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这本书 讲的是什么内容
《皮囊》是蔡崇达首部散文集,这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讲述中阐述了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
文集风格沉稳,表达了这一代理想膨胀却又深感现实骨感而无处安身的青年人对自己命运的深切思考。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等14篇作品。
扩展资料:
《皮囊》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2014年10月1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上市之初即广受好评,出版两个多月销量就突破20万册。
刘德华把蔡崇达和《皮囊》视为他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关键往往在于生命里碰到甚么人,只要能对你有所启发,都是明灯。崇达的《皮囊》里,有的是对他成长中有所启发的人,造就了他步步达成目标的人生;我认识崇达、看他的书,总有启发,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阿来评价说,蔡崇达的《皮囊》是当下写作中的一个惊喜,这个书名具有指向本质的意味,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叙说出来,讲述一个一个生命的故事。
白岩松评价说,“崇达在几年时间里从记者做到了主编,快却扎实。但这本书并不是与这种事业有成关联的成功学贩卖,他不写遥远的世界与远方的别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内心,真正直视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韩寒评价说,“我会将这本书带上旅途,在每个静谧陌生的夜晚拿出来慢慢看。这本书他写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读更久。慢一些,不争一些,也许得到更多,到达更快。”
文学评论大家李敬泽认为《皮囊》是一本认心、认人的书,“我不能肯定这本书是什么,我甚至不能肯定它是小说还是自传,但我知道它不是什么,它不轻松不愉快不时尚甚至也不文学——文学没有那么重要,比起生活、比起皮囊、比起心,文学是轻的。”
作者简介:
蔡崇达1982年生人,闽南人。大隐隐于市的新生代媒体人,人称“天才达达”,韩寒口中的“写作大师”。前《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 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
作品多次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被清华、北大、复旦博士生拿来做毕业论文研究对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皮囊
书名来自于作者阿太的一句话,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着你这幅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
作者生长在闽南的一个小镇,这本书以散文的形式讲了他从小到大经历的一些事情。一些童年的玩伴,儿时的情感。文章不华丽,也不矫情。细腻的情感轻描淡写地表达出来,我看的时候觉得还蛮打动人的。
扩展资料
《皮囊》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由蔡崇达编写、韩寒监制。文集风格沉稳,表达了作者这一代理想膨胀却又深感现实骨感而无处安身的青年人对自己命运的深切思考。
其中《皮囊》一文中的阿太,一位99岁的老太太,没文化,是个神婆。她却教给作者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皮囊
书名来自于作者阿太的一句话,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着你这幅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
作者生长在闽南的一个小镇,这本书以散文的形式讲了他从小到大经历的一些事情。一些童年的玩伴,儿时的情感。文章不华丽,也不矫情。细腻的情感轻描淡写地表达出来,我看的时候觉得还蛮打动人的。
扩展资料
蔡崇达随笔集,以人物肖像画的方式描绘了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讲述中阐述了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
文集风格沉稳,表达了这一代理想膨胀却又深感现实骨感而无处安身的青年人对自己命运的深切思考。部分作品曾收录于《一个》书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