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学习中有两个不等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效率是关键因素;知识掌握≠考试成绩,答题技巧、考试心态、身体状况等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问题一“距中考还有30多天,成绩还能提高吗?这几天该干什么呀?”
对策:"还能提高吗",这个问题只有自己能回答自己。如果在做之前,就先否定了自己"注定失败,我怎么也不行",那结果会如你所料。
如果不放弃努力,即使明天就中考也有可能提高。临考了,提高十几分不易,但丢掉几十分却很容易,所以不要轻易对自己说NO.
"临考做什么",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但大体思路是"抓基础+抓漏洞+抓重点".这个时候不宜再做偏题、难题、怪题,应注重基础。在此给大家三点建议,可以结合自己情况合理规划这几天的学习:一看以前做过的卷子,重点看错题,找出漏洞,不仅是知识点的漏洞,还有在考试心态、答题技巧等方面的不足,再进行弥补;二看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三做一些典型题目,注意练手。
问题二“很用功地学,但感觉没进步。脑袋里一团浆糊,拿起书来好像什么都会,又好像什么都不会。激情已被消磨殆尽,学习效率下降,记忆力也大不如前。”
对策:复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也模糊化是正常的,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主要因为初三阶段重复性的、繁重过量的学习造成了生理和心理疲劳。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力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点,反而是再提高的重要阶段,及时调整就会有一个飞跃。
首先不要过分担心,再着急也无济于事,反使心态更糟,加重恶性循环。然后做个清楚的学习者。清楚自己该学什么(内容),该怎么学(方法)。把所要复习的内容按重要性排列出来,即做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计划,再按步完成。做好短期计划和时间规划,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早省:今天要学什么?晚思:今天学到了什么。每节课课前或者是在家里学习的时候,采取"四定法":一定向(学什么),二定量(学多少),三定时(花多少时间完成),四定法(怎么学)。也就是在反思和监控中学习,给自己一种"我时刻在提高"的感觉,可以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走出高原期。
另外注意交换复习形式,避免单调机械的刺激产生的厌烦心理。比如交叉学科学习、变化学习形式等。
问题三“我的情绪波动很大,时常烦躁不安,看不下去,越是这样就越心烦自责,就越学不进去了。”
对策:初三阶段的长期高负荷学习,使得身心疲惫,很容易出现心理饱和状态,一个小小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大的情绪波动。
让弹起的皮球安定下来的方法就是置之不理,如果拍打它只能使其跳得更高。烦躁的情绪就像弹起的皮球,对待消极的情绪,既来之则安之,对目前状态接受了,心情就平和了。
高速行驶的汽车在遇到障碍物、不平路段、车流拥挤时会减速,我们的学习同样需要"缓行".在遇到心理饱和状态出现厌学情绪时,不妨先放下手中作业,活动一下,散散步、聊聊天,分散一下紧张情绪,可以减少饱和效应带来的精神压力。一位高考状元说"有5个小时,我会用4小时学习1小时运动,而这4小时所学知识要比我用5小时学的多,因为4小时的全心投入大于5小时焦躁情绪下的学习效果".
另外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不要把痛苦埋在心里,那样会更苦的。可以跟父母朋友说说,或是听听音乐、玩会儿球、做做操、大喊几声等,来舒缓压力。总之,我们必须要学会解放自己,别让心灵超载!
