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墓室壁画,在发展阶段可分为西汉前期 西汉后期和什么时候
展开全部
汉墓壁画可分前、后期。前期为西汉早期到东汉早期,仅有八里台、 烧沟无名氏、卜千秋、枣园、千阳、西安、内蒙古鄂托克、商丘等地8座;后期为东汉中、晚期,包括此外所有汉墓壁画。
西汉中期以后,随着豪强大族厚葬习俗的发展,在当时经济文化中心或军事要塞便出现了壁画墓。后期壁画墓数量增加,分布范围扩大。它们的分布可划分为6个区域:①豫、陕、晋区,主要是前期的8座壁画墓。②豫、苏、皖、晋区,主要有打虎亭、黄山陇、后银山及安徽亳州董园村等地的壁画墓。③冀中南区,主要有望都所药村、安平逯家庄、 定县八里庄等地的壁画墓。以上3个区域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是当时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④长城沿线区,主要有内蒙和林格尔、托克托、霍洛柴登以陕北榆林等地的壁画墓。这一区域是东汉政府北方的边防重地。⑤辽南区,集中分布在辽宁省辽阳市北郊太子河两岸地带,主要有北园、棒台子、三道壕车骑墓等壁画墓,此外还包括大连市营城子壁画墓。辽阳是当时辽阳郡首府,汉魏之际是公孙氏割据政权统治的中心,也是未经汉末战乱,经济文化持续发展的地区。⑥河西区,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有一些简单的壁画墓。
第一区域类型特点
第 1区域洛阳的无名氏墓和卜千秋墓都是带双丁字形耳室的仿券顶空心砖墓,千阳墓则为拱形顶的土洞墓,枣园村墓为小砖券墓。墓室规模都较小,长仅4~6米多一点。壁画内容都以天象和神话故事为主,也有少量历史故事和庄园、农耕题材。以王莽新朝(公元9~23)前后的枣园村墓为例,墓长4.65米,由1个主室和1个耳室组成。主室内绘满壁画,券顶上绘有云气和四神图,四壁绘有车马、房屋和人物。其中绘在南壁和西壁的牛耕和耧播图,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最早表现农业生产活动的绘画作品。这一期壁画,构图简单,风格质朴,有的甚至还保留着西汉早期帛画的某些特征。西安交通大学内的西汉墓天象图壁画,表现大型二十八宿图像,构图浑然一体,色彩明艳焕丽。墓中主室壁画上部代表天空,下部象征山川大地。上部壁画以仙鹤、祥云和日月星辰图案为主,绘有二十八宿星辰及苍龙、白虎、朱雀、玄武4种图像。彩云间绘有一组组仙鹤,翔状各异;祥云线条流畅,运笔自如。二十八宿加绘形象生动的人物、动物来说明各宿的名称,使人一目了然。壁画还使人看到中国最早的晕染法绘画技巧。
第二到四区域类型特点
第2~4区域各具特点。豫、苏、皖、晋区的壁画墓,像本区域流行的墓一样,大多采用纯石结构或砖石混合结构,而且壁画和画像石往往混用。墓型有两种:①较简单的如东汉中期的后银山墓,是砖石结构前后室墓,长4.55米,宽3.17米,壁画绘于前室,内容主要有淳于卿出行、曲成侯驿故事和天象等;②东汉晚期的墓室结构复杂,规模巨大,有前、中、后三重主室,长达15米左右。其中黄山陇墓和董园村2号墓为纯石结构,打虎亭汉墓为砖石混合结构。除黄山陇墓外,其余3墓墓门都有精美的石刻画像。墓主车骑出行和乐舞百戏是本区壁画的主要内容。冀中至冀南区全是规模宏伟的多室砖墓,多横券顶,一般有前、中、后三重主室,长达20米左右。其中望都2号墓具五重主室,全长达32米。安平逯家庄墓,墓室由前、中、后室以及耳室、侧室共10个室组成,全长19米。在前室南耳室、中室、中室南耳室绘有车马出行、鸟瞰建筑群、属吏、乐舞等巨幅壁画。根据出行图的导从制度和墨书题记纪年,墓主当为死于灵帝熹平五年 (176)的安平王。人物众多的属吏图是本区最富有特色的壁画内容。长城沿线区的墓形与冀中、冀南区相近,但多穹窿顶。其中,托克托县闵氏墓由前、中、后三重主室和5个耳室组成,全长13米多。壁画主要绘于中室及东、西耳室,内容残存有侍女、车马、庖厨等,画像旁的墨书榜题,证明墓主为闵姓豪强。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是本区最大,同时也是迄今所见内容最丰富的汉墓壁画。榆林一带的汉墓壁画,多以朱、黑等色直接绘于砖墓上,内容主要有车马、人物、建筑等,其年代可能早至东汉中期。辽阳区的壁画墓除营城子为砖结构外,其他全为石结构。大型墓平面呈方形,由前室、后室、回廊、两个耳室和数目不等的小室组成,长、宽一般均在7米左右。小型墓由前室、后室和1或2个耳室组成,后室多分为2个或3个棺室,一般长5米左右。壁画直接绘于石面,内容以车骑出行、百戏和宴饮等为主。
东汉中、晚期壁画墓的特点
与前期相比,东汉中、晚期壁画墓的特点是:①墓室规模宏大,结构复杂;②壁画面积增加,一般在50平方米以上,有的近200平方米,而且有许多情节复杂、幅面宽阔的连壁巨作;③内容丰富,除表现墓主经历、身份、权力、威仪和财富的车骑出行外,乐舞百戏、属吏、坞壁、农耕等成为主要题材,而且出现了祥瑞图;④绘画技法多样,壁画艺术水平较高;⑤墨书榜题较多,使壁画内容一望可知。
