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是什么呢,很多人虽然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职业,可是对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才对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介绍吧,看看究竟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吧。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三才
告诉我们,宏观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是微观的,即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内部对人的管理。
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管理一直试图解决人事管理、人际关系和工业关系所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即组织应该如何来管理人以使组织的绩效和个人的满意度达到最大化。人作为组织中一个有价值的资源.这种观点已经被许多从事人事管理、人际关系和工业关系研究的学者所接受。但是.学者们都从各自研究的领域解释人力资派管理,结果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反而变得模枷不清,难以形成一个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呢?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
看完了上述三才培训机构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之后,想必我们对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有了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认识了吧。如果我们有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想法,建议我们选择一家正规的人力资源师培训机构去参加正规的培训与学习,才是顺利拿证的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有:
1、增值原理
增值原理是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可以使人力资源增值,而人力资源增值是指人力资源品位的提高和人力资源存量的增大。
2、激励原理
激励原理指的是通过对员工的物质的或精神的需求欲望给予满足的允诺,来强化其为获得满足就必须努力工作的心理动机,从而达到充分发挥积极性,努力工作的结果。
3、差异原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配置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率。要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就要对人力资源的构成和特点有详细的了解。
4、互补原理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一个群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应该是密切配合的互补关系。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从而使每个人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避免短处对工作影响。
5、动态原理
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要通过不断的调整才能求得相互适应;随着事业的发展,适应又会变为不适应,又要不断调整达到重新适应,这种不适应—适应—再不适应—再适应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正是动态原理的体现。
扩展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历史虽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从时间上看,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的新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许多企业以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为方向,积极探索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新方法、新工具,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服务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助力科技型企业腾飞,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支撑平台型企业发展,智能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推动制造型企业蜕变。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的引导下,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柔性化生产方式不断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建立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目标动力原理:
当我们把时间与精力集中于一个特定方向时,我们将更有可能成功达到目标,为了取得最大可能的成功,我们应该科学地设定组织的目标,使组织的效益目标与员工的利益目标结合在一起,并表述为集中的、明确的与易于员工理解与记忆的总目标。然后把总目标逐步分解,形成一系列整体目标、部门目标、小组目标、基层单位目标与个人工作目标组成的目标网络体系。目标网络体系建立后,也就形成了相应的责任网络体系与工作动力体系。
生态限制因子改变理论:
这一理论是受某化学理论的灵感(化学物质对植物的影响),它认为,生态限制因子不但存在于生物系统之中,人力资源因素系统本身也存在限制因子,这些限制因子严重地影响着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其效用的发挥。
比如:某企业研制的产品之所以不如另一个企业的好,其差距并非在研究人员的结构与水平上,也不在于手段与技术方面,面是在于该企业的研发部门的实验人员比较粗心,实验数据上有差距。
一般来讲,人力资源管理通常遵循下列原理进行(或说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完成的目标如下)
(1)系统优化原理:指人力资源系统经过组织、协调、 运行、控制,使其整体动能获得最优绩效的理论
在这方面,表现的最为简单的就是有关企业组织架构的设计,这便是人力资源部门为满足系统优化而进行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调整。
(2)能级对应原理:不同能力的人,其在企业中的责、权、利应有差别,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这便是我们通常进行的职位分类所作的工作了,在职位分类完成之后,一个系统的人力资源部门还需要进行的是工作分析。期间,工作分析提供了(WHO)用谁做、(WHAT)做什么、(WHEN)何时做、(WHERE)在什么地方做、(HOW)怎么做、(WHY )为什么要做、 (FOR WHOM )为谁做的信息,从而形成职位描述等相关的文件。
(3)系统动力原理:通过一定的方式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包括物质动力(物质的奖罚)、精神动力(成就感与挫折感、危机意识)
这个就是我们常讲的绩效考核机制,从X理论到Y理论到现代的人本管理理念,无不是为最大限度发挥人员潜能而发展的。
(4)反馈控制原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的,形成一个反馈环,某一环节发生变化都会产生连锁性反应
这个原理的利用便在于如何的建立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通常,我们都认为有关沟通的事宜应该由行政部门来进行,而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其实需要组织沟通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说组织进行内部员工满意度调查,这便是一件上到企业最高领导、下到基层员工的一个全面的工作信息沟通过程,通过这个沟通过程,我们可以系统的做出包括公司宏观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理念、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评价!