问题四“一遇到做不上的题或测验成绩差,就好自卑,感觉与别人差距那么大,万一中考再发挥不好……一点信心都没了。”
对策: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担心,请把所有担心的方面都写出来,然后问问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吗?这种担心对改变现状有用吗?怎样才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然后就具体地去做。另外给你几点建议:
关注过程,不要关注结果。焦虑来自于对未来的担心,把精力放到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去,让每天有所收获,这是改善考前焦虑的最好途径。
关注成功,不要关注失败。静下心来想想:难道真的一点都不会吗?难道真的没有提高吗?是我们对成败太敏感了,而是人为夸大了失败,由一小点不顺利联想到中考失败。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才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关注自己,不要关注别人。学习中的比较、竞争是很难免的,但比的目的不是比出自卑、气馁和压力,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
学习而非他人成绩。我们可以就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等和同学比较,获得提高方法;可以和自己比,和过去比,找出退步的原因和进步的经验。
20天
手中时间如白驹过隙,窗外景色似白衣苍狗,不经意间,中考在时间的流逝中,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此刻,你是喜悦呢,还是悲伤呢;是兴奋呢,还是消沉呢。即使你感慨万分,然而中考永远是冷漠的,中考选择的是心态和状态最好的人。
庄子说:一切皆循乎"道",既知"道",又何必沉浮于世俗的情怀呢,因此历史上凭添了"庶己有时哀,庄缶尤可击"这样潇洒旷达的画卷。庄子是看透了事物的沉浮的,因此游离于物之外。我觉得处于中考之中的同学们,也不妨学学大师,学学庄子这样洞明事务,潇洒放达的情怀。庄子面对死亡,也能自我调节,达到"歌之"的潇洒境界,那么何况同学们面前只是一场无关生死的中考呢。
心态很重要,因此在古代,心态往往决定着战争的成败,国家的兴亡。历史上,前秦和东晋两国发生的肥水之战,就是一场心理心态战。前秦国王符坚穷兵黩武,不顾国内矛盾,贸然出兵攻打东晋。前秦虽有号称百万的军队,竟然败给区区8万之众的东晋。这里主要是前秦士兵心态没有摆正,以至后来,军队稍稍后退,竟然演变成全军大溃退,而且大家还都"风声鹤唳"的消极心理。看来打败前秦军队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心理心态。
中考也是一场重要的心理心态战,如果考生不能调节心态,那么就会影响所学知识的发挥。那么如何调节心态呢,不妨参考以下方法:
1.暗示自我,回忆成功案例,提高考前自信。
自信对一个人很重要,如果没有自信,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会独自哀伤,妄自菲薄。一个情绪低落的人,又怎么能超常发挥,去克服困难呢。
要树立自信,就要勤奋勉励,脚踏实地做事。只有做出了实事,人的心里才能踏实,夙夜静思,才能感到成就感,因此自信会慢慢培养起来。
当自信缺乏的时候,可以回忆下自己做成功的事情,以增加自信度,要相信,世界上的道理是相通的,你这件事能做好,证明你已经具备了跨越任何困难的主观能动力。
2.适当降低目标,充分激励自我,使自己快乐并兴奋起来。
或许有些同学不认同上面的说法,其实你想想,如果要订立目标,不应是现在,而是在为中考彻底分度的时候,那时候,目标定高一些,可以激发自己追求目标的动力。但是现在,马上就要中考了,可以适当放低目标,给自己减少压力,这样复习增压,考前解压得方法符合心理发展的规律,不妨一试。
人需要激励,需要快乐,尤其是面对严峻的形势的时候,还需要兴奋起来。要有一种"惹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豪迈情怀,只有这样人的能力才能得以张长发挥,暗藏的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
3.坦然自适,知识怡然心会,心境沉着淡定。
沉着淡定的心态和快乐兴奋的心里是没有冲突的。淡定里面即存在着快乐,人快乐的时候,也要有所收敛,不能侍才放况起来。只有带着微微兴奋,但又沉着淡定的心里,才能全面地把握一切,客观冷静地完成考试。
4.不要放弃任何一丝机会,做到尽吾志则无悔矣。
著名诗人艾青说过,"即使,我是一只鸟儿,我也应该歌唱",是啊,即使你现在不尽如意,你还是应该把握住机会,在历史的面前,做到尽吾志,莫道错过的时候,才后悔万分,这样的人生,必定是失败和苍白的人生,作为考生不得不引以为戒。
大概每个人都知道中考前心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如何调节心态,积极地调集能动性,改善心境,调整心态,改善自身状态,这样才能以自变(改变自我),而应万变,决胜中考,赢在明天!
10天
[名词解释]
智力周期、兴奋点是怎么回事?
