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展开全部
江安学校 曾喜迎
摘要:阐述要发挥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可以采取引导探索归纳的教学方法,还必须注意对学生情感志趣的培养,以及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发挥 教学过程 学生 主体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活动,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活动,相互不能替代,教和学两者又辩证统一,不能分离,不能割裂,更不应对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吸收储存知识的容器和应考的机器,学生是具有理性、感性和灵性的人,所以我们现代的素质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为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不会到会,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培养。但教师的教是条件,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内因,是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说到底,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落实到学生身上才有教育意义和价值。教师应该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学来考虑教,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要树立良好的教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因此,正确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成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定则。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采取引导探索归纳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探索归纳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阅读等探索过程,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归纳。它的核心是探索,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自学习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重点是归纳,就是利用表格、图示等形式,比较系统、集中地突出教材内容宾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学得深刻、掌握得牢固。
其次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具体作法是:第一、指导学生运用科学观点进行学习。科学观点包括哲学观点,如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例如新陈代谢证实了生命物质的运动性等;认识论观点,教育学生多观察,观察大自然,观察课堂上的各种感性材料,并引导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系统论观点,有些知识本身也是系统知识,例如生物知识,仅以生命物质结构的层次来看,即可分为分子水平的(生物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水平的(细胞显微结构、细胞亚显微结构),个体水平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和群体水平的(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不同层次的知识系统。第二、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掌握与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要注意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心理素质的智力因素中,如果说观察力是获取知识的门户,记忆力是知识的仓库的话,那么,思维力则是智力的核心了,因为思维活动表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基本过程。只有通过思考的学才是主动的学,才能透彻理解与牢固掌握获取的知识,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一旦掌握了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之后,学习的长进肯定是无疑的。如何传授知识,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我们在判断《生理卫生》第二章内容人体皮肤是不是器官,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掌握器官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器官的概念,即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去判断分析皮肤是不是器官。第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科学分配时间两个方面。
再次,还必须注意对学生情感与志趣的培养。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肯定与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如爱不释手、乐此不疲等。同时,情感与兴趣直接影响着人行为,当然包括学习活动在内。因而理智的情感和高尚的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和使人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但是人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兴趣的培养上,而应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志趣的培养。兴趣常常由于某一行为的完成,得到满足之后而告终;志趣则使人产生坚持不懈的兴趣,甚至把失败看成是再努力的契机,永不丧失其乐于追求和学习的情感。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知识就不会象往杯子里倒水一样灌进学生头脑里去,而是在求知的驱使下,通过主动参与和发现获得知识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观察能力,例如,具体到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生活环境等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的能力。观察是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知识的首要步骤。科学研究中,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是通过观察产生的,结论也是通过实验中精细、系统的观察获得的。即便在学习课本上大量的早已验证了的科学事实时,也同样要重视观察。例如,如何区分单叶和复叶,假如课堂上仔细观察了杨树叶和月季叶并掌握了它们的不同点之后,对我们日常习见的白菜、芹菜是单叶还是复叶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培养学生正确、客观、敏锐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对教材中的插图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仔细观察等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能力包括:第一、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能力;第二、实验技能的整体化以及自行设计不同实验步骤的能力;第三、记录、分析、整理实验数据以及写出实验报告的能力;第四、通过实验寻求解难答疑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摘要:阐述要发挥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可以采取引导探索归纳的教学方法,还必须注意对学生情感志趣的培养,以及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发挥 教学过程 学生 主体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活动,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活动,相互不能替代,教和学两者又辩证统一,不能分离,不能割裂,更不应对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吸收储存知识的容器和应考的机器,学生是具有理性、感性和灵性的人,所以我们现代的素质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为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不会到会,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培养。但教师的教是条件,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内因,是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说到底,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落实到学生身上才有教育意义和价值。教师应该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学来考虑教,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要树立良好的教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因此,正确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成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定则。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采取引导探索归纳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探索归纳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阅读等探索过程,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归纳。它的核心是探索,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自学习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重点是归纳,就是利用表格、图示等形式,比较系统、集中地突出教材内容宾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学得深刻、掌握得牢固。
其次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具体作法是:第一、指导学生运用科学观点进行学习。科学观点包括哲学观点,如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例如新陈代谢证实了生命物质的运动性等;认识论观点,教育学生多观察,观察大自然,观察课堂上的各种感性材料,并引导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系统论观点,有些知识本身也是系统知识,例如生物知识,仅以生命物质结构的层次来看,即可分为分子水平的(生物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水平的(细胞显微结构、细胞亚显微结构),个体水平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和群体水平的(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不同层次的知识系统。第二、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掌握与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要注意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心理素质的智力因素中,如果说观察力是获取知识的门户,记忆力是知识的仓库的话,那么,思维力则是智力的核心了,因为思维活动表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基本过程。只有通过思考的学才是主动的学,才能透彻理解与牢固掌握获取的知识,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一旦掌握了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之后,学习的长进肯定是无疑的。如何传授知识,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我们在判断《生理卫生》第二章内容人体皮肤是不是器官,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掌握器官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器官的概念,即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去判断分析皮肤是不是器官。第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科学分配时间两个方面。
再次,还必须注意对学生情感与志趣的培养。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肯定与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如爱不释手、乐此不疲等。同时,情感与兴趣直接影响着人行为,当然包括学习活动在内。因而理智的情感和高尚的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和使人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但是人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兴趣的培养上,而应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志趣的培养。兴趣常常由于某一行为的完成,得到满足之后而告终;志趣则使人产生坚持不懈的兴趣,甚至把失败看成是再努力的契机,永不丧失其乐于追求和学习的情感。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知识就不会象往杯子里倒水一样灌进学生头脑里去,而是在求知的驱使下,通过主动参与和发现获得知识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观察能力,例如,具体到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生活环境等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的能力。观察是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知识的首要步骤。科学研究中,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是通过观察产生的,结论也是通过实验中精细、系统的观察获得的。即便在学习课本上大量的早已验证了的科学事实时,也同样要重视观察。例如,如何区分单叶和复叶,假如课堂上仔细观察了杨树叶和月季叶并掌握了它们的不同点之后,对我们日常习见的白菜、芹菜是单叶还是复叶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培养学生正确、客观、敏锐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对教材中的插图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仔细观察等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能力包括:第一、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能力;第二、实验技能的整体化以及自行设计不同实验步骤的能力;第三、记录、分析、整理实验数据以及写出实验报告的能力;第四、通过实验寻求解难答疑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