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周年前后的无锡变化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可以去锡惠公园里面看看,有一处就是讲无锡文明历史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的家乡是太湖之滨的一颗明珠——无锡。他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东邻上海,西望南京,南接浙皖,北临长江,中抱太湖,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人口近440万,其中市区面积1659平方公里,人口215.9万。现辖江阴、宜兴两个县级市和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七个区。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C,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全年无霜期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 小时左右,水美土肥,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无锡是著名旅游胜地,无锡犹如太湖之滨一颗璀灿的明珠,著名的旅游胜地美不胜收。碧波荡漾太湖水,悠悠流淌古运河,太湖佳绝、人文荟萃,浓缩成“无锡旅游十八景”: 鼋渚春涛、寄畅清韵、灵山胜境、锡山晴云、中视影城、运河古风、二泉映月、泰伯遗迹、善卷洞天、霞客故里、蠡湖烟绿、鹅鼻揽江、梅园香雪、宜兴竹海、薛家花园、太湖仙岛、东林书院、龙头马迹等。
无锡是江南历史名城,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巨匠,有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唐代大诗人李绅、元代大画家倪瓒、明代旅游家徐霞客,近代有外交家、思想家薛福成,科学家徐寿、徐建寅父子,现代有科学家周培源、钱伟长,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国学大师钱钟书,美术大师徐悲鸿,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等。目前无锡籍两院院士有近70名,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
无锡是区域性交通枢纽, 境内京沪铁路、新长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沪宜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等纵横交错,是上海到成都、黑龙江至海南、上海到北京三条高速公路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节点。京杭大运河在无锡穿城而过。江阴港是长江出海口的重要换装港之一。随着无锡机场的通航,宁杭、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无锡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为明显。
无锡是经济中心城市,19世纪中期无锡已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也是闻名遐迩的“丝市”、“布码头”。20世纪初,无锡诞生了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一批工商业巨子,成为我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获得了“小上海”的美称。七十年代初,无锡的乡镇工业在全国率先崛起。改革开放后,无锡的经济总量始终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成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和13个较大城市之一。目前,无锡以约占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四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6%的经济总量。
无锡更是对外开放的先行区,1985年无锡就被批准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起步早、进展快,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无锡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一批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无锡投资兴业。 “日资高地”、“韩资板块”、 “台资团队”、“港资群体”竞相涌现。
无锡原何有如此之盛况呢?
纵观近几年,不难发现,无锡市的各级党政领导,在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指引下,鉴往事,策来兹。团结人民大众,群策群力,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昌其所善,兴其所宜,创其所无,奔其所向,才之所以谱写出了无锡如此壮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一.关于环境
大家都知道,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环境,且核心是水环境。水是环境的核心,水是环境的灵魂。而我们无锡人更是以太湖水为傲,一曲《太湖美》更是唱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上世纪60年代末,一场围湖造田运动无情地改变了它的模样。围湖,围出了土地,产出了粮食和鲜鱼,代价却是大量积聚淤泥,抬高了湖底,减少了水容量,降低了湖水自净能力,造成湖水的二次污染,加之工业的发展,又接纳入湖河道的大量污水,湖水水质长年劣于五类,太湖水一度发出阵阵恶臭,鱼虾差不多绝迹了。水环境恶化让无锡经济和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由于水污染,无锡水源地梅园和五里湖取水口被迫关闭。梅梁湖每次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造成经济损失都在数十亿元,水环境恶化,还大大降低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了旅游环境、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外地的客人和客商来到“江南水城”,无锡人竟羞于带他们到河畔、湖边。
针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水利局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规律、人水和谐”的治水新理念,把水环境整治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蠡湖综合整治工程、城市防洪及调水工程、城区河道整治工程等项目的一步步实施,城乡水环境面貌大为改观。现在人们可以在河里钓鱼、可以在水边休闲场所闲庭漫步……正如诗中所写:“长长的柳堤,一年一度春风,芳菲总是绿色的相思;满湖的火树银花,在洗涤后的红雨中绽放……”
太湖水变清了,锡城之魂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净化,给这座湖滨之城增添了不少灵气。无锡人眉头开始舒展了,自豪的微笑又回来了,今年“五一黄金周”竟出现了日均4万人争睹五里湖美景的场面。
无锡人更是坚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水利建设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规律、人水和谐”的治水新理念,立足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三大基本任务,从根本上解决水多、水少、水脏三大问题,确保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生产用水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的需求,为全市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良好水服务,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水环境。
二.经济建设发展方面
二十多年来,无锡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下,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抢抓机遇,创新发展,使无锡城乡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综合实力实现重大跃升。1978年至2003年二十五年间,全市经济总量翻了6番,2003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901.2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9位,人均达到5200美元,总体发展水平正率先向着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对外开放取得突破进展。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三外”工作全面推进,经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开放活力的地区之一。全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830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49亿美元。体制机制活力得到根本增强。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焕发新的活力,民营经济快速成长,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城乡建设展示全新形象。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得到增强,初步形成了梯度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根本改善,教育、就业、医疗等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647元和6329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达到2.4万元。
详细的说,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有四次认识上的飞跃和实践上的突破:
