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是怎么来的,它的来历是什么!
珍珠来源于软体动物,在几种软体动物中,由于在套膜里面或下面层层真珠质围绕不附着于外壳的外来粒子聚合而形成的稠密凝结物,具有各种形状,但最典型的是圆形和梨形呈现各种颜色,但通常是白色或浅色,且有不同程度的光泽,可做装饰或入药。
常见产珠贝类如下:
1、马氏珍珠贝/软体动物
马氏珍珠贝一种动物可入药,贝壳呈斜方形,壳质薄而脆。栖息于风浪较为平静的内湾;分布于中国南海。
贝壳呈斜方形,壳质薄而脆。壳顶位于前方,两侧有耳,前耳小,后耳大。背缘平直,腹缘圆。壳面同心生长线细密,呈片状,薄而脆,极易脱落,边缘的排列极密,延伸成小舌状,末端翘起。
2、三角帆蚌
三角帆蚌俗称河蚌、珍珠蚌、淡水珍珠蚌、三角蚌,学名Hyriopsis cumingii。淡水双壳类软体动物,属双壳纲、蚌科、帆蚌属。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尤以我国洞庭湖以及中型湖泊分布较多。
壳大而扁平,壳面黑色或棕褐色,厚而坚硬。
扩展资料
根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在国际宝石界还将珍珠列为六月生辰的幸运石,结婚十三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纪念石。具有瑰丽色彩和高雅气质的珍珠,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
中国南海海水养殖珍珠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是20世纪80年代,产量已接近日本海水珍珠的水平。中国海水养殖珍珠主要来自广西的合浦和北海、广东的雷州半岛以及海南的三亚等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珍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氏珍珠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角帆蚌
2024-05-11 广告
珍珠是贝类的产物。由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等软体动物体内产生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形成的珠粒。
珍珠是在几种软体动物中,由于在套膜里面或下面层层真珠质围绕不附着于外壳的外来粒子聚合而形成的稠密凝结物,具有各种形状,但最典型的是圆形和梨形。
珍珠呈现各种颜色,但通常是白色或浅色,且有不同程度的光泽,根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
有很多种贝类,如鲍鱼、蚌、贻贝、江珧、砗磲等等,都能产生珍珠。但是最普通,产量大、质量好的,要算海产的珍珠贝。
扩展资料
珍珠的形状多种多样, 有圆形、梨形、蛋形、泪滴形、纽扣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圆形为佳。非均质体。颜色有白色、 粉红色、淡黄色、淡绿色、淡蓝色、褐色、淡紫色、黑色等,以白色为主。
白色条痕。具典型的 珍珠光泽,光泽柔和且带有虹晕色彩。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0-1.686,双折射率:集合体不可测。无色散现象。硬度2.5-4.5。
天然淡水珍珠的密度一般为2.66-2.78g/cm3,因产地不同而有差异。无解理。韧性较好。在短波紫外光下白色珍珠为浅蓝色至浅黄色。
黄色和金色珍珠为黄绿色,绿褐色至深棕色;黑珍珠为通常粉红色到橙红色;X射线下有淡黄白色的荧光。遇盐酸起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珍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珍珠贝
1、珍珠是一种小小圆圆的东西,是由海里或湖里的珍珠贝产生的。能够产生珍珠的珍珠贝有许许多多的品种。
2、天然珍珠是在没有人类干涉的野外形成的,而养殖的珍珠是在珍珠养殖场中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形成的。虽然两种珍珠的质量差不多,但是天然珍珠的价格却更贵,因为它们更少见。
3、想要理解珍珠贝如何产生珍珠,我们就需要先了解一下珍珠贝的解剖结构。珍珠贝的两个贝壳间由一种弹性韧带相连,它可以让贝壳张合。当珍珠贝长大时,它们的贝壳也要一起长大。
4、有时候,珍珠贝会打开两片壳,这时候就可能会有异物滑入壳中,嵌到贝壳和外套膜间。有时候是小石子,有时候是寄生虫。珍珠贝感受到这种异物后,外套膜就会分泌珍珠质把它包裹起来。珍珠质在异物上层层覆盖,越包越大,最后就形成了珍珠。
扩展资料:
1、人工饲养的珍珠贝里的珍珠是人工添加的异物形成的。工人会先打开贝壳,在外套膜上切开一个小口,然后插入一个小小的异物。然后珍珠贝就会用珍珠质把这个异物包裹起来,形成珍珠了。
2、、一般来说,珍珠贝需要花3~6年的时间才能产生一颗具有商业价值的珍珠。我们印象中的珍珠总是又大又圆,十分漂亮。但是实际上,未经加工的珍珠的表面可能凹凸不平。基本上,异物的形状决定了珍珠的形状。
3、珍珠有许多颜色,比如银色、白色、粉色、黑色等等,全世界都有分布。但是,黑珍珠只在南太平洋才有。为了取到最美的珍珠,每年会有许许多多的珍珠贝被杀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珍珠 (有机宝石)
所以养殖珍珠时,首先要放点沙子进入蚌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