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拉多高原为典型的“桌状高地”,也称“桌子山”,即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山。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
它的宽度在6千米至25千米之间,峡谷两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科罗拉多大峡谷谷底宽度在200-29000米之间。
大峡谷山石多为红色,科罗拉多大峡谷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大峡谷两岸都是红色的巨岩断层,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镌刻得岩层嶙峋、层峦叠嶂,夹着一条深不见底的巨谷,卓显出无比的苍劲壮丽。
更为奇特的是,这里的土壤虽然大都是褐色,但当它沐浴在阳光中时,依太阳光线的强弱,岩石的色彩则时而是深蓝色、时而是棕色、时而又是赤色,变幻无穷,彰显出大自然的斑斓诡秘。
这时的大峡谷,宛若仙境般七彩缤纷、苍茫迷幻,迷人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峡谷的色彩与结构,特别是那气势磅礴的魅力,是任何雕塑家和画家都无法模拟的。
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了,这是亿万年前的地质沉积物,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为人们认识地质变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大峡谷除去它雄伟壮观的一面,还有很多千回百转的通幽曲径;两崖壁立千仞,夹持一线青天的景色在令人惊叹之余,也会让人觉得前面似乎就有当关之勇夫。
另外的一些由水流冲击而成的岩穴石谷,形状千奇百态,色彩通红如火,每一处岩石都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置身其中,犹如来到仙境一般。
扩展资料:
一、形成原因:
科罗拉多河的长期冲刷,不舍昼夜地向前奔流,有时开山劈道,有时让路回流,在主流与支流的上游就已刻凿出黑峡谷、峡谷地、格伦峡谷,布鲁斯峡谷等19个峡谷。
而最后流经亚利桑那州多岩的凯巴布高原时,更出现惊人之笔,形成了这个大峡谷奇观,而成为这条水系所有峡谷中的“峡谷之王”。
大峡谷以小科罗拉多河为起点,是全长2190千米的科罗拉多河强烈的侵蚀切割形成的19个主要峡谷中最长最宽最深的一个,也是最著名的一个。
科罗拉多高原的“桌状高地”,即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山。这种地形是由于侵蚀作用(下切和剥离)形成的。
在侵蚀期间,高原中比较坚硬的岩层构成河谷之间地区的突起,而河谷里侵蚀作用活跃。这种结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垒状小山。
科罗拉多高原是北美古陆台伸入科迪勒拉区的稳定地块,由于相对稳定,地表起伏变化极小,而且在前寒武纪结晶岩的基底上覆盖了厚厚的各地质时期的沉积,其水平层次清晰,岩层色调各异,并含有各地质时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
岩性、颜色不同的岩石层,被外力作用雕琢成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和峭壁石柱。伴随着天气变化,水光山色变幻多端,天然奇景蔚为壮观。
峡谷两壁及谷底气候、景观有很大不同,南壁干暖,植物稀少;北壁高于南壁,气候寒湿,林木苍翠;谷底则干热,呈一派荒漠景观。
蜿蜒于谷底的科罗拉多河曲折幽深,整个大峡谷地段的河床比降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
其中50%的比降还很集中,这就造成了峡谷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腾的景观。因为如此,沿峡谷航行漂流成为引人入胜的探险行动。
二、地理位置: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Arizona)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是世界上的大峡谷之一,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
科罗拉多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总面积接近3000平方千米。大峡谷全长446千米,平均宽度16千米,最深处2133米,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总面积2724平方千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