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有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又过得很慢,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从两个角度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解释:一方面,在这一时间内发生的事件的数量和性质会影响我们对时间的知觉,另一方面对时间的估计还与我们自身的兴趣和情绪有关。
心理学家发现,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与估计的时间不完全一致。人的时间知觉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情境,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内容贫乏枯燥的事物,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积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短,消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长;期待的态度会使人觉得时间过得慢。
对持续时间越注意,就越觉得时间长;对于预期性的估计要比追溯性的估计时间显得长些。一些实验还表明,时间知觉明显地依赖于刺激的物理性质和情境。例如,对较强的刺激觉得比不太强的刺激时间长,对分段的持续时间觉得比空白的持续时间长。
例如,对一个断续的音响,在一给定的时间里听到的断续的次数越多,人们就越觉得这段时间长。对较长的时间间隔,往往估计不足;而对较短的时间间隔,则估计偏高。
有关的材料还表明,时间知觉与刺激的编码有关,刺激编码越简单,知觉到的持续时间也就越短。相等的时间间隔(40或80毫秒),空白间隔比填充音节的间隔显得短。
扩展资料
事实上时间是客观的,不关我们知觉它是长还是短,都不会发生变化。真正出现差错的是我们的感觉,和视觉听觉一样,它有时候并不可靠,因为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所以在对时间进行估计时,往往会加入自身的很多情感因素。
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职业训练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在时间知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某些职业活动的训练会使人形成精确的“时间感”。例如,有经验的运动员能准确地掌握动作的时间节奏,有经验的教师能正确地估计一节课的时间。
我要一个正确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