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 我来答
猪八戒网
2023-05-18 · 百度认证: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猪八戒网
猪八戒网(zbj.com)创建于2006年,现已形成猪八戒网、天蓬网和线下八戒工场的“双平台+一社区”服务模式,是中国领先的人才共享平台。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电子产业是我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1995年到2003 年, 电子产业总产值由2471 亿元增加到24058 亿元, 增长874%, 年均增长32.9%; 电子产业增加值由449 亿元增加到3545 亿元, 增长690%, 年均增长29.4%, 均远远高于同期制造业的平均增长速度。电子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 初步确立了我国作为世界电子产品生产大国的地位。1998 年中国大陆电子产品总产值占世界电子产品

总产值的4.52%, 超过作为世界重要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的韩国(3.96%) 和台湾(2.86%), 仅次于美国(30.40%) 和日本(19.58%)。①电子产业的快速增长是与该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电子产业是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制造业领域。本文将就电子产业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趋势、特点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一、电子产业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

1.电子产业FDI 在制造业中的地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制造业领域, 该产业三资企业资产合计为7645.07亿元, 占我国全部三资企业资产总额的19.47%,资产超过排名第二位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两

倍; 同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也是外资资产比重最高的行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三资企业资产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的63.25%, 远远高于23.26%的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

电子产业之所以成为外商投资额最多、增长

速度最快的制造业领域,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中国市场的迅速增长及巨大的市场潜能。以

通信行业为例, 仅2004 年一年, 中国新增局用电

话交换机容量就达到7019.6 万门, 新增移动电话

交换机容量达到6048.9 万户。中国市场已经成为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巨大的

市场吸引跨国公司展开激烈的争夺。二是中国国

内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按现行汇率计算, 中国国

有制造业职工的周工资只有22.35 美元, 分别相

当于泰国的38.33%, 马来西亚的28.7%, 韩国的

9.2%, 台湾省的6.8%, 香港特区的5.1%, 美、

日、德的4%左右(吕政, 2003)。为降低制造成

本, 外资将电子产业中的低端产品或技术含量不

高的生产环节向中国转移, 以利用中国在劳动密

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比如, 随着台湾制造业

成本的提高, 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纷纷向中

国内地转移, 中国台湾电子信息硬件制造产值在

海外已达50.1%, 其中中国内地产值高达31.1%

(胡静林, 2003)。

2.电子产业吸引外资的平均规模

1996 年以来, 各行业总计的外商对华直接投

资平均协议金额和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协议

金额变化幅度不大, 均稳定在200 多万美元。但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协议金

额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从1996 年的

258.3 万美元增加到2003 年的742.7 万美元, 其

中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协议金额最高的2000 年达到

742.7 万美元。

电子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增大的重要原

因一是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增多, 目前位居世界500 强的电子电气类跨国公司已全部来华投资。

二是跨国公司投资金额增大, 例如诺基亚在2000

年5 月主要投资并倡导了一项总投资达100 亿元

人民币的北京星网(国际) 工业园项目。2000 年

电子行业外商协议投资金额大幅度增长可能与当

年上述大型外商投资协议的签署有很大关系。但

是也应该看到, 虽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商

直接投资平均协议金额较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根据《1994 年世界投资报告》,

设置在发达国家分支机构的平均FDI 规模为1730

万美元, 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资, 平均每个企业

的外资规模约为430 万美元。与世界水平比较,

中国外资平均项目规模仍然明显偏小。

3.外资投资企业类型的变化

1997 年以来, 电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量

变化不大, 但外资企业数量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的势头, 规模以上外资企业数从1997 年的330 个

