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概括为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最大的特色是以引人入胜的笔法,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概述中外物候知识的发展、物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特别是物候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物候、物候学、影响物候学的因素以及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者简介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一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竺可桢
2023-08-0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