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赶上发达国家,必须以全新的视角思索教育,必须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随着世界经济、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对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的知识结构需求转向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复合需求,要求未来的人才应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教育要振兴,国立要强盛,已成为全民族的共同声音。国务院落实当代社会科学发展观,我国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求大力普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然而,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城镇的中小学教育,在当代教育方式上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不但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独到体现
在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改革,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具有设计开发教育软件的本领,这是我们面临的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通过搭建教育互联网平台,远程教学工程等将现代教学理念应用于我国具体学科教学之路。可见,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景,通过多媒体辅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建构,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科学化、智能化,其具体体现以下特征:
1.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学生的兴趣,主要是学习兴趣,即认知兴趣。长期以来,学校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中小学课程中的各科教学,传统教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三中心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把学生禁锢在校园、课堂,难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压抑了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这种方法老套,手段单一,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很难向学生传授一种学习的内驱力,因此,这样的教育效果和效率不佳。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色彩、声音、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般的教学中,课本提供的只是一个不动的静止的画面图像,产生视觉效果差,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在计算机参与下的教学则不一样,它可以利用“Logo”中的绘图语句或用“Windows”中的画笔及“PowerPoint”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或直接利用“CAI”的丰富直观的画面和图形动画等,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视像效果。例如在执教《骄傲的孔雀》一文时,使用计算机进行动画设计,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只昂首挺胸、正沿着湖边散步的孔雀,学生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直观地看到孔雀那副骄傲的模样;然后再通过“Windows”中的声音驱动程序,将喜鹊的有礼貌与孔雀的骄傲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次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孔雀的骄傲,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2.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因为教学环境、手段的局限,难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求,所谓因材施教,往往很难有效实施。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智能教育环境,却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假设有一位数学教师教学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时,按照过去的常规教学方法,新知识的巩固练习,教师会安排学生做课本上的习题,或者再布置一定数量的卷面作业,要求学生同一时间完成,从大多数学生情况出发这自然是合理的,但是,怎么同时解决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个体需求,同时又关注理解能力较慢的学生呢?传统方法往往只能限制发展快的学生,牺牲发展慢的学生,施行“一刀切”的办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情况就不一样了。同一目标段的学习内容,学生还可以多次重复选择,由于系统设置可以随机出题,学生面对的是知识难度相当的不同题目,这既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厌倦情绪,又可以使学生对已经获得的内部经验性信息进行有益的复读,从而促进他们将知识内化转变为学习技能。
计算机网络环境所建构的智能化环境,在解决差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信心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基于校园网的学生电子档案可“跟踪”学生的行为,中心计算机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爱好和他的档案资料系统综合判断一个学生的能力倾向,并把这些资料及时传递给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家长,甚至学生本人,使各方形成合力,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自我设计的个性化成才之路。
3.培养品质
由于有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参与,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理解品质和创造品质,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理解是学习的核心,是从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认识过程。由于理解比较深刻,在计算机的参与下,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造的火花。如有位教师在执教《江上渔者》这一首古诗时,利用动画设计,生动地把一叶小舟在波涛汹涌的大风大浪中出没的情景表现了出来,让学生体味出捕鱼这项劳动的危险和艰辛苦难。再例如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讲到“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句话时,教师在计算机中出示了声像结合的邱少云被烈火然烧的动态画面,同时也出示了千斤巨石的静止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巨石稳如泰山,邱少云却一动不动;巨石经烈火燃烧不化,邱少云身体虽然已经化为灰烬,但他这种坚强不屈不死的精神在世人的心目中永不磨灭。从这不难看出,这种直觉思维下的学生从前两点的形象思维上升第三点的精神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失为一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升华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这种爱国爱民,临死不屈的精神。
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懂得互联网的用途之大,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知识,学习知识,懂得知识,下载知识,把这些生活中人们想不到的,看不见的,身边没有的东西不受时间限制而淋漓尽致再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在讲述到有关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人是怎样爬雪山,过草地的?当年的日本人是怎样烧杀抢夺中国?怎样欺负中国的老百姓?解放初期的老百姓是什么样的一番生活景象?原子弹是怎样爆炸的?宇宙飞船升空的情景等等,我们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并把这些生活写真通过视频下载,再用计算机与投影仪相结合在课堂上再现给学生,或者刻录成光盘通过电视机再现给学生。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珍惜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艰苦朴素的真正含义。学生深深感悟到只有努力造就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对得起倒在血泊中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每一位战士,将使自己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人才而奋斗。
