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发现简史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自60年代开始,在这里先后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金属量测量工作,当时曾发现了该矿床形成的铜分散晕异常,但未认真检查;在开展1:10万航空磁测时也发现了相应磁异常,但规模小而微弱,也未引起重视,从而使这个矿床的发现时间大约推迟了近20年(图9-1)。
图9-1 矿区区域地质及航磁异常图
1—第四系洪积砂砾碎石;2—第三系昌吉河组:砖红色泥岩、砾岩;3—C1n南明水组:碎屑岩、砂岩、泥岩、炭质泥岩;4—C1b北塔山组:火山碎屑岩、凝灰岩;5—D2wa蕴都喀拉组第一亚组:安山玢岩、玄武玢岩、砂岩、凝灰岩;6—D2wa蕴都喀拉第二亚组:凝灰粉砂岩、层凝灰岩;7—花岗岩;8—断裂;9—1:20万金属量测量Cu异常;10—矿区范围
1978年5月,拣蘑菇人偶然发现了这里红褐色的岩石,当即向地质人员报告。经鉴定化验及现场踏勘认定这些岩石是铜镍矿床氧化物的产物,并命名为Fe1铁帽,以后又陆续发现了四处铁帽,编号分别为Fe2、Fe3、Fe4、Fe5。随即进行了地质调查、地面磁法和激发极化法测量。
1979年首先对Fe1铁帽进行了钻探检查。所施工的ZK4、ZK6两个钻孔均证实在铁帽下存在基性岩体,具铜矿化,但未见工业矿体。磁测结果表明,在铁帽东南约200m处存在一明显的磁异常(图9-2),预示着隐伏岩体的存在,据此布置了ZK13号钻孔。钻孔在穿过薄层覆盖见到岩体后,因天气转冷、施工困难而暂停施工。1980年继续钻进,于108m至411m见到矿化岩体,其中255m至305m和329m至339m见致密块状铜镍矿石,从而发现了该矿床。
图9-2 Y1号岩体△Z、ηs异常图
ZK13号孔见矿后,部署了物化探详查和找矿工作,至1982年即查明该岩体的含矿性很好,为一大型硫化铜镍矿床,1984年建井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