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春节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春节作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民俗的好机会。那么你知道的春节习俗都有哪些呢?
1、置办年货
中国的过年习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陵颤俗败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
在过年之前,父母就可以与孩子一起置办年货,包括吃、穿、戴、用、贴、送(拜年)礼物等等,让孩子提前感受春节的节日氛围。
2、除旧迎新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扫房子也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借着过节的时机将家中好好地清扫一番,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孩子有享受家庭温暖的权利,同样也有为家庭做贡献的义务。让孩子与父母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孩子会感受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价值,还会从中体验到父母劳动的辛苦,同时,更能增强孩子对家庭的意识和责任感。
3、贴年红
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贴年红”。春节时,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4、拜神祭祖
祭祀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除夕祭祖是过年重要习俗之一,除夕时期,人们会摆上菜肴、倒上美酒,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并祈求祖先的庇佑。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祭察汪脊祖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5、年夜饭
年夜饭,是年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发菜(寓发财)、腐竹(寓富足)、莲藕(寓聪明)、生菜(寓生财)、生蒜(寓会计算)等以求吉利。
6、压岁钱
压岁钱,春节习俗之一。压岁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7、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灯笼,打开所有灯光,围坐在一起闲聊,或者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8、拜年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二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新年好等话。
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愿我们的孩子能将全家团圆、走亲访友、看望长辈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过年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
2019-07-30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民悄基俗启碰谨二吵敏三事
- 官方电话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