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生的经历,要很详细很详细。。还有对她的评价,对她诗的评价,她的品质等等
展开全部
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请看这首《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今天男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节是什么,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人过,就是你不许有个性的追求。可见我们的女诗人当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她以两个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的编写中去了。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发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
梁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请看这首《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今天男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节是什么,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人过,就是你不许有个性的追求。可见我们的女诗人当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她以两个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的编写中去了。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发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
追问
还有么
展开全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等,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伟大词人李清照千古绝唱《声声慢》。李清照,南宋人氏,自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代表词人。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声声慢》之所以自古至今感动了不少骚人墨客,正是因为李清照淋漓尽致地表达出那哀婉的凄苦情,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这一深重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宁死不屈讽刺宋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李清照表达得淋漓尽致,大快人心。李清照正是具有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的爱国思想,并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因此,李清照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用白描的手法,诗词的手段,和谐的音调,在诗词创作上登峰造极,其"易安体"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杨慎《词品》中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王士镇《花草蒙拾》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可见李清照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只是,李清照后期的艺术构思把自己凄楚的心情,深沉的愁怨,婉约的蕴藉跌宕起伏表现出来,这种深沉的愁怨与李清照人生经历有关。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死在任上,南渡避难途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惨遭丢失,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经受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其一:李清照本有个幸福的家庭。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李清照自小就善于写诗填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就是李清照的《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和丈夫互相切磋,技法日益成熟。"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在重阳节写的《醉花阴》,把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这就是早年的李清照,作词多以明朗轻快为主色调,只因为李清照有个幸福的家庭,父亲和丈夫都身居高位,生活中的李清照是自足的。
其二:金兵入侵,李清照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
是一件事破坏了李清照幸福的生活,那就是崇宁元年夏五月,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成为"元奸党",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顺藤摸瓜,在劫难逃。九月,宋徽宗御书奸党人名,李格非名列其中,充军广西象郡。身在开封的李清照,日子是没好过的,她不能不挂念远方的老爹,也不能不犯愁自己要被遣送的命运。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宋徽宗、钦宗父子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李清照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公元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去世,金兵南犯,李清照便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跟随者皇帝逃亡的路线,从建康出发,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寡妇,雇船、求人、投亲靠友,苦苦坚持着。在她的心中,她和丈夫收集的书籍文物比什么都重要,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只可惜,在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李清照流离失所的逃亡和书籍文物的丢失,使她痛不欲生,也为她的词作增加了很多凄苦的情绪。
其三:婚姻的不幸,给李清照心灵深处留下重重的伤痕。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经过长年的流离失所的逃亡之后,于绍兴二年(1132年)来到杭州,这时候的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只因一个人生活过于艰辛,于是便改嫁给张汝舟。张汝舟根本没有赵明诚那样恩爱。这个张汝舟,刚开始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结婚之后对李清照的照顾还是不错,但很快就露出了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的文物。李清照当然不会同意,渐渐地发现志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无奈之中,李清照想到了告发张汝舟的念头,也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李清照才能脱离苦海。告倒张汝舟也不难,因为张汝舟过于浮夸,得到李清照之后,还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但李清照也明白,古代女人告丈夫,必须坐牢两年。但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愿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恼。于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着入狱。可是李清照名声很大,朝中又有友人帮忙,也就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只是,再次结婚没带来幸福的生活,反而是痛苦地断绝情感关系,李清照的心灵深处有了一道重重的伤痕,这道伤痕更加重了她悲凉凄苦,孤寂落寞的情绪,词作上便更是凄美。
这是中国历史上伟大词人李清照,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进深深的苦海中,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只因为他生在乱世,婚变情离,忠臣遭弃。到了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只见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李清照感到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报国无门,这个世界没有人能读懂她的心,于是她便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声声慢》。