在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有时体力充沛、情绪饱满、精神焕发;而另一些时候却又感到浑身疲乏、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其实,这就是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盛衰的规律在起作用。对中考生来说,最后10天在复习、竞技、心理准备上进行有效的调整,是有可能将最佳状态设定在中考期间的。
[调整方法]
把最佳状态调整到与中考同步
胡关荣、季莉青认为:利用最后10天,可以将竞技、心理准备调整到最佳状态,在复习方法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回归课本,对知识的体系和网络进行重建、梳理,理解不透的可到校找老师答疑,还建议考生们结对子复习答疑。对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内容、薄弱环节要弄懂。
二、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回顾与反思,查漏补缺。对需要记忆的内容(如概念、知识点类)可每天背背,多次重复记忆;每门学科可以理出一个知识点目录,哪些是重点、掌握级、理解级、了解级的,漏洞要补上。
三、注重归纳总结。考生已做了大量题目,现在是到了对解题的规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的时候了。还要注重细节。中考中细节决定成败,包括答题的规范、格式化、审题的仔细等。
四、调整学习节奏。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细胞有明确的分工,不同的刺激会引起大脑不同的兴奋。如长时间接受同一类信息刺激,就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要避免长时间复习同一个知识点的现象。
五、把心态调整好。其实中考的成功要素就是“实力+心态”。考前家长切莫给学生压力,在家里不要搞“倒计时”,也不要反复对孩子说:“你考得不好没关系,我不会介意”之类的话,孩子会感觉这是在暗示他:爸妈很在乎考试。要尽量跟平时一样,该怎样就怎样。考生要树立“把中考当作一次练习”的观念。
六、训练注意力。在中考时专注答题,不要患得患失,思维要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不够,因此要训练自己做试卷控制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度。这是中考成功很重要的要素之一。
七、树立信心,自信地走向考场。现在再做难题,自信心会受到影响,影响应考状态。
八、保持“人易我易,但我不大意;人难我难,但我不畏难”心态,这样就能攻克看到难题的畏惧心理。考前如果紧张的话,建议找老师、同学、家长聊聊考试外的东西,舒缓情绪。
九、家长不要过分关注,但要多点关心,合理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时间。中考每天是上下午各一场,有的考生中午会大睡特睡,这样一是会睡过头,二可能会使思维的活跃度下降,其实在家只要稍作午休,把最好状态调整到与考试合拍的时间,平时也不要太晚睡太晚起,与考试时间保持同步。
十、考试用品要早作准备,关心孩子身体状况,不能因生病而影响考试。
如何把智力周期、兴奋点快速调整到最佳?胡关荣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要了解自己的智力周期。中考是在白天进行考试,而考生原先在学校以及在家里,都是晚上做试卷、习题,因此兴奋点也在晚上,现在要赶紧调整到白天。季莉青则建议,如果考生情绪低落可适当加以刺激,调整兴奋点,不过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应因人而异,像有的人可通过听听音乐,有的则通过运动、娱乐或看书来调整,而有的人平时会越做题越兴奋,那就可以在临近中考时通过做题来达到兴奋点。总之,方法都不是绝对的。但最好不玩电脑和上网,因为玩电脑、上网容易上瘾,在大脑形成兴奋灶,抑制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此外,他们还认为,家长的情绪、心态更要稳定,这样才能稳定孩子的情绪。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用眼卫生,可以适当地进行些运动,可以是孩子平时喜爱的运动,但不宜太剧烈,以免意外受伤。考生在家开空调不能吹得太厉害、时间太长,以免着凉、感冒,何况考场内无空调,考生要适应考场内的温度。考生饮食营养要均衡,有利消化,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5天
(一)从现在开始不能再熬夜了,恢复原来的作息时间,否则会由于精疲力竭造成中考时过度劳累,大脑抑制考试非常容易失常。
(二)从现在开始,原则上不再做新的练习题,要回归课本。从头到尾将书认真阅读一至二遍,边读、边想、边推敲,将课本中的规律、概念、定义、公式、实验等,该记的必须记住。该背的必须背熟,力争基础题不失分,保证中考的得分率。
(三)回归考试说明,仔细阅读“双向细目表”看看复习中有无遗漏,将遗漏部分和复习不到位的地方及时补救,不留遗憾。
(四)最后五天的重要任务是查错误,长记性,将近三个月来的所有考试试卷,装订成册。曾经做对的题不看,肯定不再出错的题目不看,将错过的题,一道一道过关,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明确相关知识的漏洞,现在是否全会了,没有把握的,必须重新做一遍。直到弄懂、弄会为止,总之犯过的错误,绝不允许在中考中再犯。这样错误就会变成财富。
(五)考前五天中,必须保证睡眠,放松心态。可以通过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放松自己,要相信自己,充满自信。要保证营养,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平常饮食习惯,避免生病。不能与家长发生冲突,少聊与考试有关问题,可交流与考试无关话题。不轻易与同学见面交往,有不会的题可以以电话方式交流,省时间、省力气。
1天
考前这几天
俩极端别走
“也别太紧张,更别太放松。”马艺洪老师通过多年与中考考生的接触总结说,考前考生要注意别走两个极端。一是别加大学习强度过于紧张,二是别完全停止学习。
马艺洪老师说,心理学曾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失去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反倒不适应。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
马艺洪老师还从心理学角度给考生提供一些建议。“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记忆的恢复’,也就是说,记过的内容,如果马上回忆效果不是很好,回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是在以后的2至3天。”
问题一“距中考还有30多天,成绩还能提高吗?这几天该干什么呀?”