第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和实践上的突破,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新路。无锡是我国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无锡的干部群众大胆冲破“两个凡是”束缚,破除传统计划经济框框,以“农民办工业”这一伟大创举,推动我市乡镇企业实现了异军突起。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我市乡镇企业进入了“跳跃式”、“超常规”的快速发展阶段,以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涌现出了华西、阳光、红豆、远东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成为支撑农村乃至全市工业化的主导力量,也带动了上个世纪整个无锡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不仅成功地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而且通过“以工建农”、“以工建镇”,使得大批小城镇迅速崛起,农村区域竞争力迅速增强。依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无锡农村经济长时期保持快速发展,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区域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次认识上的飞跃和实践上的突破,是积极呼应浦东开发开放和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了无锡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一项基本国策,要“抓住机遇,利用国际和平环境,更多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在对外开放思想理论指导下,无锡人民始终把扩大对外开放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紧紧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发展机遇,牢牢把握国际资本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一步步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迅速提升。目前,无锡利用外资已进入质量、水平、规模、效益同步发展的新阶段,许多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纷纷落户无锡,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58家在无锡投资兴业。
2003年,外资工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已达到25%,成为无锡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自1992年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始建设以来,无锡各类重点开发开放园区蓬勃兴起,成为全市最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平台,最富吸引力的产业集聚地和科技成果“孵化器”。目前,全市85%的利用外资落户在开发开放园区,三分之一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来自园区,园区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批骨干企业走出了跨国经营新路。
第三次认识上的飞跃和实践上的突破,是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不断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在邓小平同志这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论断的鼓舞和指导下,无锡人民大胆冲破姓“公”姓“私”、姓“社”姓“资”的束缚,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所有制改革,极大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在农村,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制度创新,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在推动乡镇企业“二次改制”、增强活力和竞争力的同时,率先进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促进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辟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在城市,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加快国有企业体制创新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使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形成了新的发展竞争优势。大力开拓资本经营,威孚、小天鹅、阳光、三房巷等一批企业先后成功上市,形成了在资本市场有较大影响的“无锡板块”。
在加快国有、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六放”方针,毫不动摇地支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去年,民营经济所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已上升到31.2%。城乡企业的改革深化和制度创新,极大地释放了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推动无锡经济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个新的台阶,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机制条件。
第四次认识上的飞跃和实践上的突破,是紧紧抓住新世纪初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突出新型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互动并进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党的十六大作出了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对于我们无锡来说,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关键是要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创新发展动力,提升发展水平,推动无锡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加快发展。党中央对东部地区的发展高度关注,寄予殷切期望。中央两任总书记明确提出江苏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无锡作为江苏的重要板块、苏南的重要一极,为全省“两个率先”勇挑重担责无旁贷。面对新的发展任务和要求,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高标准、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制订实施了《无锡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行动纲要》,全面推进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相继推出“三化互动”、“三沿开发”、“三个集中”等重大举措,“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近两年来,全市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齐头并进,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得到加强,整个城市的环境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富民工程得到有力推进,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完善保障的各项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城乡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富民成效日益显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市相继荣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四连冠”,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前景喜人。
实践证明,强烈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争先意识和实干意识,是我们二十多年改革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最重要的精神动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不断地强化这个重要的思想共识。大家始终坚持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生机和活力。二十多年来,无锡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依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束缚,赢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先优势。
三.科教文卫方面
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2003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761所,在校学生77.03万人,增加1.04万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387个,其中综合医院37家,专科医院18家,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6家,乡镇卫生院114家,疗养院5家。文化设施继续完善,2003年,艺术、文化馆(站)127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文化系统内)5个。文化事业精彩纷呈。成功承办首届“中国无锡•太湖国际民乐展”,举办各类广场文艺140场,组织公益演出50多场等等。
综上所述,改革以来,无锡日新月异,我们亲眼看到了,也深刻感受到了,体会到了。我们感谢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这一切巨变,我们更体会到了党的伟大。
所以在今后的日子,我们更要坚持改革的步伐,提高无锡市城市综合实力:
我们要以提高人口素质为突破口,高效开发人力资源;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大幅度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标;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综合实力崛起的基础;还要完善社会发展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们坚信,无锡的明天会更美好.
