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山东省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深入人心?
1995年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山东省抓住时机,经过几年的实践,已有30%左右的县市,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了产业化经营。
在起步较早的东部、中部地区,这种经营形式已占主导地位。从产业和产品看,畜牧、水产、果品、蚕茧、烟草、花生、建材等一体化经营,进展较快,规模较大,有的已突破地域、所有制、行业界限,向大范围、深层次、高水平发展。
以农产品加工、冷藏、运销企业为龙头,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龙头企业外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农产品基地,基地连农户,形成松散型或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
在山东全省最早实行肉鸡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诸城市“山东尽美食品有限公司”,几年前是一个仅有100多职工的小型外贸企业,通过发放生产扶持金、实行收购保护价和雏鸡发放、饲料供应、疫病防治、收购调运“四到门”服务,带动4000多个肉鸡饲养专业户,年饲养肉鸡2600万只。
到1993年底,山东肉类、粮食、油料、蔬菜、果品、水产品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0220家,实现产值597亿元、利43亿元,带动农产品基地5000多万亩,连结农户600多万户,占全省农户40%左右。我们从调查中看到,一个龙头企业,既是一个生产加工中心,又是一个信息中心、科研中心、服务中心。
通过发展农产品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寿光市建成的蔬菜批发市场,年销售蔬菜10亿公斤,经营额8亿元,产品销往24个省市区的190多个大中城市,并在全国180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网点。
除山东外,还有18个省市的蔬菜在这里转销,外埠蔬菜销售量占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当时,这个批发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市场的发育,带动了基地建设,全市蔬菜总面积从1983年的15万亩扩大到现在的46万亩。
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拳头产品入手,逐步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这种类型的龙型产业实体在山东中西部地区尤为多见。处于中部地区的潍坊市的寒亭区,发挥传统资源优势,以乡镇为区域,培植拳头产品,扩大经营规模,形成产业群体。全区建立起粮食、棉花、瓜菜、海水淡水养殖、猪鬃加工、工艺品、电热毯、年画风筝、皮革加工、草柳编织等15个主导产业,产值达15亿元。
农村产业化经营所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这种经营形式有利于解决我国农村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几个基本矛盾。
这种经营形式通过各种龙头企业,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使农产品生产与国内外市场衔接起来,从而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把农村经济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
莱阳市1991年以来,先后建立起14个农副产品加工三资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蔬菜、果品的生产和加工,目前已有36个花色品种的蔬菜进入国际市场,1994年出口速冻蔬菜4万吨、浓缩果汁2000吨,创汇3000万美元,出口量连续三年居全国县级之首。
每个龙型企业实体,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在选育良种、栽培管理、加工、贮藏等各个环节,都千方百计地引用处于世界科技前沿的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诸城市烟叶复烤厂,是一个为美国菲利普、摩利斯公司提供万宝路香烟原料的外向型企业,他们采用最新的品种,科学的配方,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实行严密的现代化管理。
自1987年建厂以来,年复烤能力由20万担提高到160万担,出口创汇由600万美元增加到2500万美元。
实行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联结起来,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群、产业链,是既保持家庭承包经营的稳定性,又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
诸城尽美食品有限公司扶持农民饲养肉鸡,每户饲养几千只、上万只,规模不算很大,而把各户联结起来,则形成上千万只的饲养规模。我们从调查中受到一个重要启示,农业的规模经营不应仅限于土地集中的规模经营,通过产业的组织和联合,形成产业群体,扩大经营规模,同样是一条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规模经营的路子。
以上种种可以看出中央的政策,使亿万农民受益。从山东省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可以看出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