对策:"还能提高吗",这个问题只有自己能回答自己。如果在做之前,就先否定了自己"注定失败,我怎么也不行",那结果会如你所料。
如果不放弃努力,即使明天就中考也有可能提高。临考了,提高十几分不易,但丢掉几十分却很容易,所以不要轻易对自己说NO.
"临考做什么",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但大体思路是"抓基础+抓漏洞+抓重点".这个时候不宜再做偏题、难题、怪题,应注重基础。在此给大家三点建议,可以结合自己情况合理规划这几天的学习:一看以前做过的卷子,重点看错题,找出漏洞,不仅是知识点的漏洞,还有在考试心态、答题技巧等方面的不足,再进行弥补;二看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三做一些典型题目,注意练手。
问题二“很用功地学,但感觉没进步。脑袋里一团浆糊,拿起书来好像什么都会,又好像什么都不会。激情已被消磨殆尽,学习效率下降,记忆力也大不如前。”
对策:复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也模糊化是正常的,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主要因为初三阶段重复性的、繁重过量的学习造成了生理和心理疲劳。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力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点,反而是再提高的重要阶段,及时调整就会有一个飞跃。
首先不要过分担心,再着急也无济于事,反使心态更糟,加重恶性循环。然后做个清楚的学习者。清楚自己该学什么(内容),该怎么学(方法)。把所要复习的内容按重要性排列出来,即做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计划,再按步完成。做好短期计划和时间规划,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早省:今天要学什么?晚思:今天学到了什么。每节课课前或者是在家里学习的时候,采取"四定法":一定向(学什么),二定量(学多少),三定时(花多少时间完成),四定法(怎么学)。也就是在反思和监控中学习,给自己一种"我时刻在提高"的感觉,可以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走出高原期。
另外注意交换复习形式,避免单调机械的刺激产生的厌烦心理。比如交叉学科学习、变化学习形式等。
问题三“我的情绪波动很大,时常烦躁不安,看不下去,越是这样就越心烦自责,就越学不进去了。”
对策:初三阶段的长期高负荷学习,使得身心疲惫,很容易出现心理饱和状态,一个小小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大的情绪波动。
让弹起的皮球安定下来的方法就是置之不理,如果拍打它只能使其跳得更高。烦躁的情绪就像弹起的皮球,对待消极的情绪,既来之则安之,对目前状态接受了,心情就平和了。
高速行驶的汽车在遇到障碍物、不平路段、车流拥挤时会减速,我们的学习同样需要"缓行".在遇到心理饱和状态出现厌学情绪时,不妨先放下手中作业,活动一下,散散步、聊聊天,分散一下紧张情绪,可以减少饱和效应带来的精神压力。一位高考状元说"有5个小时,我会用4小时学习1小时运动,而这4小时所学知识要比我用5小时学的多,因为4小时的全心投入大于5小时焦躁情绪下的学习效果".
另外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不要把痛苦埋在心里,那样会更苦的。可以跟父母朋友说说,或是听听音乐、玩会儿球、做做操、大喊几声等,来舒缓压力。总之,我们必须要学会解放自己,别让心灵超载!
