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以前拍了许多的关于僵尸题材的电影
推荐于2017-11-29
展开全部
一)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香港惊悚鬼怪电影的发展缓慢,影片数量质量皆远及不上喜剧、歌舞、武侠、功夫等类型片。至于僵尸片,更属于被遗忘的题材,偶尔几部如《僵尸复仇》也只是模仿西方僵尸片的简陋之作,并未引起反响。倒是1974年,邵氏电影公司与英国公司合作拍摄了一部集合西方吸血僵尸和“湘西赶尸”传说的《七金尸》在当时颇受关注,影片由英国人执导,刘家良任动作设计,姜大卫、刘家荣等人联合主演,可算得第一部土洋结合的僵尸片。不过,可惜的是,邵氏公司对该片的宣传攻势虽强,但由于影片风格怪异,内容杂糅,观众不能接受,票房最终惨败。并由此导致之后十年,香港鲜有人再敢碰僵尸电影!
到得80年代初期,以许鞍华、余允杭、于仁泰等新浪潮导演拍摄的《疯劫》、《撞到正》、《凶榜》、《山狗》、《灵气逼人》等惊悚鬼怪电影,运用先进的拍摄技巧,个性化的创作理念,营造出空前的恐怖气氛,令本埠观众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应热烈;与此同时,洪金宝融合功夫喜剧与鬼怪元素的《鬼打鬼》系列则开创了“灵幻功夫片”潮流,票房鼎盛,极受欢迎;至此,香港的惊悚鬼怪电影方才真正大行其道,其势至今不衰。
低成本制作的“灵幻功夫片”大获成功,使得洪金宝和他的宝禾公司尝到了甜头。继《鬼打鬼》、《人吓人》、《人吓鬼》之后,洪金宝又开始尝试将僵尸题材融入“灵幻功夫片”中,不过当时洪金宝等人对本土民俗传说的僵尸显然没有信心,而是想西风东渐,打算借70年代风行欧美的“吸血僵尸”吸引香港观众的眼球,因此,专门聘请了英国拍僵尸片的高手设计僵尸造型及吓人桥段——但后来洪金宝、林正英等人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发觉西洋吸血僵尸的意念始终无法与他们的灵幻功夫融到一处,便放弃了这一做法,转而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民俗趣味,力求影片风格与“鬼打鬼”系列的“功夫。喜剧。灵幻”一脉相承,终于在1985年制作完成了香港僵尸片中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之作《僵尸先生》。
(二)
僵尸家族
“香港的僵尸电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尸还魂”。——香港影评人吴昊先生此话确实一针见血。单拿《僵尸先生》来说,当年功夫片中最常见的民初背景、师徒关系、斗趣情节都被编剧直接套用到影片中,有关“僵尸”和“茅山术”的具体细节则极具民间色彩,用糯米、墨线、桃木剑、黄纸符降制僵尸的民俗传奇手法都被《僵尸先生》统统吸收,并被“九叔”林正英用极其专业的“茅山”手法一一施展开来。僵尸的造型动作特征同样向民俗传说取经:身着清朝官服,双手伸直,双足并拢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别方位(同理,人闭呼吸可避僵尸,这也是《僵尸先生》最令观众印象深刻之处,由此该片在台湾上映时又叫作《停止呼吸》)。但即便如此,片中僵尸獠牙利爪,人被咬中吸血亦变僵尸仍然受到西方吸血鬼及僵尸片的启发。另外,《僵尸先生》中的“灵异怪类”也并非全是“僵尸”,尚有王小凤扮演的女鬼色迷男子的情节,事实上《僵尸先生》以及以后的同类影片中也都有僵尸之外的鬼魂精怪出现,而香港的僵尸片在某种程度上本来就应属于洪金宝开创的“灵幻功夫”片范畴,只不过可以独立成章罢了。
