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将小学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划分为三个学段。体现了课程的整体性与阶段性。各阶段的不同有以下几点:
1、心理发展特点不同: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心理特征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具体性、无意性,尚不具备抽象性、随意性。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我。
中年级段的小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正处在一个转化和过渡的比较特殊的阶段。思维开始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过渡,所谓过渡是说,中年级的小学生在对事物进行概括时,既有形象性,又有抽象性;
高年级段的小学生,初步具备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但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还无法进行那些和具体事物相距较远的高度抽象概括的活动,也只能对一些过程、结构简单事物进行抽象概括;
2、思维发展不同:低年级段的学生无论是观察、注意、识记基本处在无意状态,情感还处在比较低级阶段,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
中年级段的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化不大,还没有什么创造性的思维,但是思维的深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观察、注意、识记等心理过程开始由无意状态向有意状态转化,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顺序性、深刻性,与低年级相比,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高年级段的小学生思维相对敏捷,对事件的理解日益丰富、深刻,可以凭借思维进行想象和有目的、按顺序、有选择地进行回想。
3、情感认知不同:低年级段的小学生虽然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语言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最基本的口语语法形式,但是理解书面语言和用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比较低下,对自我感受的表达还不完善。
中年级段的小学生情感稳定性、可控性、丰富性、深刻性有所提升,对情绪的操控能力有所提升,可以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高年级段的小学生情感,有了一些高级情感的体验,如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的体验等,能够比较正确的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上主要是从思维、思维发展、情感等方面介绍了三个年段小学生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直接或间接都在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都和小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心理特征既是教学三个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也是规定这三个阶段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