如今,求学在外,每有家乡人谈及当地建设发展的情况,间或在报上读到有关的消息报道,都使我兴奋,倍感亲切。我衷心祝愿无锡凭借有利的主、客观条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取得新成绩,谱写新篇章,开创新天地!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C,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全年无霜期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 小时左右,水美土肥,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无锡是著名旅游胜地,无锡犹如太湖之滨一颗璀灿的明珠,著名的旅游胜地美不胜收。碧波荡漾太湖水,悠悠流淌古运河,太湖佳绝、人文荟萃,浓缩成“无锡旅游十八景”: 鼋渚春涛、寄畅清韵、灵山胜境、锡山晴云、中视影城、运河古风、二泉映月、泰伯遗迹、善卷洞天、霞客故里、蠡湖烟绿、鹅鼻揽江、梅园香雪、宜兴竹海、薛家花园、太湖仙岛、东林书院、龙头马迹等。
无锡是江南历史名城,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巨匠,有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唐代大诗人李绅、元代大画家倪瓒、明代旅游家徐霞客,近代有外交家、思想家薛福成,科学家徐寿、徐建寅父子,现代有科学家周培源、钱伟长,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国学大师钱钟书,美术大师徐悲鸿,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等。目前无锡籍两院院士有近70名,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
无锡是区域性交通枢纽, 境内京沪铁路、新长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沪宜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等纵横交错,是上海到成都、黑龙江至海南、上海到北京三条高速公路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节点。京杭大运河在无锡穿城而过。江阴港是长江出海口的重要换装港之一。随着无锡机场的通航,宁杭、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无锡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为明显。
无锡是经济中心城市,19世纪中期无锡已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也是闻名遐迩的“丝市”、“布码头”。20世纪初,无锡诞生了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一批工商业巨子,成为我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获得了“小上海”的美称。七十年代初,无锡的乡镇工业在全国率先崛起。改革开放后,无锡的经济总量始终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成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和13个较大城市之一。目前,无锡以约占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四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6%的经济总量。
无锡更是对外开放的先行区,1985年无锡就被批准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起步早、进展快,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无锡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一批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无锡投资兴业。 “日资高地”、“韩资板块”、 “台资团队”、“港资群体”竞相涌现。
无锡原何有如此之盛况呢?
纵观近几年,不难发现,无锡市的各级党政领导,在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指引下,鉴往事,策来兹。团结人民大众,群策群力,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昌其所善,兴其所宜,创其所无,奔其所向,才之所以谱写出了无锡如此壮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一.关于环境
大家都知道,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环境,且核心是水环境。水是环境的核心,水是环境的灵魂。而我们无锡人更是以太湖水为傲,一曲《太湖美》更是唱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上世纪60年代末,一场围湖造田运动无情地改变了它的模样。围湖,围出了土地,产出了粮食和鲜鱼,代价却是大量积聚淤泥,抬高了湖底,减少了水容量,降低了湖水自净能力,造成湖水的二次污染,加之工业的发展,又接纳入湖河道的大量污水,湖水水质长年劣于五类,太湖水一度发出阵阵恶臭,鱼虾差不多绝迹了。水环境恶化让无锡经济和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由于水污染,无锡水源地梅园和五里湖取水口被迫关闭。梅梁湖每次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造成经济损失都在数十亿元,水环境恶化,还大大降低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了旅游环境、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外地的客人和客商来到“江南水城”,无锡人竟羞于带他们到河畔、湖边。
针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水利局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规律、人水和谐”的治水新理念,把水环境整治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蠡湖综合整治工程、城市防洪及调水工程、城区河道整治工程等项目的一步步实施,城乡水环境面貌大为改观。现在人们可以在河里钓鱼、可以在水边休闲场所闲庭漫步……正如诗中所写:“长长的柳堤,一年一度春风,芳菲总是绿色的相思;满湖的火树银花,在洗涤后的红雨中绽放……”
太湖水变清了,锡城之魂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净化,给这座湖滨之城增添了不少灵气。无锡人眉头开始舒展了,自豪的微笑又回来了,今年“五一黄金周”竟出现了日均4万人争睹五里湖美景的场面。
无锡人更是坚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水利建设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规律、人水和谐”的治水新理念,立足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三大基本任务,从根本上解决水多、水少、水脏三大问题,确保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生产用水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的需求,为全市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良好水服务,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水环境。
二.经济建设发展方面
二十多年来,无锡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下,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抢抓机遇,创新发展,使无锡城乡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综合实力实现重大跃升。1978年至2003年二十五年间,全市经济总量翻了6番,2003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901.2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9位,人均达到5200美元,总体发展水平正率先向着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对外开放取得突破进展。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三外”工作全面推进,经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开放活力的地区之一。全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830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49亿美元。体制机制活力得到根本增强。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焕发新的活力,民营经济快速成长,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城乡建设展示全新形象。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得到增强,初步形成了梯度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根本改善,教育、就业、医疗等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647元和6329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达到2.4万元。
详细的说,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有四次认识上的飞跃和实践上的突破:
