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指导思想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综合上述理论和理论方法结合研究目标及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本书将重点阐述表生系统硒的演化特征及控制因素,在大量岩石、水系沉积物、土壤、粮食、人发、血液硒数据和地质构造环境背景及社会、经济、自然地理景观材料基础上引入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结论,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系统进行非平衡非线性理论分析,总结硒在地球内部系统和地球表生系统中的分布、状态变化和循环流动机制、富集和分散规律,探寻硒在人体健康和病变中的作用、环境硒改变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引起硒改变的社会自然因素。特别是要对以往一些学科前缘问题,困扰多年的一些理论难题努力探索,力争取得一些突破性的新认识。其突破点选在:①地球内部对地球表生系统的作用与联系,硒的立体时空分布状态与流动循环;②分子生物学的结论和理论假设与环境硒作用的结合,利用非平衡非线性的理论解释,探索环境硒变量的改变引起的人体系统状态参量随机涨落和系统的突变对环境反馈的信息。
具体操作时,本书选择了三个被认为与硒有关的疾病人群分布区作为研究目标区。它们分别是张家口克山病区、磁县食管癌高发区、恩施硒中毒区。除了恩施硒中毒区之外,其余两个病区的病因研究都存在巨大分歧意见。特别是在对环境硒的作用上是否成为克山病和食管癌的发病因子一直争论不休。加之它们的研究程度较低,因而成为了本书的优选目标。
对上述三个研究区进行实地的野外调研工作,系统的样品采集和环境调查,同时收集有关的文献、数据和资料。按以下程序进行综合分析:
(1)利用系统非平衡非线性理论方法建立地球表生系统的硒循环模型及其与地球深部硒分布和输运的关系模型。
(2)对各研究区利用非平衡非线性理论分别建立硒与克山病、硒与食管癌、硒与硒中毒的关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探索控制各种疾病的环境条件,进行危险区预测。
(3)综合对比三个病区硒环境特征、硒与疾病的关系模型和控制条件,利用非平衡非线性理论方法建立硒与人体健康总的理论模式,对硒对人体健康作用进行评估。
(4)利用非平衡非线性理论和计算机人工功智能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计算机理论和预测模型。
2024-10-17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