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
比喻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类似损失的成语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成语来源: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典故源于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宰相春申君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农夫把羊关在破烂的羊圈中,结果羊溜了出去。
第二天,他发现羊不见了,只好后悔当初没有及时修补羊圈。可是,为时已晚,经过多方打听,他才知道羊已经被捉走卖掉了。于是,人们就用"亡羊补牢"来形容这样的局面。
用法: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意为:"羊虽然走了,但还可以补救,机会还来得及。"这个成语意味着,在受到某种损失或错误之后,如果能够及时补救或修改,就可以避免再次受到类似的损失或错误。
常见用于劝诫和警醒他人,也常被用来形容某种适时而为的正确做法。
辨析: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和"亡羊之肆,补牢之狂"意思有所相似,但表达方式不同。前者是给人以希望和信心,后者则更强调积极决策和果断行动。
此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还可以和另一个成语"防患于未然"相对应,指的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拓展知识: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除了经常被运用于社会生活、个人成功等方面之外,还有着重要的军事、政治含义。例如,古代军事家孙子《孙子兵法》中就特别提到了补救和防备的重要性。
2.成语也是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名称之一。它的独特结构和富有意象的语言形式,为人们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