二、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
网络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师生课前准备工作及学习的效率,要查找某一个知识,只要在计算的搜索中输入相关的词句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复制、粘贴、剪切等手段轻松地完成自己要找的内容,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以往当我们急需某一方面的知识时,可能要去图书室查阅或者询问他人,这样费时又费力,在很大程度上很不方便,计算机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立即为有问题的人提供帮助。例如:老师要求学生给一篇文章划分段落时,这时就需要有划分段落方面的知识,而恰巧学生此时正忘记的话,计算机对此会立即给予帮助,只需打开网页,点击“知道”,输入询问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对于不懂的词语,不认识的字,近义词、反义词等,计算机给你提供一本在线大辞典。在平时,我们只能请教词典这位“老师”,而利用计算机,即可知其义,这些只在十几秒钟或几秒钟内即可完成。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为我们提供你所想要的知识,如此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2.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计算机的存储量比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的存储量还大,也就是说,计算机的知识量很大,有数据显示,一个人要想过目英特网上的全部知识,需要700年的时间。我们平时只限于书本,且有时还要到图书室去查找资料,这样一来,不但知识面狭窄,也难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利用计算机知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丰富的知识,由此,学生的知识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在接受新的知识,新的问题时,而很快就能理解和解决。
首先,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教师时常会为多次教给学生同一知识仍然掌握不了而烦恼,计算机则不然,只要学生不会,即可在任何时间请教计算机这位“老师”,而它则会不厌其烦地教给自己的学生。再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地位存在着差异,这也是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而计算机则可以扫除这一障碍,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征服欲,以此满足他们的好奇感与求知欲,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其次,从教学手段看,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教师的备课手段、作业手段、评改方式的变革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促使教师不断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更全面,以面对面对学生讲授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变为以准备新材料、制作课件、指导学生选择知识和使用多媒体、掌握学习方法、解答疑难问题等为重要内容,进而让教学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不断开发、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有着较强的视听感染能力和非线性的快速交互功能,它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好地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化难为易,轻松突破教学难
在进行教学中,有些内容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多媒体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具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形象、清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起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楚,学生难以听明白的问题,有效地实现讲授内容由景入情,言简意赅的作用,是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学已由讲授型向创新型发展,它不仅要求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更多的能让学生手、脑、心、眼运用为一体的操作过程。它可以把教师的语言形象地表现出来,也可以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形象表现出来,还可以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更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更能把多层次、多方面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研究和比较。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表现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的途径,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之所以恰当地选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软件制作与内容相一致动画效果,把比较抽象的东西让学生了解得更加透彻。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中,为让学生对“年、月、日”“闰年”这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加以理解。在教学中利用Flash或者3D Max自制教学动画课件,向学生们展示“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为一个月,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的动态影像画面,将这些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抽象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这样不仅使他们对奇妙的宇宙充满了好奇,还在不经意间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2.恰当而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用直接形象的画面与抽象的文字表达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例如:学习《火烧云》一文,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时,适时地调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图片;在学习火烧云形状变化时,也适时地调出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演示视频。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再细读课文,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就有了对火烧云深刻的了解。
