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珠穆朗玛峰时可用成语有哪些?
1、登山踄岭 (dēng shān bù lǐng)
结构:联合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解释:踄:同“步”,蹈,走。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
典故:明 - 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我那顽徒,俱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踄岭。”
2、登峰造极 (dēng fēng zào jí)
结构:补充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灯谜面:攀世界之巅;到达玉皇顶
解释: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典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举例:到了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朱自清《经典常谈·文第十三》)
3、望而生畏 (wàng ér shēng wèi)
结构:连动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灯谜面:山羊遇虎
解释: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典故:《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举例:加上他那黑而峻厉的面孔,颇使我~。(孙犁《远的怀念》)
4、高不可攀 (gāo bù kě pān)
结构:偏正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灯谜面:登山禁区
解释: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典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小弟撺空离地不过五六丈,此树高不可攀,何能摘他?这是‘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了。”
举例:我们反对把创作说得~,但也反对把它说成不须付出心血就轻而易举地可以做到。(茅盾《创作问题漫谈》)
5、登山越岭 (dēng shān yuè lǐng)
结构:联合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解释: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典故: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举例:明 - 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又要多张旗帜,使敌人不敢登山越岭。”
6、横峰侧岭 (héng fēng cè lǐng)
结构:联合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解释:形容山势纵横交错,起伏重叠。
典故: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峰回路转 (fēng huí lù zhuǎn)
结构:联合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灯谜面:跃上葱茏四百旋
解释: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典故: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8、登高望远 (dēng gāo wàng yuǎn)
结构:连动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灯谜面:登上泰山望东海
解释: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典故:《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9、登山临水 (dēng shān lín shuǐ)
结构:联合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典故: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10、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结构:联合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灯谜面:飞泉挂碧峰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典故:《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举例: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得遇知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