为了儒家的经典,由此不难看出这本书在古代所受到的重视程度。 好了,直接上干货吧!我在这里泛泛而谈,抛砖引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论语》的交友之道: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的朋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为人处世。有人询问:“怎样才能看清一个人?”我给出的其中一个答案是观察他的朋友圈。古话还说得好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怎样交友?怎样对待朋友?我们来看一看《论语》这本书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暗示。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信的人交朋友,同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口蜜腹剑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损害的。 孔子在这里其实是想告诉我们选择交友的一些基本原则,正直的人、诚实的人有着优秀的品格,我们与其交朋友,在无形中也会受到良好的熏陶,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具有这种品格。至于“友多闻”,在古代,科技还没有这么发达,信息的传递也没有这么便捷,因此,结交见多识广、学识广博的朋友就尤为重要了,即便是到了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信息依然不对称,有一个见多识广的朋友,用孔老夫子的话说就是:“不亦乐乎”? 为什么说交友要交见多识广的人呢?我想,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古人,并且有着诸多传说的人可以用他的成功为孔夫子的这个观点做一个完美的注解。 这个人就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原琅琊人士,因战乱随叔父诸葛玄到刘表所管辖的荆州避乱,隐居于隆中,躬耕于陇亩。如果你以为诸葛亮就这样躬耕一世,了此一生,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诸葛亮在荆州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朋友圈,他和当时荆州的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交往,并且娶了黄承彦的女儿为妻,这些人亦是诸葛亮的`长辈,也是诸葛亮的朋友,他还和庞统、徐庶等人有很好的交情。 隐居隆中十年,终于迎来了事业的合伙人刘备。面对刘备的三次拜访,诸葛亮已感深情,于是高论一出,便被刘备定为事业发展的蓝图,是为隆中对。诸葛亮隐居于隆中长达十年之久,何以“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其实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友多闻。” 真正的至理名言,往往是最朴素的道理的总结,而并不一定是长篇大论的推理论证。 交友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3 《论语》中讲到: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益者三友 一:找正直的人做朋友。这个朋友人品是第一位的,直来直去,不需要费太多的心机。 二:与真诚而可信赖的朋友的人交朋友。平时平淡若水,但是落魄的时候,默默无语拉你一把,这是真正的朋友。 历史上有一个称为"白衣送酒"的故事,这是一个高官向一个穷名士送的极为谦卑的酒,这叫真朋友。 三:与博学而见多识广的朋友交朋友,是有益的。 择友是门学问,远离损友,与益友同行,你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损者三友 一:指的就是谄媚的,阿谀奉承的朋友。 你指鹿为马,他说那就是马;你黑白颠倒,他也赞同你的看法。这种人往往没有原则,但有目的。他能够这般阿谀奉承,多半是要利用你。 二:指的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喜欢搬弄是非的朋友。 这种朋友常常断章取义、巧舌如簧,最后改变了事情的初衷。而真正的君子则是"讷于言,敏于行"。远离他们,是你成事的前提。 三:指的就是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朋友。 这种朋友往往一聊天,就把自己和一些名人、熟人扯上关系,自吹自擂,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找自信,却忽略了朋友的感受。然而真正的朋友相处起来应当是舒服自在的。 古人交友最重要的原则是“不交近习”,正是本着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利用、互相信任而不是背信弃义等基本原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