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还有几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谢谢... 还有几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雲方纪

2022-08-24 · 超过2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4万
展开全部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你我本是同条根生长出来的,你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还有几句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全文是六句,一个版本全文是四句。最早见于《世说新语》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第一个版本;后由《三国演义》改编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第二个版本。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版本都没有在史书中出现。《世说新语》的定位偏向小说集,所以这首诗在作者是不是曹植这一方面也有争议,但是广泛传播的作品里都认为是曹植所作。另外,现在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里采用的是版本一。

 版本一: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版本二: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根上生长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豆子和豆萁都是来自于豆本身。豆萁也就是大豆的豆秸,是大豆脱粒后剩下的茎,晒干后可以当柴烧。还没有脱落晒干之前是绿色的,如下图所示:

豆秸晒干之后,大豆脱粒,晒干的豆秸当柴烧。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同为一个母亲,是真正的同胞手足。只是曹操曾想立曹植为嗣,因为曹植的才智高于曹丕。后来曹丕做了皇帝仍忌惮曹植,加以迫害,限他行七步内做诗一首才能免死。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作者用同根而生的豆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豆萁在锅底下燃烧煎煮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被兄弟相逼的无奈和处境艰难。


补充拓展:

豆:豆子。

菽(shū):也是豆子的意思。

漉(lù ):过滤。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自”也曾见“本是”

百度网友8d6244b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0-09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答主
回答量:5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万
展开全部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扩展资料: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七步诗(魏晋曹植古风)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么么茶g
2019-04-09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一、意思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二、原文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释义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四、出处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

扩展资料

一、赏析

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二、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的文学家。他是曹操的第四子,曹丕的同母弟,封陈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龊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存诗九十多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曹植的诗歌善用比兴,辞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对五言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步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蚂蚁战士之家
2012-12-29 · TA获得超过27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1万
展开全部
  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 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是呀,曹植确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的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马屁 的。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曹丕得到消息,当然很为 恼火,怎么办呢?曹丕想得一个毒计,事先带着好酒好菜,跟曹植一起喝酒,灌得曹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
  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按理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残忍无道啊。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 制,建立民主共和,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OfferComing留学
2022-12-24 · OfferComing一站式留学攻略
OfferComing留学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一、意思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二、原文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释义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四、出处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

扩展资料

一、赏析

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二、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的文学家。他是曹操的第四子,曹丕的同母弟,封陈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龊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存诗九十多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曹植的诗歌善用比兴,辞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对五言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步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