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之学者必有师”其中的”之”为什么不是”的”的意思?
9个回答
展开全部
恰恰相反,“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之,正是助词“的”的意思。
之,除了虚用(如“久而久之”)以外,只有三个最基本的意义:助词(的);代词(人、物或这、那);动词(到)。那么,“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之,到底是其中哪一种用法呢?首先,它不是代词,因为古和学者两个实词之间不需要代词;其次,它更不是动词“到”;所以只有一项选择:助词(的)。
我们再来看看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意思是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据此,“古之学者”,就是古代的学者;之,就是“的”。
之,除了虚用(如“久而久之”)以外,只有三个最基本的意义:助词(的);代词(人、物或这、那);动词(到)。那么,“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之,到底是其中哪一种用法呢?首先,它不是代词,因为古和学者两个实词之间不需要代词;其次,它更不是动词“到”;所以只有一项选择:助词(的)。
我们再来看看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意思是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据此,“古之学者”,就是古代的学者;之,就是“的”。
2006-04-21
展开全部
这里并不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因为它并没有连接主语和谓语。在这里按照语境看,解释为“的”应该也不是不可以,古代的学者都有自己的老师,这样翻译基本上也不能算是错误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①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呢?有了疑难而不向老师求教,那些疑难就始终无法解决了。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真理和知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向他学习;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真理和知识比我早,我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向他们)学习的是真理和知识,哪管他们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管地位贵贱,不管年纪大小,真理和知识在哪里,老师也就在哪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①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呢?有了疑难而不向老师求教,那些疑难就始终无法解决了。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真理和知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向他学习;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真理和知识比我早,我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向他们)学习的是真理和知识,哪管他们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管地位贵贱,不管年纪大小,真理和知识在哪里,老师也就在哪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就在于罗嗦与精练,不译可以,翻译为的也可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结构助词 的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用翻译
回答者:110584531 - 秀才 二级 4-21 18:42
也对
文言虚词有多解现象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用翻译
回答者:110584531 - 秀才 二级 4-21 18:42
也对
文言虚词有多解现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