李清照是一个有文化的女人,她的一生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受尽流离失所和婚姻不幸的苦楚,只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常人难以看到的事情,追求着常人不追求的境界,产生出孤独的悲哀。她对爱情,对婚姻,对命运,绝不随波逐流,绝不凑合,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那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经历了痛苦的磨难,接受着封建礼制和文化道德的冲突,创造出千古流传的以女性为本位的诗词,表现少女天真、少妇缠绵、怨妇的凄苦,带着独特的柔婉美和悲剧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在乐府词的发展中达到了最高的造诣与成功,有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并作了《金石录》有史学的贡献,因此,李清照是伟大的,是伟大的宋代女词人,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女词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宁死不屈讽刺宋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李清照表达得淋漓尽致,大快人心。李清照正是具有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的爱国思想,并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因此,李清照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用白描的手法,诗词的手段,和谐的音调,在诗词创作上登峰造极,其"易安体"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杨慎《词品》中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王士镇《花草蒙拾》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可见李清照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只是,李清照后期的艺术构思把自己凄楚的心情,深沉的愁怨,婉约的蕴藉跌宕起伏表现出来,这种深沉的愁怨与李清照人生经历有关。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死在任上,南渡避难途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惨遭丢失,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经受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其一:李清照本有个幸福的家庭。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李清照自小就善于写诗填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就是李清照的《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和丈夫互相切磋,技法日益成熟。"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在重阳节写的《醉花阴》,把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这就是早年的李清照,作词多以明朗轻快为主色调,只因为李清照有个幸福的家庭,父亲和丈夫都身居高位,生活中的李清照是自足的。
其二:金兵入侵,李清照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
是一件事破坏了李清照幸福的生活,那就是崇宁元年夏五月,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成为"元奸党",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顺藤摸瓜,在劫难逃。九月,宋徽宗御书奸党人名,李格非名列其中,充军广西象郡。身在开封的李清照,日子是没好过的,她不能不挂念远方的老爹,也不能不犯愁自己要被遣送的命运。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宋徽宗、钦宗父子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李清照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公元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去世,金兵南犯,李清照便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跟随者皇帝逃亡的路线,从建康出发,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寡妇,雇船、求人、投亲靠友,苦苦坚持着。在她的心中,她和丈夫收集的书籍文物比什么都重要,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只可惜,在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李清照流离失所的逃亡和书籍文物的丢失,使她痛不欲生,也为她的词作增加了很多凄苦的情绪。
其三:婚姻的不幸,给李清照心灵深处留下重重的伤痕。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经过长年的流离失所的逃亡之后,于绍兴二年(1132年)来到杭州,这时候的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只因一个人生活过于艰辛,于是便改嫁给张汝舟。张汝舟根本没有赵明诚那样恩爱。这个张汝舟,刚开始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结婚之后对李清照的照顾还是不错,但很快就露出了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的文物。李清照当然不会同意,渐渐地发现志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无奈之中,李清照想到了告发张汝舟的念头,也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李清照才能脱离苦海。告倒张汝舟也不难,因为张汝舟过于浮夸,得到李清照之后,还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但李清照也明白,古代女人告丈夫,必须坐牢两年。但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愿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恼。于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着入狱。可是李清照名声很大,朝中又有友人帮忙,也就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只是,再次结婚没带来幸福的生活,反而是痛苦地断绝情感关系,李清照的心灵深处有了一道重重的伤痕,这道伤痕更加重了她悲凉凄苦,孤寂落寞的情绪,词作上便更是凄美。
这是中国历史上伟大词人李清照,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进深深的苦海中,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只因为他生在乱世,婚变情离,忠臣遭弃。到了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只见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李清照感到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报国无门,这个世界没有人能读懂她的心,于是她便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声声慢》。
李清照是一个有文化的女人,她的一生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受尽流离失所和婚姻不幸的苦楚,只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常人难以看到的事情,追求着常人不追求的境界,产生出孤独的悲哀。她对爱情,对婚姻,对命运,绝不随波逐流,绝不凑合,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那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经历了痛苦的磨难,接受着封建礼制和文化道德的冲突,创造出千古流传的以女性为本位的诗词,表现少女天真、少妇缠绵、怨妇的凄苦,带着独特的柔婉美和悲剧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在乐府词的发展中达到了最高的造诣与成功,有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并作了《金石录》有史学的贡献,因此,李清照是伟大的,是伟大的宋代女词人,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女词人。
追问
还有么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