3.利用笔画变形突破字型教学中的难点。例如:家、林、房……字的教学,可以用动画生成,将几部分形象地组合生成;或者利用相应的视频将这些字以会意形象出现。再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中“啄”字,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在书写时往往会漏掉一点。于是在教这个字时,先联系课文提问:“啄木鸟为什么不跟大公鸡比美?”学生回答:“啄木鸟要忙给老树治病,啄去老树身上的虫子。”接着说:“那我们现在就看清楚这个虫子在哪里?”这时将屏幕中出现的“啄”字中间的那点变成小虫子,与点轮流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虫子所在的这一“点”。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能力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知识的内在魅力。计算机通过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调动他们的思维,让感觉、知觉、思维及想象等心理活动都处于兴奋状态,使他们形成求知的内驱力,而且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是通过计算机与投影仪的演示,首先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是由若干个单位为1的小正方体任意拼成。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判断正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单位体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来体现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方体。提醒学生注意和长与宽数量相等的一层正方体有几个?再看看与高数量相等的有几层?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得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以宽再乘以高的计算结论。这种形象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方法与手段无法比拟的。利用现代教育的各种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了探索研究的氛围,既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主动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形象直观物体展示面前,又能抓住解决问题关键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还有在很多的情景教学中,例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行程”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小明骑自行车与汽车“相向、向背”的运动情境,或者小明骑着自行车在以多少相同的速度走过了多少路程的运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和“相遇问题”的题意和算理,这样,既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又能让学生去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把传统的授课以及学习方式同现代的信息技术相联系起来。多媒体课件的授课方式不但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自觉主动地学习,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课堂上真正做到以教为辅,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例如:如小学语文课中的《日出》一文,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展示天上有个既光亮又大又圆的红球慢慢儿从天际边升起来的美丽景象,再用语言文字把它描述绘出来,学生就会对日出的特点有明显认识,让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去想象,去联想,去思考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自己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当一个人被激发的时候,都拥有一种巨大的能量,那就是潜能。而对人的行动、兴趣、爱好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潜意识层,潜意识层支配人的习惯性语言、动作、行为等,潜意识它偏爱生动的,富有感性的,有趣的材料信息,在教师用语言输入给学生的同时,把这些语言信息制作成画片、动画、图像等,这种声色具备,趣味莹然逼真的效果容易被学生的潜意识接受,而被潜意识层记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难以磨灭。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大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总之,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入为广大师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无比的空间。教师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在教学中将占主导地位,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课堂教学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恰当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不仅能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更加能再现枯燥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独到体现
在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改革,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具有设计开发教育软件的本领,这是我们面临的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通过搭建教育互联网平台,远程教学工程等将现代教学理念应用于我国具体学科教学之路。可见,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景,通过多媒体辅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建构,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科学化、智能化,其具体体现以下特征:
1.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学生的兴趣,主要是学习兴趣,即认知兴趣。长期以来,学校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中小学课程中的各科教学,传统教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三中心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把学生禁锢在校园、课堂,难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压抑了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这种方法老套,手段单一,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很难向学生传授一种学习的内驱力,因此,这样的教育效果和效率不佳。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色彩、声音、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般的教学中,课本提供的只是一个不动的静止的画面图像,产生视觉效果差,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在计算机参与下的教学则不一样,它可以利用“Logo”中的绘图语句或用“Windows”中的画笔及“PowerPoint”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或直接利用“CAI”的丰富直观的画面和图形动画等,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视像效果。例如在执教《骄傲的孔雀》一文时,使用计算机进行动画设计,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只昂首挺胸、正沿着湖边散步的孔雀,学生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直观地看到孔雀那副骄傲的模样;然后再通过“Windows”中的声音驱动程序,将喜鹊的有礼貌与孔雀的骄傲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次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孔雀的骄傲,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2.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因为教学环境、手段的局限,难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求,所谓因材施教,往往很难有效实施。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智能教育环境,却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假设有一位数学教师教学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时,按照过去的常规教学方法,新知识的巩固练习,教师会安排学生做课本上的习题,或者再布置一定数量的卷面作业,要求学生同一时间完成,从大多数学生情况出发这自然是合理的,但是,怎么同时解决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个体需求,同时又关注理解能力较慢的学生呢?传统方法往往只能限制发展快的学生,牺牲发展慢的学生,施行“一刀切”的办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情况就不一样了。同一目标段的学习内容,学生还可以多次重复选择,由于系统设置可以随机出题,学生面对的是知识难度相当的不同题目,这既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厌倦情绪,又可以使学生对已经获得的内部经验性信息进行有益的复读,从而促进他们将知识内化转变为学习技能。
