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食洞的小说名字的典故

 我来答
神水盟uiik6
2016-05-30 · TA获得超过43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5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68.3万
展开全部

作者在“写《猪食洞》的遭遇”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关于《猪食洞》,我觉得有必要回一趟老家采采风,2000年9月,我动身回家。印象中,家乡有个叫‘猪食洞’的。那是我小时候经常光顾的地方。洞口大,幽深,像野兽的嘴,随时可以吞噬我。因害怕,从没有进去过。但洞的神秘,在我幼小的心灵有了无限遐想。这遐想,就一直铭刻于心。30多年了还挥之不去。回到老家。通过地方志,了解到我印象里的‘猪食洞’原来是叫‘朱侍郎洞’,是我听错了。这对我是个打击。因为,‘猪食洞’是我三十多年的想象,而地方志所记载的内容是这样的:朱侍郎原名朱廷立(1492-1566),字子礼,号两崖,通羊镇人,1523年登进士。1527年升任河南道御史,1529年任两淮盐政,著有《盐政志》,后收录于《四库全书》,出任四川督抚,1535年任畿辅学政,1549年任礼部右侍郎,因政局难处回故里,在通羊镇凤池山会仙崖洞读书著作。遗有《两崖集》存世。因朱氏为该县历史最大官,后来人将会仙崖洞改名为‘朱侍郎洞’。这不是南辕北辙么。这意味着我要做出决定:写还是不写?写,又该如何写?是坚持我印象里的写,还是按历史记载的写?如果改变,这将意味着几年的构思付诸东流。而地方志所记载的历史,对我还没有吸引力。于此,我必须对我所构思故事有个判断——是否值得我去冒险?当时,我已经把精力倾注在‘引子·1-4’中了,自我感觉还不错。可是‘那女人’怎么办?这是个问题。这问题使我被迫作出放下的决定。我要考虑‘那女人’与‘猪食洞’到底有何关系,值不值得写。如果值得,又该如何进行?就在2001年初,母亲催我给我父亲上坟。就在我上坟后回家时,母亲问我在父亲的坟头上许了什么愿没。说街坊的某某某就是因为给坟里的人磕头许愿才生了个崽。我当时很反感母亲把崽看得重,过于封建思想。为此,和母亲发生争执。看到母亲那么激动,我后悔的同时,突然知道了‘那女人’跟‘猪食洞’的联系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