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在哪里
二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在哪里
在这场激战中,美国派出了十六艘航母和大量的舰艇和飞机,而日本方面则压上了全部的海军舰艇。双方交战激烈,火力密集,许多船只相继沉没。由于双方实力相当,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但最终美国获得胜利。
莱特湾海战是一场不可磨灭的历史事件,成为了海战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改变了二战的进程,也对于后来的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场海战中,航空母舰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凸显出来,成为了未来海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
二战后,老日本帝国海军沦为泡影,美国则霸占了菲律宾周边海域和空域,堵住了日本和东南亚重要资源之间的海上运输线。
1、莱特湾海战发生的背景
二战后期,美军在太平洋屡战屡胜,特别是在马里亚纳海战后,日本的“绝对国防圈”崩溃。海上运输线被切断,日本面临着菲律宾、台湾和本土被美军登陆的风险。
为了应对危险,日本制定了“捷号作战计划”,将其分为四个子计划并根据地区进行划分。其中,“捷1号”针对菲律宾地区,“捷2号”针对宝岛,“捷3号”针对本州、九州、四国和小笠原群岛,“捷4号”针对千岛群岛和北海道。
根据计划内容,在上述四个子计划以东地区的日本据点,不会再进行增兵,当地驻军固守,以海军辅助日本陆军防守、击退美国登陆部队,以保住日本本土和重要海上交通要点。通过这一策略,日本试图收缩凝聚力量,应对危险。
1944年10月19日,美军在舰载机和舰炮掩护下在菲律宾莱特湾附近登陆。日本紧急修改攻略计划,丰田副武命令四个方向部署日本海军:
(1)栗田健男中将指挥五艘战列舰、十艘重型巡洋舰及数艘轻型舰队组成的“中央编队”在新加坡出发,绕道圣贝纳迪诺海峡开入莱特湾,以剿灭美军登陆部队;
(2)西村祥治中将指挥2艘战列舰、1艘重巡、4艘驱逐舰从文莱出发前往苏里高海峡,以争夺莱特湾制海权与美军交手;
(3)志摩清英中将率领两艘战列舰、八艘驱逐舰从宝岛出发,同时指向苏里高海峡,预备与西村舰队一起夹击莱特湾美军,2、3两个舰队合称为“南方编队”。
(4)小泽治三郎中将指挥日本残存的4艘航空母舰作为诱饵,吸引美军主力,让莱特湾美军失去空中支援,以便“中央编队”和“南方编队”实现作战目的,小泽的舰队被成为“北方编队”。
2、莱特湾海战经过
1944年10月相继爆发的“的锡布延海战”、“苏里高海战”、“恩家诺角海战”、“和萨马岛海战”共同构成了“莱特湾海战”。1944年10月23日,栗田健男的中央编队快速向美军登陆区域航行,妄图依靠夜色掩护接近美军舰队发动突袭。
然而美国的潜艇部队提前发现了他们,日军中央编队旗舰“爱宕”号巡洋舰被美国潜艇以4发鱼雷击沉,“摩耶”号巡洋舰也在被潜艇鱼雷命中4分钟后沉没,“高雄”号巡洋舰被击重伤退出战斗。短时间内,日军中央编队的巡洋舰就损失了三分之一,舰队指挥部临时迁移到“大和”号战列舰上。
然而日军指挥官虽然意识到已被美军发现,但是仍然命令舰队在没有空中掩护支援的情况下,按照预定目标航入锡布延海。10月24日,美军将领哈尔西命令第七舰队舰载机分批轰炸日本中央编队,只能依靠高炮还击的日军显然没有什么战斗力,“大和”与“武藏”这两艘就日本海军最后的骄傲相继被击中,“武藏”号最终沉没于锡布延海底。
在日军中央编队遭受美军轰炸的同时,南方编队的志摩和西村舰队也即将驶入苏里高海峡,两支舰队在进入海峡时只距离大约40海里,但是两支舰队却完全没有协同作战的意思,因为志摩和西村舰队分属不同的上级领导,日军高层指挥系统的混乱可见一斑。
西村舰队率先进入美军伏击圈,美军舰队用鱼雷击沉了“扶桑”号战列舰,随后又用正面交叉火力击沉“山城”号战列舰,随后在经历短暂的战斗之后,西村舰队全军覆没。
随后志摩舰队进入抵达西村舰队的战斗区域,在观察了战场态势以后,志摩清英下令舰队以烟雾弹为掩护迅速撤离,慌忙撤退途中志摩的旗舰“那智”号还撞上了西村舰队正在起火燃烧的“最上”号巡洋舰,让这艘舰伤上加伤。
10月24日傍晚,美军第38特遣舰队第3支队的侦察机在吕宋岛东、莱特湾北的恩加诺角发现了诱饵部队小泽治三郎的“北方编队”。其编队内的4艘航母已经是日本海军最后的家底,并且一共只有九架舰载机。
发现小泽编队之后,哈尔西下令挥师北上解决日本“主力”舰队,随着美军六波舰载机的轰炸,日军"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瑞鹤"号四艘航母全部沉没,小泽带领残存的寥寥几艘舰艇逃回基地。而前面被打了伏击的真正主力“中央编队”在萨马岛海域与美第七舰队相遇,在一番激烈的战斗之后,栗田下令舰队向北撤退。至此,莱特湾海战结束。
总体来说,莱特湾海战已经是就日本海军最后的挣扎,这场战争抛却战术层面的优劣不说,仅仅是当时美日两国巨大的综合国力鸿沟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多年的战争,日本海军早已把当年偷袭珍珠港换来的短暂战局优势消耗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