计算机网络环境所建构的智能化环境,在解决差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信心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基于校园网的学生电子档案可“跟踪”学生的行为,中心计算机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爱好和他的档案资料系统综合判断一个学生的能力倾向,并把这些资料及时传递给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家长,甚至学生本人,使各方形成合力,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自我设计的个性化成才之路。
3.培养品质
由于有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参与,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理解品质和创造品质,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理解是学习的核心,是从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认识过程。由于理解比较深刻,在计算机的参与下,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造的火花。如有位教师在执教《江上渔者》这一首古诗时,利用动画设计,生动地把一叶小舟在波涛汹涌的大风大浪中出没的情景表现了出来,让学生体味出捕鱼这项劳动的危险和艰辛苦难。再例如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讲到“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句话时,教师在计算机中出示了声像结合的邱少云被烈火然烧的动态画面,同时也出示了千斤巨石的静止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巨石稳如泰山,邱少云却一动不动;巨石经烈火燃烧不化,邱少云身体虽然已经化为灰烬,但他这种坚强不屈不死的精神在世人的心目中永不磨灭。从这不难看出,这种直觉思维下的学生从前两点的形象思维上升第三点的精神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失为一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升华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这种爱国爱民,临死不屈的精神。
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懂得互联网的用途之大,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知识,学习知识,懂得知识,下载知识,把这些生活中人们想不到的,看不见的,身边没有的东西不受时间限制而淋漓尽致再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在讲述到有关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人是怎样爬雪山,过草地的?当年的日本人是怎样烧杀抢夺中国?怎样欺负中国的老百姓?解放初期的老百姓是什么样的一番生活景象?原子弹是怎样爆炸的?宇宙飞船升空的情景等等,我们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并把这些生活写真通过视频下载,再用计算机与投影仪相结合在课堂上再现给学生,或者刻录成光盘通过电视机再现给学生。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珍惜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艰苦朴素的真正含义。学生深深感悟到只有努力造就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对得起倒在血泊中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每一位战士,将使自己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人才而奋斗。
二、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
网络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师生课前准备工作及学习的效率,要查找某一个知识,只要在计算的搜索中输入相关的词句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复制、粘贴、剪切等手段轻松地完成自己要找的内容,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以往当我们急需某一方面的知识时,可能要去图书室查阅或者询问他人,这样费时又费力,在很大程度上很不方便,计算机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立即为有问题的人提供帮助。例如:老师要求学生给一篇文章划分段落时,这时就需要有划分段落方面的知识,而恰巧学生此时正忘记的话,计算机对此会立即给予帮助,只需打开网页,点击“知道”,输入询问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对于不懂的词语,不认识的字,近义词、反义词等,计算机给你提供一本在线大辞典。在平时,我们只能请教词典这位“老师”,而利用计算机,即可知其义,这些只在十几秒钟或几秒钟内即可完成。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为我们提供你所想要的知识,如此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2.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计算机的存储量比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的存储量还大,也就是说,计算机的知识量很大,有数据显示,一个人要想过目英特网上的全部知识,需要700年的时间。我们平时只限于书本,且有时还要到图书室去查找资料,这样一来,不但知识面狭窄,也难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利用计算机知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丰富的知识,由此,学生的知识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在接受新的知识,新的问题时,而很快就能理解和解决。
首先,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教师时常会为多次教给学生同一知识仍然掌握不了而烦恼,计算机则不然,只要学生不会,即可在任何时间请教计算机这位“老师”,而它则会不厌其烦地教给自己的学生。再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地位存在着差异,这也是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而计算机则可以扫除这一障碍,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征服欲,以此满足他们的好奇感与求知欲,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其次,从教学手段看,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教师的备课手段、作业手段、评改方式的变革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促使教师不断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更全面,以面对面对学生讲授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变为以准备新材料、制作课件、指导学生选择知识和使用多媒体、掌握学习方法、解答疑难问题等为重要内容,进而让教学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不断开发、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有着较强的视听感染能力和非线性的快速交互功能,它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好地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化难为易,轻松突破教学难
