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认为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什么

 我来答
爱吃脖子
高粉答主

2019-06-18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3万
展开全部

鲁迅认为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

第一个十年指1917—1927年这十年的文学变革,这一时期文学主要起启蒙作用。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两篇文章,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的结束和中国现代文学的起始,被后人称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兴起的启蒙文学思潮,如严复《原强》指出中国自强之“本”在于开民智,奋民力,新民德;梁启超先后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口号等文学变革构成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声。

五四文学革命旨在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一场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命运动。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在语言形式上,文言文和僵化的文学格式被白话写作和吸收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所取代。

于此之时,人道主义、个性主义思想,现实主义、实证主义等外国文学或哲学思潮纷纷涌入并从多维度影响中国。许多新的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文学研究会”是第一个专门的新文学团体,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由鲁迅发起,改造主办了当时第一流的大刊物《小说月报》作为学术争鸣的阵地。“创造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与“文学研究会”作家形成迥然不同的创作追求,被称为“异军突起”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代表。

第一个十年的创作有明显的时代风格,理性精神的显现,伤感情调的流行,个性化的追求及多种创作方法、文体的尝试都是这个时代的风格。外国文学几百年来的诸多方法、样式等,在第一个十年的创作中几乎都被匆匆地演练了一遍。

扩展资料

在小说领域,五四文学革命给小说的转变带来了契机。小说从这时起真正承担起了思想启蒙的使命,以鲜明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崭新的形式显示了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开始汇入世界小说创作的潮流,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这一根本性转变,如鲁迅所说,“一方面是由于社会要求的,一方面则是受了西洋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鲁迅小说的高度成功,一是“表现的深切”,指独特的题材与思想发现,即重在表现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以及对现代中国人灵魂的拷问。二是“格式的特别”,指小说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

“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情节结构模式及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创造性与先锋性。他的创作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由此开掘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类题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四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啓芷
2014-10-14 · TA获得超过58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3.5万
展开全部
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试图将19世纪欧洲文学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道主义直接移用于中国新文学,使文学革命内容更加具体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