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最早是从印度等西域国家于公元七八世纪传入中国的,在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鸦片就已经传到了中国。中国人把“阿”音发了“鸦”音。三国时名医华佗就使用大麻和鸦片作为麻醉剂,从此在中国就有了“鸦片”一词。
鸦片母体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公元六世纪初,阿拉伯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波斯人变“扁”音为“片”,称其为“阿片”。
扩展资料
19世纪的清朝书籍这样记录鸦片吸食的痛苦:
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léi,二声)奄奄若病夫初起。——俞蛟:《梦厂杂著》
在日治时期后期,由于台湾人民族自觉的觉醒,抵制“阿片”(即鸦片)逐渐有成,吸食者显著减少,因此阿片的专卖的收入也就跟着减少。当时台湾阿片的进口是由三井物产独占。由于阿片吸食者减少,台湾总督府于是在1929年1月颁布《改正鸦片令》,重新发给吸食者许可证。
这项法令颁布之后,引起全台有识之士的愤怒。然而,连横却于1930年3月2日,在日本人御用报纸《台湾日日新报》上发表《新阿片政策讴歌论》(坊间多称《鸦片有益论》)辩称鸦片有益,其中最令人不齿的言论有:“台湾人之吸食阿片,为勤劳也,非懒散也。……我先民之得尽力开垦,前茅后劲,再接再厉,以造成今日之基础者,非受阿片之效乎?” 当成吉思汗的铁骑踏遍欧亚大陆以后,鸦片也成为社会商品的一个重要种类,但那都只是入药佳品。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