在进行教学中,有些内容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多媒体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具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形象、清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起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楚,学生难以听明白的问题,有效地实现讲授内容由景入情,言简意赅的作用,是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学已由讲授型向创新型发展,它不仅要求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更多的能让学生手、脑、心、眼运用为一体的操作过程。它可以把教师的语言形象地表现出来,也可以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形象表现出来,还可以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更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更能把多层次、多方面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研究和比较。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表现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的途径,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之所以恰当地选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软件制作与内容相一致动画效果,把比较抽象的东西让学生了解得更加透彻。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中,为让学生对“年、月、日”“闰年”这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加以理解。在教学中利用Flash或者3D Max自制教学动画课件,向学生们展示“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为一个月,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的动态影像画面,将这些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抽象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这样不仅使他们对奇妙的宇宙充满了好奇,还在不经意间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2.恰当而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用直接形象的画面与抽象的文字表达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例如:学习《火烧云》一文,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时,适时地调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图片;在学习火烧云形状变化时,也适时地调出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演示视频。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再细读课文,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就有了对火烧云深刻的了解。
3.利用笔画变形突破字型教学中的难点。例如:家、林、房……字的教学,可以用动画生成,将几部分形象地组合生成;或者利用相应的视频将这些字以会意形象出现。再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中“啄”字,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在书写时往往会漏掉一点。于是在教这个字时,先联系课文提问:“啄木鸟为什么不跟大公鸡比美?”学生回答:“啄木鸟要忙给老树治病,啄去老树身上的虫子。”接着说:“那我们现在就看清楚这个虫子在哪里?”这时将屏幕中出现的“啄”字中间的那点变成小虫子,与点轮流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虫子所在的这一“点”。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能力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知识的内在魅力。计算机通过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调动他们的思维,让感觉、知觉、思维及想象等心理活动都处于兴奋状态,使他们形成求知的内驱力,而且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是通过计算机与投影仪的演示,首先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是由若干个单位为1的小正方体任意拼成。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判断正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单位体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来体现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方体。提醒学生注意和长与宽数量相等的一层正方体有几个?再看看与高数量相等的有几层?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得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以宽再乘以高的计算结论。这种形象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方法与手段无法比拟的。利用现代教育的各种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了探索研究的氛围,既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主动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形象直观物体展示面前,又能抓住解决问题关键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还有在很多的情景教学中,例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行程”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小明骑自行车与汽车“相向、向背”的运动情境,或者小明骑着自行车在以多少相同的速度走过了多少路程的运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和“相遇问题”的题意和算理,这样,既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又能让学生去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把传统的授课以及学习方式同现代的信息技术相联系起来。多媒体课件的授课方式不但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自觉主动地学习,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课堂上真正做到以教为辅,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例如:如小学语文课中的《日出》一文,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展示天上有个既光亮又大又圆的红球慢慢儿从天际边升起来的美丽景象,再用语言文字把它描述绘出来,学生就会对日出的特点有明显认识,让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去想象,去联想,去思考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自己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当一个人被激发的时候,都拥有一种巨大的能量,那就是潜能。而对人的行动、兴趣、爱好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潜意识层,潜意识层支配人的习惯性语言、动作、行为等,潜意识它偏爱生动的,富有感性的,有趣的材料信息,在教师用语言输入给学生的同时,把这些语言信息制作成画片、动画、图像等,这种声色具备,趣味莹然逼真的效果容易被学生的潜意识接受,而被潜意识层记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难以磨灭。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大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总之,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入为广大师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无比的空间。教师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在教学中将占主导地位,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课堂教学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恰当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不仅能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更加能再现枯燥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