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由来
相传汉明帝曾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第二年,汉明帝命人在洛阳建立了第一座官办寺庙,并把驮经书的白马也供养在此,白马寺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白马寺也就成为了我国寺院的发祥地。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因此20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美国、德国、加拿大皆出席该寺方丈升任法会,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白马寺典藏文物主要有2颗释迦牟尼佛舍利、中华古佛、元代十八罗汉夹纻像等。白马寺每年一度的马寺钟声活动,是人类祈福、辞旧迎新的特殊象征,并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参加,入选洛阳八大景之中。
山门介绍
山门即寺院的大门,为牌坊式拱券三门洞,中门洞高3.08米,宽2.35米,深3.60米,两侧门洞较小,正面镶嵌白马寺匾,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愿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明嘉靖二十五年曾重建。
山门外有两匹石马,左右相对,石马1.8米,长2.2米,头戴辔络,身置鞍鞯,性情温顺,雕工精细,相传为汉代的驮经之马,实为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民国二十四年德浩法师住持白马寺,将石马迁置于山门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