第一
大问题就是我们使用或者说按照国际上的说法,雇佣一个不恰当的人来从事工作,按照传统的说法就是我们就讲人和事的匹配问题,那么中国的企业为什么人和事不匹配问题非常严重呢?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我们怎么样去对人的管理?首先是我们怎么样去使用招聘这个人。那么我们的人大部分我们知道过去是怎么来的呢,我们首先是通过一个大学毕业生,把他分配到一个单位去,尽管今天不再分配了,但是我们很大量的员工,他是通过大学毕业计划分配的方式。所以我们过去连“流动”这个词都不使用,我们使用“调动”。第二种情况比如说我们很多人,他是从哪里来的?也可能从部队转业,或者从其他单位调动过来的,放到这个单位。我们的企业,我们现在缺大量的职业经理人,我们优秀的管理者,包括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本运作的管理人员,营销的专业人员。我们其实看非盈利组织,比如说医院,我们医院的院长谁来做?我们知道现在卫生部开始探讨双首长制,双首长制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的部长到国外去一看,后来发现国外的院长经常是什么人呢,也可能是精算师做院长,而不是一个著名的外科专家,或者内科主任。但是中国的概念,我们的概念都认为一个医院院长,应该是一个著名的专家来做。其实到国外一看,管理作为一个职业,管理的职业化、专业化,使它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所以我们对人和事不匹配的问题,在中国的企业,以及中国的非盈利组织中间大量地存在。为什么?因为我们过去不是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不是通过做工作分析,工作研究,然后去考虑人和事的匹配。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组织做了很多,引用现代国际上很先进的技术方法,去推动组织的人力资源的体制改革,推动管理上层次。但是管理为什么不能出效益,因为人和事匹配的问题,实际上经常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第二
方面就是激励机制有问题,员工流动率高,员工工作不尽力。那么激励机制我们知道在现在看,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间很大一个问题。我们经常看到讲到,现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那么人才竞争的核心背后是什么呢?很多人说人才竞争背后是制度的竞争,或者是人力资源制度,或者人力资源激励制度的竞争。所以我们看到现在人才流动,人们在跳槽中间,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家都很关心激励。当然激励的概念不是我们理解的。像我本人做薪酬研究,作为薪酬专家来讨论的,只是一个薪酬,或者说只是一个外在薪酬。其实薪酬理论compensation,这个概念中它不但包括外在薪酬,就是我们看到的直接的工资、奖金、福利,甚至加上ESOP员工持股计划,stuff opption,股票期权就是所谓的延期支付。实际上薪酬中间还包括内在薪酬,比如说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从外国企业或者从民营企业到国有企业来,或者说有很多人改变了不同的,像我们理解的不同的工作的方向,和一般人不一般。它实际上涉及到这个内在薪酬问题,比如说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工作更有趣,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责任心也是一种薪酬。这是按照激励理论来讲是叫内在薪酬。不管怎么说,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甚至在美国在中华投资的跨国公司,都有激励问题存在。所以激励问题存在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员工有两个方面的表现:第一个方面的表现,要么这个员工就流动了,就是离开了这个组织。比如说现在我们看到的跳槽率很高的问题,其中有这方面的问题。那么最近的《北京青年报》刚刚做完调查,调查大家看到员工的流动的第一条原因是什么?
