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主要的区位优势
一、配套交通发达
天津港是中国华北、西北和京津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对外交通十分发达,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
天津港与京哈铁路、京沪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三条铁路干线交汇,并外接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包铁路、京承铁路、京通铁路、陇海铁路、包兰铁路、兰新铁路等干线与全国铁路联网。
天津港公路成网,四通八达,与京津塘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晋高速公路、形成辐射状公路网络,连接了北京、天津及华北、西北地区各省市。
二、市场广阔
天津港地处环渤海及京津冀经济圈,腹地深厚,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市场广阔。京津冀位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
三、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将打造新亚欧大陆桥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深化对外开放的重点,而天津港正处于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地位同时又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战略城市。
随着东北振兴、中部端起、西部大开发战落的实施,天津港所辐射的腹地经济不断发展,北京经济图、京津冀城市群、天津自贸区等相关概念的提出,使得天津港处于带动北方,乃至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扩展资料
天津港的历史沿革
东汉时期,封建王朝出于军事上运送兵员、转运漕粮的需要,征集民夫,开凿河渠,使诸河相通,合流人海,形成了以海河为主体的内河航运网。
唐代,天津港形成。
明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将直沽赐名“天津"。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天津港对外开埠,成为通商口岸。
民国26年(1937年),经历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入侵中国,接管了在天津和塘沽的大部分码头,天津港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内河外贸港口。
民国34年(1945年)天津新港因日本投降和国民党军队撒离时遭到破坏,变成了百孔干疮的死港 。
1951年8月24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修建塘沽天津新港。
1959年,天津港因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物资供应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开始第二次港口扩建工程。
1952年10月17日,天津港重新开港。
1966年,天津港新建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吞吐量一举突破500万吨,结束了天津港不能全天候接卸万吨巨轮的历史。
2005年,天津港完成10万吨级航道和大型油码头的建设,建成深水大港和集装箱中转港及中国北方的航运、物流中心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津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津冀
天津不仅是海路枢纽也是陆路枢纽,两大铁路的交汇点,入京的必由之路。天津港处于河流入海口,内河交通和海上交通连为一体。海运成本低。天津在北中国海岸线的最深处,与广大内陆有更密切的接触,便于对北京的商品输入,可以更大程度地辐射三北.北京经海运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0%以上经天津港下水。天津港也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综合运输成本最低。随着我国经济由南向北的梯次发展,天津港在北方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劣势:
天津靠近北京既是天津的优势,同时也是天津的劣势,在北京的辐射下,天津的吸引力难以充分发挥,同时由于北京的阻隔,天津失去了经济腹地。天津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未相应地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