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和阳历有什么区别

农历是不是比阳历时间长?... 农历是不是比阳历时间长? 展开
 我来答
f77917
高赞答主

推荐于2017-09-02 · 一个有才华的人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161
采纳率:13%
帮助的人:5411万
展开全部
阳历,即太阳历,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周期,与月相变化无关。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

阴历,即太阴历(月球我国古代称太阴),以月球圆缺的周期朔望月为基本周期。历月平均长度29.5天,规定单数月30天,双数月29天,12个历月为1年, 共354天。规定30年内增加11个闰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阴历只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使用。(注意跟我们有的阴历不是一个概念)

公历,公共历法简称。现行世界通用历法,真名格里高利历(罗马教皇制定颁布),太阳历的一种。天天在用就不具体说了。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属阴阳历(我们经常简称为阴历,这里一定要与前面所说的太阴历区别)。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设 12个月,共 354或355天。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闰年。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7个闰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间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19个回归年中有19*12=228个中气和节气,但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

另外有一点,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一词是在建国后才出现的。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历的称法,但统称是干支纪年法。一般现在都用农历一词了,但在一些专业文献中会有另外称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
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taozimei
2006-04-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阳历,即太阳历,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周期,与月相变化无关。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

阴历,即太阴历(月球我国古代称太阴),以月球圆缺的周期朔望月为基本周期。历月平均长度29.5天,规定单数月30天,双数月29天,12个历月为1年, 共354天。规定30年内增加11个闰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阴历只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使用。(注意跟我们有的阴历不是一个概念)

公历,公共历法简称。现行世界通用历法,真名格里高利历(罗马教皇制定颁布),太阳历的一种。天天在用就不具体说了。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属阴阳历(我们经常简称为阴历,这里一定要与前面所说的太阴历区别)。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设 12个月,共 354或355天。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闰年。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7个闰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间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19个回归年中有19*12=228个中气和节气,但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

另外有一点,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一词是在建国后才出现的。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历的称法,但统称是干支纪年法。一般现在都用农历一词了,但在一些专业文献中会有另外称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
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回答者: f77917 - 状元 十四级 4-22 14:58

阳历,即太阳历,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周期,与月相变化无关。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

阴历,即太阴历(月球我国古代称太阴),以月球圆缺的周期朔望月为基本周期。历月平均长度29.5天,规定单数月30天,双数月29天,12个历月为1年, 共354天。规定30年内增加11个闰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阴历只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使用。(注意跟我们有的阴历不是一个概念)

公历,公共历法简称。现行世界通用历法,真名格里高利历(罗马教皇制定颁布),太阳历的一种。天天在用就不具体说了。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属阴阳历(我们经常简称为阴历,这里一定要与前面所说的太阴历区别)。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设 12个月,共 354或355天。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闰年。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7个闰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间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19个回归年中有19*12=228个中气和节气,但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

另外有一点,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一词是在建国后才出现的。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历的称法,但统称是干支纪年法。一般现在都用农历一词了,但在一些专业文献中会有另外称法

中国的农历跟阳历当然是根据天干地支来的啦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
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回答者:黄海花园 - 副总裁 十级 4-22 15:02

阳历,即太阳历,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周期,与月相变化无关。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

阴历,即太阴历(月球我国古代称太阴),以月球圆缺的周期朔望月为基本周期。历月平均长度29.5天,规定单数月30天,双数月29天,12个历月为1年, 共354天。规定30年内增加11个闰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阴历只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使用。(注意跟我们有的阴历不是一个概念)

公历,公共历法简称。现行世界通用历法,真名格里高利历(罗马教皇制定颁布),太阳历的一种。天天在用就不具体说了。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属阴阳历(我们经常简称为阴历,这里一定要与前面所说的太阴历区别)。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设 12个月,共 354或355天。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闰年。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7个闰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间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19个回归年中有19*12=228个中气和节气,但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

另外有一点,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一词是在建国后才出现的。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历的称法,但统称是干支纪年法。一般现在都用农历一词了,但在一些专业文献中会有另外称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ff18565
2019-01-18 · TA获得超过32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65
展开全部

1、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属阴阳历。

(1)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

(2)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设 12个月,共 354或355天。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闰年。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7个闰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

(3)闰月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二者相间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19个回归年中有19*12=228个中气和节气,但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

2、阳历,即太阳历,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周期,与月相变化无关。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

3、公历,即阴阳历,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阳历,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所以平均来看,公历是比阳历要短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黄海花园
2006-04-22 · TA获得超过7.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5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71万
展开全部
阳历,即太阳历,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周期,与月相变化无关。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

阴历,即太阴历(月球我国古代称太阴),以月球圆缺的周期朔望月为基本周期。历月平均长度29.5天,规定单数月30天,双数月29天,12个历月为1年, 共354天。规定30年内增加11个闰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阴历只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使用。(注意跟我们有的阴历不是一个概念)

公历,公共历法简称。现行世界通用历法,真名格里高利历(罗马教皇制定颁布),太阳历的一种。天天在用就不具体说了。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属阴阳历(我们经常简称为阴历,这里一定要与前面所说的太阴历区别)。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设 12个月,共 354或355天。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闰年。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7个闰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间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19个回归年中有19*12=228个中气和节气,但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

另外有一点,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一词是在建国后才出现的。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历的称法,但统称是干支纪年法。一般现在都用农历一词了,但在一些专业文献中会有另外称法

中国的农历跟阳历当然是根据天干地支来的啦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
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hxr63
高粉答主

2006-04-22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8万
采纳率:3%
帮助的人:3.6亿
展开全部
阳历,即太阳历,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周期,与月相变化无关。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

阴历,即太阴历(月球我国古代称太阴),以月球圆缺的周期朔望月为基本周期。历月平均长度29.5天,规定单数月30天,双数月29天,12个历月为1年, 共354天。规定30年内增加11个闰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阴历只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使用。(注意跟我们有的阴历不是一个概念)

公历,公共历法简称。现行世界通用历法,真名格里高利历(罗马教皇制定颁布),太阳历的一种。天天在用就不具体说了。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属阴阳历(我们经常简称为阴历,这里一定要与前面所说的太阴历区别)。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设 12个月,共 354或355天。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闰年。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7个闰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间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19个回归年中有19*12=228个中气和节气,但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

另外有一点,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一词是在建国后才出现的。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历的称法,但统称是干支纪年法。一般现在都用农历一词了,但在一些专业文献中会有另外称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