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请从手法,感情等方面简评一下,100字左右... 请从手法,感情等方面简评一下,100字左右 展开
 我来答
己曦古红叶
2020-06-15 · TA获得超过346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72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225万
展开全部
请从手法,感情等方面简评一下,100字左右
这是苏轼在“乌台诗案”事发被贬黄州时期所作的一首词,词前有一小序,交待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但细读此词,发觉苏轼绝非只是描写遇雨的实感,而是借遇雨、不惧雨、从容待雨的过程描写表现了自己对待人生“风雨”的从容态度与豁达风神。
“穿林打叶”的雨声说明风急雨骤,但词人的态度却那么从容不迫,潇洒自得,且吟且啸,徐步向前。“竹杖芒鞋”表明了他着装的轻便与简陋,更重要的还在于他那种冒雨徐行的心情,他认为竹杖芒鞋还轻快胜于骑马,可见他对风雨的无所畏惧。“谁怕?”的反诘正是建立在他面对风雨的态度之上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则进一步写出了他的任达与倔强,并将自然界的风雨与人生道路上的风雨联系起来。其中的“一蓑烟雨”既表明词人愿将自己比作农人,同时又暗示他一生顶笠披蓑都出没于政治风雨之中。词换头之后,转入写雨后的景色与感受。早春三月,寒风料峭,经历过急风骤雨的洗礼之后,人变得更为清醒,而在感到微冷之后却又迎来了山头的斜照。自然界的景色尚且如此,人生与仕途中的历程又何尝不是这样?雨霁后是天晴,微冷后是太阳的笑脸。正是在这种景色与心情的转换之中,词人回想起刚才所经历的风雨萧瑟,只是淡然一笑,“也无风雨也无情”正表明了他那种随缘自得的宁静心境和旷达的胸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