问题四“一遇到做不上的题或测验成绩差,就好自卑,感觉与别人差距那么大,万一中考再发挥不好……一点信心都没了。”
对策: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担心,请把所有担心的方面都写出来,然后问问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吗?这种担心对改变现状有用吗?怎样才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然后就具体地去做。另外给你几点建议:
关注过程,不要关注结果。焦虑来自于对未来的担心,把精力放到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去,让每天有所收获,这是改善考前焦虑的最好途径。
关注成功,不要关注失败。静下心来想想:难道真的一点都不会吗?难道真的没有提高吗?是我们对成败太敏感了,而是人为夸大了失败,由一小点不顺利联想到中考失败。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才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关注自己,不要关注别人。学习中的比较、竞争是很难免的,但比的目的不是比出自卑、气馁和压力,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
学习而非他人成绩。我们可以就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等和同学比较,获得提高方法;可以和自己比,和过去比,找出退步的原因和进步的经验。
20天
手中时间如白驹过隙,窗外景色似白衣苍狗,不经意间,中考在时间的流逝中,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此刻,你是喜悦呢,还是悲伤呢;是兴奋呢,还是消沉呢。即使你感慨万分,然而中考永远是冷漠的,中考选择的是心态和状态最好的人。
庄子说:一切皆循乎"道",既知"道",又何必沉浮于世俗的情怀呢,因此历史上凭添了"庶己有时哀,庄缶尤可击"这样潇洒旷达的画卷。庄子是看透了事物的沉浮的,因此游离于物之外。我觉得处于中考之中的同学们,也不妨学学大师,学学庄子这样洞明事务,潇洒放达的情怀。庄子面对死亡,也能自我调节,达到"歌之"的潇洒境界,那么何况同学们面前只是一场无关生死的中考呢。
心态很重要,因此在古代,心态往往决定着战争的成败,国家的兴亡。历史上,前秦和东晋两国发生的肥水之战,就是一场心理心态战。前秦国王符坚穷兵黩武,不顾国内矛盾,贸然出兵攻打东晋。前秦虽有号称百万的军队,竟然败给区区8万之众的东晋。这里主要是前秦士兵心态没有摆正,以至后来,军队稍稍后退,竟然演变成全军大溃退,而且大家还都"风声鹤唳"的消极心理。看来打败前秦军队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心理心态。
中考也是一场重要的心理心态战,如果考生不能调节心态,那么就会影响所学知识的发挥。那么如何调节心态呢,不妨参考以下方法:
1.暗示自我,回忆成功案例,提高考前自信。
自信对一个人很重要,如果没有自信,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会独自哀伤,妄自菲薄。一个情绪低落的人,又怎么能超常发挥,去克服困难呢。
要树立自信,就要勤奋勉励,脚踏实地做事。只有做出了实事,人的心里才能踏实,夙夜静思,才能感到成就感,因此自信会慢慢培养起来。
当自信缺乏的时候,可以回忆下自己做成功的事情,以增加自信度,要相信,世界上的道理是相通的,你这件事能做好,证明你已经具备了跨越任何困难的主观能动力。
2.适当降低目标,充分激励自我,使自己快乐并兴奋起来。
或许有些同学不认同上面的说法,其实你想想,如果要订立目标,不应是现在,而是在为中考彻底分度的时候,那时候,目标定高一些,可以激发自己追求目标的动力。但是现在,马上就要中考了,可以适当放低目标,给自己减少压力,这样复习增压,考前解压得方法符合心理发展的规律,不妨一试。
人需要激励,需要快乐,尤其是面对严峻的形势的时候,还需要兴奋起来。要有一种"惹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豪迈情怀,只有这样人的能力才能得以张长发挥,暗藏的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
3.坦然自适,知识怡然心会,心境沉着淡定。
沉着淡定的心态和快乐兴奋的心里是没有冲突的。淡定里面即存在着快乐,人快乐的时候,也要有所收敛,不能侍才放况起来。只有带着微微兴奋,但又沉着淡定的心里,才能全面地把握一切,客观冷静地完成考试。
4.不要放弃任何一丝机会,做到尽吾志则无悔矣。
著名诗人艾青说过,"即使,我是一只鸟儿,我也应该歌唱",是啊,即使你现在不尽如意,你还是应该把握住机会,在历史的面前,做到尽吾志,莫道错过的时候,才后悔万分,这样的人生,必定是失败和苍白的人生,作为考生不得不引以为戒。
大概每个人都知道中考前心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如何调节心态,积极地调集能动性,改善心境,调整心态,改善自身状态,这样才能以自变(改变自我),而应万变,决胜中考,赢在明天!
10天
[名词解释]
智力周期、兴奋点是怎么回事?
