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矿床、矿 (化) 点特征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根据对目前所取得的资料的综合分析、总结,项目组认为,松湖铁矿矿床工业类型为需选弱磁性铁矿床,成因类型为与海相火山-侵入有关的磁铁矿床,矿石类型为复合类型的弱磁性铁矿石。
布古克拉铜异常区内已发现的铜矿化体的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成矿与热液活动及断裂构造活动关系密切。
1.松湖铁矿区
通过本次预查工作,在松湖铁矿床内共圈定5个主要矿体,各矿体均赋存于灰绿色凝灰质粉砂岩(局部为晶屑玻屑凝灰岩)中,呈近东西-北西西向展布,总体产状为180°~210°∠65°~79°。
L1矿体最大,空间上呈不甚规则的透镜体状、似层状,共有4个工程控制,走向长约435m,倾向斜深约120m,真厚度6.88~24.24m,平均17.79m。走向上,自西向东厚度变薄(最西端的TC590厚度为24.24m,向东依次至TC610厚度22.40m,TC630厚度6.88m,向深部ZK6101厚度17.66m);在倾向上,从TC610到ZK6101,厚度变薄。
从ZK6101孔内所见岩、矿石的蚀变情况来看,自地表向深部约90m,岩石裂隙面上可见褐铁矿化,其下岩、矿石中均未见蚀变,据此初步判断,氧化带距地表最高处大致位于2750m高度一线,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
L2、L3、L4、L5这4个矿体均为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呈小的透镜体状。其中L2矿体出露于地表,其他3个矿体均为单一钻孔控制的深部隐伏矿体。
赋矿岩石层位主要为凝灰质粉砂岩夹凝灰质砂岩、微晶粉晶生物碎屑灰岩,局部为晶屑玻屑凝灰岩。
矿石总体表现为交代假象结构,中等稠密浸染状构造(局部为细脉浸染状构造)、稠密浸染状构造至块状构造。
L1矿体上部和L2矿体上部的矿石,矿物组成主要为磁铁矿25%~30%,黄钾铁矾15%~20%,赤铁矿5%~10%,其余为长英质矿物。
L1矿体下部,L2矿体下部,L3、L4、L5矿体矿石矿物组成主要为磁铁矿75%~80%,针铁矿(赤铁矿)1%~5%,石英5%~20%,地表矿石中可见空洞。
据基本分析化学样品结果,L1矿体走向上,自西向东,矿石含铁品位逐渐降低,倾向上,矿石含铁品位亦有所降低。
矿石中含全铁(按单工程统计,下同)28.78%~45.48%,平均37.87%(真厚度加权平均,下同),变化系数为15.85%,含磁性铁20.97%~37.01%,平均28.61%,变化系数为19.98%。MFe/TFe为0.7286~0.7821,平均0.7605(最西端的TC590全铁平均品位为45.48%,磁性铁34.96%,MFe/TFe 0.7687。向东依次至TC610—全铁平均品位为39.42%,磁性铁30.08%,MFe/TFe0.7631;TC630—全铁平均品位为38.46%,磁性铁30.08%,MFe/TFe0.7821;ZK6101—全铁平均品位为28.78%,磁性铁20.97%,MFe/TFe 0.7284)。
从物相分析样品结果可以看出,本矿床矿石中铁矿物除磁性铁外,还有硫化铁、硅酸铁、碳酸铁、赤褐铁等,硅酸铁含量2.46%~7.12%,平均4.31%;碳酸铁含量0.65%~1.28%,平均1.04%;硫化铁含量0~1.68%,平均0.97%;赤褐铁含量0.4%~1.5%,平均0.88%。
矿石中平均含铜(单工程平均)0.03%~0.12%,平均0.055%;含钴0.002%~0.024%,平均0.012%;含银2.48%~3.81×10-6,平均3.36×10-6;含硫0.93%~1.80%,平均1.21%;含磷0.86%~1.20%,平均1.06%;含硅15.29%~19.93%,平均17.68%。
从上述数据来看,矿石中所含的铜、钴、银等元素的含量均达不到伴生矿的品位要求,但硫、磷、硅的含量超标,对磁法选矿有较大影响。
本矿区铁矿石的自然类型按组成矿石的主要铁矿物可归为复合矿石,按结构构造可归为浸染状矿石,按矿石含铁量及伴生有害组分含量,本矿区铁矿石的工业类型为需选弱磁性铁矿石(MFe/TFe≤85%),属贫矿。
主矿体L1顶板为灰紫色凝灰质粉砂岩。
底板岩性主要为灰绿色凝灰质砂岩,局部可见含砂微晶粉晶生物碎屑灰岩。岩石裂隙发育。
矿体中夹石岩性主要为凝灰质粉砂岩、含铁凝灰质粉砂岩(含铁凝灰质粉砂岩中含少于20%的全铁,包括磁铁矿、黄铁矿、镜铁矿等,以磁铁矿居多),规模均很小。
该矿床5个主要矿体共求得333类矿石资源量2429477.87t,334类资源量252366.86t。其中L1矿体求得333类资源量2429477.87t,L2矿体求得334类资源量77076.26t,L3矿体求得334类资源量69285.66t,L4矿体求得334类资源量35232.32t,L5矿体求得334类资源量70772.62t。
2.布古克拉铜异常区
通过工作,在该异常区内发现了两条规模相对较大的铜矿化体,此外,在几条断裂破碎带内可见到铜矿化线索。
B1矿化点位于布古克拉异常区中北部,矿化体赋存于灰黑色、灰绿色凝灰质粉砂岩中,矿(化)体可见长约210m,视厚度17m,真厚度为13.8m,总体产状为200°∠58°~60°。
矿化体产于断裂破碎带内,铜矿化以孔雀石化为主,黄铜矿少见,主要见于岩石裂隙面上。
矿石局部可见少量碳酸盐薄膜和石英小团块沿裂隙面发育,含铜品位为0.015%~0.36%,平均为0.08%。
B2矿化点位于布古克拉异常区的中西部,矿化体赋存于灰绿色、青灰色凝灰质细砾岩中,矿化体从露头处向东延伸约20m尖灭,因植被发育,且为河谷断开,向西延伸情况不详,视厚度为11m,真厚度为10m,总体产状为200°∠70°。
矿化体产于断裂破碎带内,矿化主要为黄铜矿为主,孔雀石则见于岩石裂隙表面。黄铜矿呈星点状或多晶聚合体状产出,分布不均匀。矿石含铜品位为0.006%~0.51%,平均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