第一条原因就是薪酬,那么薪酬实际上也涉及到我们中国的企业,它本身原来搭建这个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搭建薪酬管理这个体制的时候,它并不是依赖于我们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或者薪酬管理讲的两个原则,第一个是什么?就是内部的公平性,一个统一的价值尺度,第二个外部的竞争性。那么一个组织它不是把一个薪酬管理,建立在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的基础上,它怎么能够可能去吸引吸纳维系、激励优秀的员工呢?不可能。所以说激励机制有问题,就会导致员工人才的流失,或者人力资本的流失。
另外一个方面也有很多员工不流失,他可能继续呆在这个组织中间。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叫什么?就是偷懒,他就会偷懒,那么这种偷懒我们叫做工作不尽力,其实也是激励机制出现了问题。
第三
个问题就是我们没有有效的招聘技术,面试无效,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那么中国的企业我刚才讲了它对于人的使用,过去大部分都通过计划的分配,或者调动或者其他的方式,就是计划的方式。传统的计划对资源配置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市场的方式。所以组织中间怎么样去使用一个人,怎么样去面试,掌握这方面的技巧,实际上在中国企业是非常大的问题。就像我们的大学生现在分配,每年都还要叫分配。很多单位就到我们单位我们学院来要人,他经常给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能不能给我推荐几个毕业生?我经常问他,我说究竟是你要毕业生,还是我要毕业生?所以他们没有一个概念,怎么样去甄选人,用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方法去甄选人?所以这方面包括我们的应聘者也不知道怎么样去求职。举个例子,我们看到在美国它有公立的图书馆,大学的Career Service Center,就是职业服务中心。它都有免费的职业服务这样的培训,比如怎么写求职信,怎么样写简历,怎么样去面试,这么样大量的培训活动。所以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或者中国的求职者在这方面的培训都很落后,所以没有有效的招聘技术,所以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多企业在做大量的投资。比如说招聘,比如它做一个广告,用名义上很高的报酬去招聘人,最后的招聘效果很不好。为什么呢?因为都是这样,没有很好的招聘技术。
第四
个由于对员工缺乏培训,而使企业效率受损。培训的问题我们知道从经济学观点来讲,就是人力资本投资。培训我们知道在中国慢慢大家都很重视,因为我们知道在市场招聘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这些是我们最期望得到的事。但实际上人和事的匹配,往往都是有困难的。所以我们很多员工招聘进来,都需要进行培训。但是怎么样去培训一个员工,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工作分析和工作说明书的基础之上,人浮于事,工作职责不清,以及对员工无法进行招聘、考核、晋升、奖酬、培训等,这是中国企业跟发达国家企业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差距。如果说我们跟发达国家,比如说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差距的话,我个人认为100%中间的50%来源于这个东西。就是我们没有管理平台,没有管理的基础设施。那么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企业对于一个职位不去研究,那么怎么去做招聘呢?怎么去做培训呢?怎么去做考核呢?不可能。
那么最后的结论就是三点。第一条,就是构造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什么?我们说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倡导能力导向。什么叫倡导能力导向?就是作为现代组织在市场化条件下组织怎么样使用人。那么最重要的是能者得其职,适合这个职位的人在这个职位上让他干,这就是能者得其职。我们第一条导向叫做能力导向。因为人他不是一个死的东西,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叫做吸纳,第二句话叫维系,第三句话是最核心的,叫什么?叫做激励。激励什么东西,把一个人潜在的能力要转化为实际的工作业绩,这是最大的挑战。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最大的挑战就是把一个人的潜在能力,能不能发挥出来,让他发挥到最大化。所以说我们讲的导向中间绩效导向,业绩导向比能力导向更重要,它是根本。
那么第二点,就是建立新的企业制度,或者从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入手,反向推动企业战略和制度改革。就是说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这种制度,它的技术方法导入到我们企业中来,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企业在战略层面上,在制度层面上,要进行改革,进行革新。换句话说,中国的企业,传统的企业的改革是什么?就类似于一个卫星换轨道,从传统的轨道要调整到新的轨道上去,我们就要找一个切入点,任何一个切入点,都可能使这个企业从传统的轨道换到新的轨道上去。所以我们提出来,要反向推动企业的战略形成和企业的体制改革。
第三点就是学习和引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技术方法,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是中国企业从技术和方法层面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