《僵尸先生》于1985年底公映,观众趋之若骛,票房狂收2000万,列当年十大卖座影片第五位,引起巨大轰动。次年5月,宝禾公司再度出击,拍摄了《僵尸翻生》,影片将《僵尸先生》中的惊鸿一瞥的赶尸情节发扬光大。“湘西赶尸”的民俗传说被加以改良在银幕上蔚为奇观:深山荒野之中,茅山法师前面摇铃引路,后面蹦跳着一串头贴黄纸符的僵尸,情景诡异新奇,令观众大为受落。而“僵尸翻生”则是影片最大的噱头:被赶之行尸被施法变成恐怖僵尸,茅山师徒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刺激搞笑,尽显黑色喜剧风格,自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同时也正是由于《僵尸翻生》延续了《僵尸先生》的成功,才使得港台片商觉得有利可图,掀起了争拍僵尸片的热潮。仅1986年下半年就有近10部跟风之作上映,其中较有名气的有袁和平导演的《僵尸怕怕》、黄鹰导演的《茅山学堂》等。严格来说,这些影片虽然故事情节有所变化,但皆未跳出《僵尸先生》和《僵尸翻生》设定的茅山术斗恶僵尸的套路,尽管个别搞笑吓人桥段袭自西方吸血僵尸片,整体却仍是中国传统民俗趣味的体现。——相比之下,洪家班的宝禾影业同年推出的另一部僵尸片《僵尸家族》,则积极向国外电影偷桥,不仅在当时香港僵尸片中独树一帜,更成功打入日本市场,受到热烈欢迎。。
僵尸家族2
说到《僵尸家族》与同期香港僵尸电影的最不同处是僵尸有了感情,僵尸原本被描绘成毫无人性知觉的怪物,而片中这三个僵尸因是父母与儿子的关系,自然舐犊情深。小僵尸误落人间,与几个小孩又有了深厚友情,玩些温馨有趣的小把戏,明显是抄自斯皮尔伯格《E.T》外星人故事,虽然只借了皮毛,僵尸倒也稍沾了些亲情友情气。不过,毕竟是嗜血杀戮的行尸走肉,最后一场僵尸大闹繁华都市的重头戏又借鉴了日本的怪兽电影的情节,香港观众看得离奇有趣,日本观众却是亲切熟悉。再加上具有超能力的小僵尸正合扶桑文化口味,更使得《僵尸家族》在日本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之后竟也出现了短暂的“僵尸热潮”,恐怕这是香港电影人所没有想到的。
(三)
1987年是僵尸题材风头正劲之时,引领僵尸电影潮流的宝禾影业虽然狠尝了几次“僵尸”的甜头,却没有接着抢市,而是拍了一部《灵幻先生》。影片在大玩功夫法术鬼怪魂精之余,惟独没和僵尸沾边,只涉及了另一类民间传说中活人被术士施法控制的所谓“行尸”。不过,即便如此,片中吕方和小孩演的捣蛋鬼的服装造型,仍然像足了日本观众喜欢的清朝僵尸。另外,同期的几部喜剧片如《精装追女仔2》《福星闯江湖》中都加了扮僵尸吓人的搞笑桥段,看来其时“僵尸”热潮的影响力已不仅限于同类影片。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香港惊悚鬼怪电影的发展缓慢,影片数量质量皆远及不上喜剧、歌舞、武侠、功夫等类型片。至于僵尸片,更属于被遗忘的题材,偶尔几部如《僵尸复仇》也只是模仿西方僵尸片的简陋之作,并未引起反响。倒是1974年,邵氏电影公司与英国公司合作拍摄了一部集合西方吸血僵尸和“湘西赶尸”传说的《七金尸》在当时颇受关注,影片由英国人执导,刘家良任动作设计,姜大卫、刘家荣等人联合主演,可算得第一部土洋结合的僵尸片。不过,可惜的是,邵氏公司对该片的宣传攻势虽强,但由于影片风格怪异,内容杂糅,观众不能接受,票房最终惨败。并由此导致之后十年,香港鲜有人再敢碰僵尸电影!
到得80年代初期,以许鞍华、余允杭、于仁泰等新浪潮导演拍摄的《疯劫》、《撞到正》、《凶榜》、《山狗》、《灵气逼人》等惊悚鬼怪电影,运用先进的拍摄技巧,个性化的创作理念,营造出空前的恐怖气氛,令本埠观众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应热烈;与此同时,洪金宝融合功夫喜剧与鬼怪元素的《鬼打鬼》系列则开创了“灵幻功夫片”潮流,票房鼎盛,极受欢迎;至此,香港的惊悚鬼怪电影方才真正大行其道,其势至今不衰。
低成本制作的“灵幻功夫片”大获成功,使得洪金宝和他的宝禾公司尝到了甜头。继《鬼打鬼》、《人吓人》、《人吓鬼》之后,洪金宝又开始尝试将僵尸题材融入“灵幻功夫片”中,不过当时洪金宝等人对本土民俗传说的僵尸显然没有信心,而是想西风东渐,打算借70年代风行欧美的“吸血僵尸”吸引香港观众的眼球,因此,专门聘请了英国拍僵尸片的高手设计僵尸造型及吓人桥段——但后来洪金宝、林正英等人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发觉西洋吸血僵尸的意念始终无法与他们的灵幻功夫融到一处,便放弃了这一做法,转而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民俗趣味,力求影片风格与“鬼打鬼”系列的“功夫。喜剧。灵幻”一脉相承,终于在1985年制作完成了香港僵尸片中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之作《僵尸先生》。