西汉中期以后,随着豪强大族厚葬习俗的发展,在当时经济文化中心或军事要塞便出现了壁画墓。后期壁画墓数量增加,分布范围扩大。它们的分布可划分为6个区域:①豫、陕、晋区,主要是前期的8座壁画墓。②豫、苏、皖、晋区,主要有打虎亭、黄山陇、后银山及安徽亳州董园村等地的壁画墓。③冀中南区,主要有望都所药村、安平逯家庄、 定县八里庄等地的壁画墓。以上3个区域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是当时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④长城沿线区,主要有内蒙和林格尔、托克托、霍洛柴登以陕北榆林等地的壁画墓。这一区域是东汉政府北方的边防重地。⑤辽南区,集中分布在辽宁省辽阳市北郊太子河两岸地带,主要有北园、棒台子、三道壕车骑墓等壁画墓,此外还包括大连市营城子壁画墓。辽阳是当时辽阳郡首府,汉魏之际是公孙氏割据政权统治的中心,也是未经汉末战乱,经济文化持续发展的地区。⑥河西区,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有一些简单的壁画墓。
第一区域类型特点
第 1区域洛阳的无名氏墓和卜千秋墓都是带双丁字形耳室的仿券顶空心砖墓,千阳墓则为拱形顶的土洞墓,枣园村墓为小砖券墓。墓室规模都较小,长仅4~6米多一点。壁画内容都以天象和神话故事为主,也有少量历史故事和庄园、农耕题材。以王莽新朝(公元9~23)前后的枣园村墓为例,墓长4.65米,由1个主室和1个耳室组成。主室内绘满壁画,券顶上绘有云气和四神图,四壁绘有车马、房屋和人物。其中绘在南壁和西壁的牛耕和耧播图,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最早表现农业生产活动的绘画作品。这一期壁画,构图简单,风格质朴,有的甚至还保留着西汉早期帛画的某些特征。西安交通大学内的西汉墓天象图壁画,表现大型二十八宿图像,构图浑然一体,色彩明艳焕丽。墓中主室壁画上部代表天空,下部象征山川大地。上部壁画以仙鹤、祥云和日月星辰图案为主,绘有二十八宿星辰及苍龙、白虎、朱雀、玄武4种图像。彩云间绘有一组组仙鹤,翔状各异;祥云线条流畅,运笔自如。二十八宿加绘形象生动的人物、动物来说明各宿的名称,使人一目了然。壁画还使人看到中国最早的晕染法绘画技巧。
第二到四区域类型特点
第2~4区域各具特点。豫、苏、皖、晋区的壁画墓,像本区域流行的墓一样,大多采用纯石结构或砖石混合结构,而且壁画和画像石往往混用。墓型有两种:①较简单的如东汉中期的后银山墓,是砖石结构前后室墓,长4.55米,宽3.17米,壁画绘于前室,内容主要有淳于卿出行、曲成侯驿故事和天象等;②东汉晚期的墓室结构复杂,规模巨大,有前、中、后三重主室,长达15米左右。其中黄山陇墓和董园村2号墓为纯石结构,打虎亭汉墓为砖石混合结构。除黄山陇墓外,其余3墓墓门都有精美的石刻画像。墓主车骑出行和乐舞百戏是本区壁画的主要内容。冀中至冀南区全是规模宏伟的多室砖墓,多横券顶,一般有前、中、后三重主室,长达20米左右。其中望都2号墓具五重主室,全长达32米。安平逯家庄墓,墓室由前、中、后室以及耳室、侧室共10个室组成,全长19米。在前室南耳室、中室、中室南耳室绘有车马出行、鸟瞰建筑群、属吏、乐舞等巨幅壁画。根据出行图的导从制度和墨书题记纪年,墓主当为死于灵帝熹平五年 (176)的安平王。人物众多的属吏图是本区最富有特色的壁画内容。长城沿线区的墓形与冀中、冀南区相近,但多穹窿顶。其中,托克托县闵氏墓由前、中、后三重主室和5个耳室组成,全长13米多。壁画主要绘于中室及东、西耳室,内容残存有侍女、车马、庖厨等,画像旁的墨书榜题,证明墓主为闵姓豪强。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是本区最大,同时也是迄今所见内容最丰富的汉墓壁画。榆林一带的汉墓壁画,多以朱、黑等色直接绘于砖墓上,内容主要有车马、人物、建筑等,其年代可能早至东汉中期。辽阳区的壁画墓除营城子为砖结构外,其他全为石结构。大型墓平面呈方形,由前室、后室、回廊、两个耳室和数目不等的小室组成,长、宽一般均在7米左右。小型墓由前室、后室和1或2个耳室组成,后室多分为2个或3个棺室,一般长5米左右。壁画直接绘于石面,内容以车骑出行、百戏和宴饮等为主。
东汉中、晚期壁画墓的特点
与前期相比,东汉中、晚期壁画墓的特点是:①墓室规模宏大,结构复杂;②壁画面积增加,一般在50平方米以上,有的近200平方米,而且有许多情节复杂、幅面宽阔的连壁巨作;③内容丰富,除表现墓主经历、身份、权力、威仪和财富的车骑出行外,乐舞百戏、属吏、坞壁、农耕等成为主要题材,而且出现了祥瑞图;④绘画技法多样,壁画艺术水平较高;⑤墨书榜题较多,使壁画内容一望可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