第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和实践上的突破,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新路。无锡是我国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无锡的干部群众大胆冲破“两个凡是”束缚,破除传统计划经济框框,以“农民办工业”这一伟大创举,推动我市乡镇企业实现了异军突起。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我市乡镇企业进入了“跳跃式”、“超常规”的快速发展阶段,以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涌现出了华西、阳光、红豆、远东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成为支撑农村乃至全市工业化的主导力量,也带动了上个世纪整个无锡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不仅成功地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而且通过“以工建农”、“以工建镇”,使得大批小城镇迅速崛起,农村区域竞争力迅速增强。依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无锡农村经济长时期保持快速发展,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区域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次认识上的飞跃和实践上的突破,是积极呼应浦东开发开放和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了无锡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一项基本国策,要“抓住机遇,利用国际和平环境,更多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在对外开放思想理论指导下,无锡人民始终把扩大对外开放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紧紧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发展机遇,牢牢把握国际资本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一步步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迅速提升。目前,无锡利用外资已进入质量、水平、规模、效益同步发展的新阶段,许多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纷纷落户无锡,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58家在无锡投资兴业。
2003年,外资工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已达到25%,成为无锡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自1992年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始建设以来,无锡各类重点开发开放园区蓬勃兴起,成为全市最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平台,最富吸引力的产业集聚地和科技成果“孵化器”。目前,全市85%的利用外资落户在开发开放园区,三分之一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来自园区,园区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批骨干企业走出了跨国经营新路。
第三次认识上的飞跃和实践上的突破,是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不断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在邓小平同志这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论断的鼓舞和指导下,无锡人民大胆冲破姓“公”姓“私”、姓“社”姓“资”的束缚,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所有制改革,极大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在农村,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制度创新,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在推动乡镇企业“二次改制”、增强活力和竞争力的同时,率先进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促进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辟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在城市,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加快国有企业体制创新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使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形成了新的发展竞争优势。大力开拓资本经营,威孚、小天鹅、阳光、三房巷等一批企业先后成功上市,形成了在资本市场有较大影响的“无锡板块”。
在加快国有、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六放”方针,毫不动摇地支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去年,民营经济所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已上升到31.2%。城乡企业的改革深化和制度创新,极大地释放了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推动无锡经济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个新的台阶,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机制条件。
第四次认识上的飞跃和实践上的突破,是紧紧抓住新世纪初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突出新型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互动并进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党的十六大作出了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对于我们无锡来说,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关键是要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创新发展动力,提升发展水平,推动无锡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加快发展。党中央对东部地区的发展高度关注,寄予殷切期望。中央两任总书记明确提出江苏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无锡作为江苏的重要板块、苏南的重要一极,为全省“两个率先”勇挑重担责无旁贷。面对新的发展任务和要求,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高标准、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制订实施了《无锡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行动纲要》,全面推进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相继推出“三化互动”、“三沿开发”、“三个集中”等重大举措,“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近两年来,全市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齐头并进,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得到加强,整个城市的环境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富民工程得到有力推进,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完善保障的各项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城乡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富民成效日益显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市相继荣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四连冠”,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前景喜人。
实践证明,强烈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争先意识和实干意识,是我们二十多年改革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最重要的精神动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不断地强化这个重要的思想共识。大家始终坚持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生机和活力。二十多年来,无锡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依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束缚,赢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先优势。
三.科教文卫方面
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2003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761所,在校学生77.03万人,增加1.04万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387个,其中综合医院37家,专科医院18家,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6家,乡镇卫生院114家,疗养院5家。文化设施继续完善,2003年,艺术、文化馆(站)127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文化系统内)5个。文化事业精彩纷呈。成功承办首届“中国无锡•太湖国际民乐展”,举办各类广场文艺140场,组织公益演出50多场等等。
综上所述,改革以来,无锡日新月异,我们亲眼看到了,也深刻感受到了,体会到了。我们感谢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这一切巨变,我们更体会到了党的伟大。
所以在今后的日子,我们更要坚持改革的步伐,提高无锡市城市综合实力:
我们要以提高人口素质为突破口,高效开发人力资源;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大幅度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标;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综合实力崛起的基础;还要完善社会发展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们坚信,无锡的明天会更美好.
如今,求学在外,每有家乡人谈及当地建设发展的情况,间或在报上读到有关的消息报道,都使我兴奋,倍感亲切。我衷心祝愿无锡凭借有利的主、客观条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取得新成绩,谱写新篇章,开创新天地!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