(二)
僵尸家族
“香港的僵尸电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尸还魂”。——香港影评人吴昊先生此话确实一针见血。单拿《僵尸先生》来说,当年功夫片中最常见的民初背景、师徒关系、斗趣情节都被编剧直接套用到影片中,有关“僵尸”和“茅山术”的具体细节则极具民间色彩,用糯米、墨线、桃木剑、黄纸符降制僵尸的民俗传奇手法都被《僵尸先生》统统吸收,并被“九叔”林正英用极其专业的“茅山”手法一一施展开来。僵尸的造型动作特征同样向民俗传说取经:身着清朝官服,双手伸直,双足并拢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别方位(同理,人闭呼吸可避僵尸,这也是《僵尸先生》最令观众印象深刻之处,由此该片在台湾上映时又叫作《停止呼吸》)。但即便如此,片中僵尸獠牙利爪,人被咬中吸血亦变僵尸仍然受到西方吸血鬼及僵尸片的启发。另外,《僵尸先生》中的“灵异怪类”也并非全是“僵尸”,尚有王小凤扮演的女鬼色迷男子的情节,事实上《僵尸先生》以及以后的同类影片中也都有僵尸之外的鬼魂精怪出现,而香港的僵尸片在某种程度上本来就应属于洪金宝开创的“灵幻功夫”片范畴,只不过可以独立成章罢了。
《僵尸先生》于1985年底公映,观众趋之若骛,票房狂收2000万,列当年十大卖座影片第五位,引起巨大轰动。次年5月,宝禾公司再度出击,拍摄了《僵尸翻生》,影片将《僵尸先生》中的惊鸿一瞥的赶尸情节发扬光大。“湘西赶尸”的民俗传说被加以改良在银幕上蔚为奇观:深山荒野之中,茅山法师前面摇铃引路,后面蹦跳着一串头贴黄纸符的僵尸,情景诡异新奇,令观众大为受落。而“僵尸翻生”则是影片最大的噱头:被赶之行尸被施法变成恐怖僵尸,茅山师徒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刺激搞笑,尽显黑色喜剧风格,自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同时也正是由于《僵尸翻生》延续了《僵尸先生》的成功,才使得港台片商觉得有利可图,掀起了争拍僵尸片的热潮。仅1986年下半年就有近10部跟风之作上映,其中较有名气的有袁和平导演的《僵尸怕怕》、黄鹰导演的《茅山学堂》等。严格来说,这些影片虽然故事情节有所变化,但皆未跳出《僵尸先生》和《僵尸翻生》设定的茅山术斗恶僵尸的套路,尽管个别搞笑吓人桥段袭自西方吸血僵尸片,整体却仍是中国传统民俗趣味的体现。——相比之下,洪家班的宝禾影业同年推出的另一部僵尸片《僵尸家族》,则积极向国外电影偷桥,不仅在当时香港僵尸片中独树一帜,更成功打入日本市场,受到热烈欢迎。。
僵尸家族2
说到《僵尸家族》与同期香港僵尸电影的最不同处是僵尸有了感情,僵尸原本被描绘成毫无人性知觉的怪物,而片中这三个僵尸因是父母与儿子的关系,自然舐犊情深。小僵尸误落人间,与几个小孩又有了深厚友情,玩些温馨有趣的小把戏,明显是抄自斯皮尔伯格《E.T》外星人故事,虽然只借了皮毛,僵尸倒也稍沾了些亲情友情气。不过,毕竟是嗜血杀戮的行尸走肉,最后一场僵尸大闹繁华都市的重头戏又借鉴了日本的怪兽电影的情节,香港观众看得离奇有趣,日本观众却是亲切熟悉。再加上具有超能力的小僵尸正合扶桑文化口味,更使得《僵尸家族》在日本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之后竟也出现了短暂的“僵尸热潮”,恐怕这是香港电影人所没有想到的。
(三)
1987年是僵尸题材风头正劲之时,引领僵尸电影潮流的宝禾影业虽然狠尝了几次“僵尸”的甜头,却没有接着抢市,而是拍了一部《灵幻先生》。影片在大玩功夫法术鬼怪魂精之余,惟独没和僵尸沾边,只涉及了另一类民间传说中活人被术士施法控制的所谓“行尸”。不过,即便如此,片中吕方和小孩演的捣蛋鬼的服装造型,仍然像足了日本观众喜欢的清朝僵尸。另外,同期的几部喜剧片如《精装追女仔2》《福星闯江湖》中都加了扮僵尸吓人的搞笑桥段,看来其时“僵尸”热潮的影响力已不仅限于同类影片。
2013-11-17
展开全部
有林正英这个高人在 所以香港的电影就是那么好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