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函数的发展历程
展开全部
函数的发展历程是:运算——解析式——变量的依赖关系或对应关系——映射——集合的对应关系——序偶集。
11677年,格列高里:它是从其它的一些量经过一系列代数运算而得到的,或经过任何其他可以想象到的运算而得到。1879年,弗雷格:如果在一个表达式中,一次或多次出现一个简单的或复合的符号,并且,我们认为这个符号在某些或所有出现的地方可以用其他事物替代(但各处要用同一事物替代),那么称表达式中保持不变的成分为函数。
可替代的部分则是这个函数的自变量。函数主要概念经历了变量说——对应说——关系说300多年的变化,从初中到高中,最好到大学,教材上的函数概念一步步的抽象,直到用序偶来定义函数。
函数简介:
函数,在数学中是两不为空集的集合间的一种对应关系:输入值集合中的每项元素皆能对应唯一一项输出值集合中的元素。其定义通常分为传统定义和近代定义,前者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而后者从集合、映射的观点出发。
函数概念含有三个要素:定义域A、值域C和对应法则f。函数将一组语句的集合通过一个名字(函数名)封装起来。要想执行这个函数,只需调用其函数名即可。函数有内部函数或称标准函数,外部函数也即用户定义函数等。

2023-08-15 广告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按照结构模型把系统产生的数据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即行数据,是存储在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最常见的就是数字数据和文本数据,它们可以某种标准格式存在于文件...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光点科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