增加到2001 年的479, 增加45.2%。在外资企业

中,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数从1997 年的423 个减少

到2001 年的386 个, 下降8.7%; 而外商投资企

业数从1997 年的330 个增加到2001 年的479,

增加速度较快, 增幅达到45.2%, 外商投资企业

的比重超过港澳台投资企业而成为电子行业外资

的主体。从登记注册类型来看, 合资经营企业、

合作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数量变化

不大, 外商独资企业数量快速增加, 从1997 年的

60 个增加到2001 年的207 个, 增幅高达245%,

外资在电子行业的投资有倾向于采取独资企业形

式的趋势。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变化的原因在于: 在改革

开放之初, 外商对中国投资环境还很生疏, 通过

合资或合作的形式与合适的中方伙伴结成合营载体, 既有利于与各级政府沟通并顺利进入中国市

场, 又有助于规避各种非市场因素带来的风险,

加之当时的法规不允许外商建立全资销售子公司,

中方合营者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便成为外商选择

以合资或合作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因素。随

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化, 中国各级政府的办事效

率和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外资政策放松, 外商

投资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 原先因其具有

明显的互补性而成为中方可以利用的那些资源逐

渐减少并弱化。近年来大量进入中国的国际著名

跨国公司, 往往拥有人才、技术、产品、品牌到

规模、融资、管理等多种有形和无形的所有权优

势, 为了实现垄断核心技术和获取高额市场回报

的双重目标, 并实施全球化的经营控制战略, 通

常更愿意选择以独资方式进行战略性的集中投资

(朱仲羽等, 2002)。

4.外商投资方式的变化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并购一直是外商直

接投资的主要推动力。在1990 年, 全球外商直接

投资金额为2020 亿美元, 其中并购金额为1510

亿美元, 占75%, 到2003 年, 外商直接投资达1.3

万亿美元, 其中, 跨国并购金额为1.1 万亿美元,

占85%左右。但我国利用外资长期以绿地投资为

主, 与全球跨国公司投资存在严重错位, 其产生

原因主要在于中国法规和政策上的限制。但近几

年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有增

加的趋势, 发生在电子信息产业外资并购案主要

有: 爱默生电气斥资7.5 亿美元购买华为的电气

业务部门, 阿尔卡特通过收购中方股份获得上海

贝尔的控制权, 东芝公司收购东芝与无锡华晶合

资的“无锡华芝”中方股份。外资并购投资的增

加主要在于政策的放开, 2001 年11 月14 日, 中

国证监会和外经贸部联合颁布《关于上市公司涉

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规定》, 允许外商非投资性

公司, 如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通过受让非流通股

的形式收购国内上市公司股权, 实现买壳上市;

2001 年2 月14 日, 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外商投

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

明书特别规定》, 外资企业可能获准收购国内500

强企业, 包括国内A 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

国有股和法人股。另一方面, 由于创建合资企业

从考察谈判到开业一般要1.5- 2 年时间, 要达到

一定规模又需3- 5 年时间, 而并购只要3- 5 个月

就可以迅速形成生产规模, 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市

场份额。所以对跨国企业而言, 采用并购投资方

式, 可以快速、低成本地进入中国市场, 减少市场竞

争, 并可以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李晓华等, 2005)。

5.外资投向的地区集聚

从总体上看, 电子产业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

天津、广东、上海、福建、北京、江苏和山东等

七省市电子产业的企业数量占全部电子产业企业

数量的52.69%, 资产占全部电子信息行业资产的

65.20%。电子行业在省内也呈现出地区集聚的特

点, 例如, 广东东莞、江苏苏州已形成电子产业

集群和世界电子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广东的深

圳、东莞、惠州、广州四市电子产业总产值占全

省的83.67%。外资在电子产业的分布也呈现出地

区集聚的特征, 以所有者权益衡量, 投向上述七

省市电子产业的外资占电子产业全部外资的比重

达到86.68%。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投向电子信息产

业的外资均呈现地域集中的特征, 电子信息产业

的地区集中度与外资的地区集中度表现出很强的

相关性。

电子产业以及该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地

区聚集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外国及港澳台

公司在某个地区投资后, 如果收益高, 该公司会

继续进行后续投资, 包括对原有子公司的追加投

资和设立新的配套公司; (2) 当某个大型跨国公

司在某地投资后, 其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和各

类专业服务公司以及竞争对手也会随之进入; (3)

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聚集能够促使该地区的企业

产生集聚效应, 集聚效应推动外资投向的进一步

集中。美国学者Head 进行的一项对外国投资影响

的研究发现, 在对外商有吸引力的地区, 地区聚

集存量每增加10%, 该地区被潜在投资者选中的

可能性就增加5- 7% ( Head, 1995)。

二、外国直接投资对电子产业发展的影响

1.外资对电子行业增长速度的影响

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外商直接投资表现出比较

明显的相关性, 外资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较高的行

业, 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江小涓, 2002)。电子产

业的快速发展是与外国直接投资密不可分的。从

图1 可以看到, 在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 三资企

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整个电子信息产

业制造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 三资企业工业总产

值占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5 年

的37.49%增长到2003 年的69.68%, 三资企业的

快速发展对信息产业制造业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利用外资对电子行业出口的影响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我国外贸出口一直保

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外贸出口总额从1995 年的

1487.7 亿美元增长到2003 年的4382.3 亿美元,

与此同时, 电子产品的增速更为迅猛, 电子产品出口总额从1995 年的165.32 亿元增加到2003 年

的1420.9 亿元, 电子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

从1995 年的11.11%增加到2001 年的32.42%, 增

幅远远高于外贸出口额的增幅。联合国跨国公司

与投资司的研究发现, FDI 与出口存在显著的正

相关性, 人均FDI 每增加1%, 发展中国家高技术

产品出口就会增加0.78%, 中技术产品出口增加

0.39%, 低技术产品出口增加0.31% (UNCTAD,

1999)。电子产业出口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

由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的。电子产业中三资企业出

口额占电子产业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94 年的57.

