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评价《呐喊》和《彷徨》的思想内容?
1个回答
2023-01-30
展开全部
张宗刚在《伟大的灵魂探秘——解读鲁迅》(《名作欣赏》2001年5期,总第126期)一文中对《彷徨》的评价是“色貌如冰,肝肠似火”,我以为是切评。他还说:“所属望者殷,所挟持者远,这是鲁迅的深刻。……他(指鲁迅)像一只失群的飞鸿,在浩渺的天空飘飘荡荡,无所归依;孤独寂寞的内心体验,遂外化和升华为一种巨大的创造欲:他用手中的勾魂摄魄之笔,绘出无数旧时代的图景,意态生动,悲壮无匹。其中,对自由的探讨,对人性的扫描,对弱者的关注,对时俗的思考……无不忧愤深广,启人心扉,以其‘智慧的痛苦’,达到和进入了史诗的层次,从而冠绝一代,独步千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2月第一版,到2000年5月第8次印刷时印数已是172000册。可见好书一直有人读,因此也就一直能卖。
封面印有原版《彷徨》的封面,是木刻。三二人坐在三二张高的靠背椅上,靠背高出了人的头,头的前上方,有一只太阳,发着幽幽的光。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2月第一版,到2000年5月第8次印刷时印数已是172000册。可见好书一直有人读,因此也就一直能卖。
封面印有原版《彷徨》的封面,是木刻。三二人坐在三二张高的靠背椅上,靠背高出了人的头,头的前上方,有一只太阳,发着幽幽的光。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