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径十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爆炸威力会有多大?
直径十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不会爆炸,但会发生生命大灭绝事件。在地球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
这就是大约6600万年前,当一颗直径大约6英里(约合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的情景。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所的行星科学家丹尼尔·杜达(Daniel Durda)表示:“在短短几分钟或是几小时之内,曾经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完全寂静,死气沉沉的世界。尤其是在撞击点周围的方圆数千英里范围内,那里的一切几乎都被彻底摧毁了。”这场浩劫几乎抹去了地球上大约3/4的动物和植物物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恐龙——尽管实际上它们中的很多后来以鸟类的形式幸存了下来。
科学家的研究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场空前的灾难——一颗小行星以超过40倍音速的极高速度划过天空,随后狠狠地一头撞向地面。这次撞击产生的爆炸威力与100万亿吨TNT的爆炸当量相当,大约相当于二战期间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威力的70亿倍。强烈的撞击产生可怕的强大冲击波扫荡周围的一切。
高达100~300米的巨大海啸冲向墨西哥湾沿海地区,并在海底砸出一个深达500米的撞击坑。撞击产生了高达里氏10级的强烈地震,摧毁了整个撞击点附近区域,强烈的冲击波扫平了数千公里范围内的一切森林树木。最后,撞击溅射到空中的数以吨计的岩石碎屑开始下落,将少数幸存下来的生命全部掩埋。
研究人员约翰森表示:“基本上你可以认为你正目睹的是一颗直径10公里的子弹。从物理学上看这可真是不可思议——你将目睹难以置信的强烈爆炸,可怕的地震和海啸,紧接着在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楼房那么大的巨大岩石和其他大量碎渣倾盆而下,埋葬一切生灵。”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的局部性撞击事件还不至于导致全球性的大灭绝事件,关键还在于其所引发的一系列更加严重的连锁反应。当小行星撞击地面时,瞬间的强大热量导致大面积的地壳岩石被蒸发,大量碎屑如同升起的焰火一般从撞击点飞溅而出,抵达高空。杜达指出:“撞击的规模惊人,膨胀的高温气体球一直上升到大气层顶部并进入了太空。”大量烟尘向着东西两侧扩散,最终笼罩了整个地球。随后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这些巨量的碎屑物质开始从空中落下。
随着冷凝作用的进行,被蒸发的岩石物质凝结成粒径小于一毫米的大量玻璃球并落到地面上。从如此高空落下,其速度几乎和一架航天飞机载入大气层时的速度相当,导致地球外层大气的剧烈加热,在地球上的一部分地区,地面上的植物开始大面积起火。约翰森表示:“再入大气层的大量撞击溅射物产生的大量热量将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火炉,你无处可逃。”
来自大火产生的大量灰烬,加上撞击产生的大量烟尘遮蔽阳光,地球逐渐陷入一段暗无天日的漫长冬季。在接下来的数月间,大量碎屑尘埃物继续下沉,在整个地球表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小行星撞击碎屑物。直到今天,古生物学家们仍然能够从化石岩层记录中找到保存下来的这层物质。这个明显的分界层于是便成为了所谓的“白垩-早第三纪界限”(K-Pg Boundary),这个界限标志着地球生命进化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2025-04-18 广告
威力相当于100万亿吨炸药。相对比1945年,广岛原子弹级别是2万吨。
中国第一次氢弹试验是1966年12月28日,当时是采用塔爆方式(挂在塔上),当量为12.2万吨。
换算一下就知道了,那次撞击的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50亿颗,中国第一次氢弹的8.3亿颗。
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从7月17日4时15分到22日8时12分的5天多时间内,SL9的20多块碎片接二连三地撞向木星,这相当于在130多个小时中,在木星上空不间断地爆炸了20亿颗原子弹,释放出了约40万亿吨"TNT"烈性炸药爆炸时的能量。
与恐龙灭绝的时一次撞击不同的是,他是裂为至少21块,不断撞击,而且能量只有小行星撞击40%。
在中生代白垩纪末期,就是因为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才造成了生存了一亿多年的恐龙迅速灭绝的。
科学家通过对白垩纪末期地层地质情况的调查和研究,还原了当时的情况。大约6600万年前,当一颗直径大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在短短几分钟或是几小时之内,曾经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完全寂静,死气沉沉的世界。尤其是在撞击点周围的方圆数千英里范围内,那里的一切几乎都被彻底摧毁了。
高达100~300米的巨大海啸冲向墨西哥湾沿海地区,并在海底砸出一个深达500米的撞击坑。撞击产生了高达里氏10级的强烈地震,摧毁了整个撞击点附近区域,强烈的冲击波扫平了数千公里范围内的一切森林树木。最后,撞击溅射到空中的数以吨计的岩石碎屑开始下落,将少数幸存下来的生命全部掩埋。瞬间的强大热量导致大面积的地壳岩石被蒸发,大量碎屑如同升起的焰火一般从撞击点飞溅而出,抵达高空。膨胀的高温气体球一直上升到大气层顶部并进入了太空。大量烟尘向着东西两侧扩散,最终笼罩了整个地球。随着冷凝作用的进行,被蒸发的岩石物质凝结成粒径小于一毫米的大量玻璃球,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落到地面上。
这些巨量的碎屑物质开始从空中落下,其速度几乎和一架航天飞机载入大气层时的速度相当,导致地球外层大气的剧烈加热,在地球上的一部分地区,地面上的植物开始大面积起火,产生的大量热量将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火炉。来自大火产生的大量灰烬,加上撞击产生的大量烟尘遮蔽阳光,地球逐渐陷入一段暗无天日的漫长冬季。在接下来的数月间,大量碎屑尘埃物继续下沉,在整个地球表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小行星撞击碎屑物。
整个生态系统瞬间崩溃了。在撞击点附近,动物和植物要么死于高温炙烤,强烈的冲击波,或是在史无前例的海啸和地震中死亡,最后的一批幸存者则被从天而降的大量岩屑生生掩埋。而在远离撞击点的地区,甚至是在地球的另一端,那里的生命仍然遭受了生态系统崩溃——比如阳光的消失引发的一系列灾难所带来的灭顶之灾。而在有幸躲过全球性大火的地区,极端的高温摧毁了动物们的食物来源,普遍的酸雨污染了所有的水体,水源的供应也断绝了。更糟糕的是,遮天蔽日的尘埃基本上阻隔了所有阳光,整个地球陷入漫长而彻底的黑暗,几乎就像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深处,植物的光合作用终止了,食物链彻底崩溃,没有任何体型超过浣熊大小的生命存活下来。小型生物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拥有更强的幸存几率,因为它们的数量较多,吃的比较少,繁殖速度快而且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也比较强。
相比陆地,淡水生态系统遭受的破坏相对要好一些。然而在海洋里,整个食物链同样崩溃了。
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生态系统的自我重建耗费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时间。而在海洋中,有机物含量恢复到灾难前的正常水平则耗费了大约300万年之久。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