35%增加到2003 年的83.72%, 年均增长36.8%,

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从1994 年的20.84%

增加到2003 年的59.43 %, 年均增长47.37 %,

均高于电子行业合计出口额31.17 %的平均增

长率。

3.电子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变化

我们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来衡量电

子产业竞争力的变化。一般而言, RCA<1, 则表

明该国在该产业或产品上处于比较劣势; 若RCA>

1, 则表明该国在该产业或产品上处于比较优势,

RCA 越大则比较优势越大。RCA 指数大于2.5 表

示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 RCA 指数介于1.25 和

2.25 之间表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介于0.8 和

1.25 之间表示具有中等竞争力; 小于0.8 表示竞

争力较弱。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困难, 本文采用

《 Trade Statistics》中办公设备及电子

产品(Office machines and telecom equipment) 的数

据来近似地替代电子工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分析表明, 中国办公设备及电子产品的

RCA 值持续增加, 从1990 年的0.58 提高到2003、年的2.11, 从竞争力较弱发展到具有比较强的竞争

力, 办公设备及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从

1990 年的1.05%增加到2002 年的12.64%

久谦平台
2024-12-03 广告
2024年电池消费趋势与市场洞察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的快速发展,电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与性能优势,稳步扩大市场份额,尤其在中低端车型中需求旺盛。同时,三元电池在高端车型中仍占据主导,但市场份额受磷酸铁锂技术改进...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久谦平台提供
电子老梧
2023-07-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31
展开全部
OEM就是代工生产,即品牌企业自己不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产品,并控制销售渠道,获取高额利润,把具体加工任务通过合作模式交给代工企业去完成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最早流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它帮助品牌企业发挥自我优势,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代工企业也可以集中精力做专业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和交期。相互合作,共同盈利,一度成为非常契合的业务模式。
在我国,这种模式现在非常普遍。尤其是近年来,加工贸易如火如荼的开展,对外贸易总额一度占据50%以上。
OEM代工,在我国经历了萌芽、积累阶段,于1994年开始称之为真正的OEM。到今天,OEM代工早已进入成熟阶段,代工的内容也从单纯的生产代工,发展为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物料管理、助力营销等多样化服务。
传统代工的无品牌困境
谈起代工,不得不提富士康模式。富士康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是中国制造业史上一个缩影,非常具有代表性。
富士康在长达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代工行业的标杆品牌,归功于其以“制造能力”为核心的企业理念。加之良好的布局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成为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供应商。
富士康涉猎业务广泛,但是缺乏核心技术,无论是芯片还是操作系统都不是自己的科技产品,因此,富士康在代工过程中虽然获得了利益,但并未获得核心利益。
有新闻表示,富士康有66万员工,一年的净利润,还不如苹果的一根数据线,也许夸张,但也是有迹可循的。苹果在过去的几十年成就了自己,同时也成就了众多供应商。
富士康就是苹果最大的供应商,据统计富士康2021年营收高达近1870亿美元,如此高的营收,净利润却相差太远。一款750美元的高端苹果手机,富士康拿25美金,苹果却可能有200%的暴利。
这就是代工之困,巨大的成本投入,利润清晰可见。但品牌企业,可以通过技术、科技、销售等,获取高额的品牌溢价。
另外,随着元器件和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东南亚及非洲市场的开拓,以及市场对于代工企业的要求不断增加,传统代工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富士康的困境,代表的是所有传统代工的困境。
代工企业路在何方
代工企业创新升级,是被热议的话题,也是其必然的趋势。随着各种消费品牌的崛起,以及市场日益庞大的需求量,代工厂早已被推到了机遇的门口。如何抓住时代机遇,顺势转型升级,是所有代工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 从追求规模经济转向效益经济
以往,大多数的代工厂追求规模制造,只要有量,利润肯定是上升的,但随之成本也在增加,利润空间是清晰可见的。所以,未来代工厂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增加利润,如何确保现金流上,以确保更大空间的经济效益。
二、 从依赖人工转向智能制造
通过智能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代工制造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向工业智能制造转型,将装备自动化和信息集成化有效结合。并逐步实现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的绿色科技生产研发目标。
三、 从OEM代工逐渐向品牌转换
代工企业和消费者隔离,对市场一无所知,所以在面对市场和商机变化时,显得极为被动。市场景气时,代工企业开足马力大生产,市场萎靡时,生产线和人员闲置。多年来被牵着鼻子走,被压榨利润,已经到了代工企业必须转型革新的时候。
打造自有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并且代工企业转型品牌,还有很多难以逾越的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壁垒。
所以,在不断向品牌转变的同时,不能放弃原有OEM业务,以此来给企业注入品牌前期资金。
代工企业不断从OEM转化为ODM,进而向OBM的目标发展。
打造品牌之路虽然艰辛,但依旧是持续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可以试错,但不能止步,循序渐进,未来可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