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酸性强弱?
分子中含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会是酸性增强,吸电子基越多,吸电子能力越强,吸电子基离酸性基团越近,酸性越强,反之酸性越弱。
可根据非金属性活动顺序,非金属性越强,所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对于同主族元素形成的与氢的结合物的水溶液酸性,该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越弱,酸性越强如:HI>HBr>HCl>HF H2S>H2O,其判断的实质都是看该物质失去质子(氢核)的能力。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中心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非金属性越弱,对氢原子的吸引能力就越弱,酸就越容易电离出氢离子,酸性越强。
相同化合价的不同元素作中心原子,中心原子的原子半径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其酸性越强。
酸分子中不与氢原子相连的氧原子数目越多,酸性越强。美国化学家鲍林从实验中总结出一条经验规律,把含氧酸用通式表示为(HO)mROn,其中n为非羟基氧原子(即不与氢相连的氧原子)的数目,n越大,酸性越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性
离子反应是[苯酚+碳酸根=苯酚阴离子+碳酸氢根离子]苯酚是一种酸,碳酸氢根也是一种酸,根据强酸制弱酸反应原理,可以推出苯酚酸性大于碳酸氢根。
另:利用碳酸+苯酚钠==苯酚+碳酸钠可以推出碳酸酸性强于苯酚。
用PH试纸是错的,几种物质PH差距很小,比色卡上几乎无法作比对。
扩展资料:
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如非金属性Cl>S>P>C>Si 则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
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
酸性常用该酸的标准溶液(I=0,温度25摄氏度,1标压,C=1.0 mol/L)的PKa表示,即酸度常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性
有些高价酸在通常情况下氧化性强于酸性,就是说通常这些酸都显氧化性而不显酸性,比如高锰酸和高氯酸。在书写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忽略了酸的强氧化性。<BR>
有机酸的酸性更好判断。一般来说,分子量越大的酸酸性越弱。因为在有机酸中,酸显酸性是因为有羧基的存在。如果酸的原子量很大,与羧几相连的碳与羧基中的氧的碳氧键就越弱,相应的氧氢键就越强,所以氢就越不容易游离出来。
1.同周期,第二周期从B,C,N原子半径递减,这样最高价含氧酸酸性
H3BO3(极弱酸)<H2CO3(弱酸)<HNO3(强酸)
再如:第三周期从Si,P,S,Cl原子半径递减,这样最高价含氧酸酸性
H2SiO3(极弱酸)<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最强酸)
2.同主族:第五主族从N,P,As,Sd,Bi半径递增,酸性减弱(HNO3>H3PO4>H3AsO4>HSdO3>HBiO3)
第7主族从Cl,Br,I原子半径递增,酸性减弱
(HClO4(最强酸)>HBrO4(强酸)>HIO4(中强酸))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增强,酸性减弱,H化物酸性弱到强氟(F)、氯(Cl)、溴(Br)、碘(I)
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的酸性(碱性)强弱为谁水解强度越强谁酸性(碱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