在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有时体力充沛、情绪饱满、精神焕发;而另一些时候却又感到浑身疲乏、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其实,这就是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盛衰的规律在起作用。对中考生来说,最后10天在复习、竞技、心理准备上进行有效的调整,是有可能将最佳状态设定在中考期间的。
[调整方法]
把最佳状态调整到与中考同步
胡关荣、季莉青认为:利用最后10天,可以将竞技、心理准备调整到最佳状态,在复习方法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回归课本,对知识的体系和网络进行重建、梳理,理解不透的可到校找老师答疑,还建议考生们结对子复习答疑。对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内容、薄弱环节要弄懂。
二、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回顾与反思,查漏补缺。对需要记忆的内容(如概念、知识点类)可每天背背,多次重复记忆;每门学科可以理出一个知识点目录,哪些是重点、掌握级、理解级、了解级的,漏洞要补上。
三、注重归纳总结。考生已做了大量题目,现在是到了对解题的规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的时候了。还要注重细节。中考中细节决定成败,包括答题的规范、格式化、审题的仔细等。
四、调整学习节奏。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细胞有明确的分工,不同的刺激会引起大脑不同的兴奋。如长时间接受同一类信息刺激,就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要避免长时间复习同一个知识点的现象。
五、把心态调整好。其实中考的成功要素就是“实力+心态”。考前家长切莫给学生压力,在家里不要搞“倒计时”,也不要反复对孩子说:“你考得不好没关系,我不会介意”之类的话,孩子会感觉这是在暗示他:爸妈很在乎考试。要尽量跟平时一样,该怎样就怎样。考生要树立“把中考当作一次练习”的观念。
六、训练注意力。在中考时专注答题,不要患得患失,思维要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不够,因此要训练自己做试卷控制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度。这是中考成功很重要的要素之一。
七、树立信心,自信地走向考场。现在再做难题,自信心会受到影响,影响应考状态。
八、保持“人易我易,但我不大意;人难我难,但我不畏难”心态,这样就能攻克看到难题的畏惧心理。考前如果紧张的话,建议找老师、同学、家长聊聊考试外的东西,舒缓情绪。
九、家长不要过分关注,但要多点关心,合理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时间。中考每天是上下午各一场,有的考生中午会大睡特睡,这样一是会睡过头,二可能会使思维的活跃度下降,其实在家只要稍作午休,把最好状态调整到与考试合拍的时间,平时也不要太晚睡太晚起,与考试时间保持同步。
十、考试用品要早作准备,关心孩子身体状况,不能因生病而影响考试。
如何把智力周期、兴奋点快速调整到最佳?胡关荣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要了解自己的智力周期。中考是在白天进行考试,而考生原先在学校以及在家里,都是晚上做试卷、习题,因此兴奋点也在晚上,现在要赶紧调整到白天。季莉青则建议,如果考生情绪低落可适当加以刺激,调整兴奋点,不过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应因人而异,像有的人可通过听听音乐,有的则通过运动、娱乐或看书来调整,而有的人平时会越做题越兴奋,那就可以在临近中考时通过做题来达到兴奋点。总之,方法都不是绝对的。但最好不玩电脑和上网,因为玩电脑、上网容易上瘾,在大脑形成兴奋灶,抑制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此外,他们还认为,家长的情绪、心态更要稳定,这样才能稳定孩子的情绪。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用眼卫生,可以适当地进行些运动,可以是孩子平时喜爱的运动,但不宜太剧烈,以免意外受伤。考生在家开空调不能吹得太厉害、时间太长,以免着凉、感冒,何况考场内无空调,考生要适应考场内的温度。考生饮食营养要均衡,有利消化,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5天
(一)从现在开始不能再熬夜了,恢复原来的作息时间,否则会由于精疲力竭造成中考时过度劳累,大脑抑制考试非常容易失常。
(二)从现在开始,原则上不再做新的练习题,要回归课本。从头到尾将书认真阅读一至二遍,边读、边想、边推敲,将课本中的规律、概念、定义、公式、实验等,该记的必须记住。该背的必须背熟,力争基础题不失分,保证中考的得分率。
(三)回归考试说明,仔细阅读“双向细目表”看看复习中有无遗漏,将遗漏部分和复习不到位的地方及时补救,不留遗憾。
(四)最后五天的重要任务是查错误,长记性,将近三个月来的所有考试试卷,装订成册。曾经做对的题不看,肯定不再出错的题目不看,将错过的题,一道一道过关,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明确相关知识的漏洞,现在是否全会了,没有把握的,必须重新做一遍。直到弄懂、弄会为止,总之犯过的错误,绝不允许在中考中再犯。这样错误就会变成财富。
(五)考前五天中,必须保证睡眠,放松心态。可以通过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放松自己,要相信自己,充满自信。要保证营养,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平常饮食习惯,避免生病。不能与家长发生冲突,少聊与考试有关问题,可交流与考试无关话题。不轻易与同学见面交往,有不会的题可以以电话方式交流,省时间、省力气。
1天
考前这几天
俩极端别走
“也别太紧张,更别太放松。”马艺洪老师通过多年与中考考生的接触总结说,考前考生要注意别走两个极端。一是别加大学习强度过于紧张,二是别完全停止学习。
马艺洪老师说,心理学曾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失去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反倒不适应。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
马艺洪老师还从心理学角度给考生提供一些建议。“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记忆的恢复’,也就是说,记过的内容,如果马上回忆效果不是很好,回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是在以后的2至3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