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一块大洋抵现在多少人民币?
民国时期的通用货币是大洋,大洋的种类繁多。这些大洋有孙中山银元、袁世凯银元、黎元洪银元等等。其中流通最广的,就是壹圆版的“袁大头”银元。
“袁大头”银元,顾名思义就是民间对袁世凯像系列的流通银币的俗称,袁大头银币从民国三年,也就是在1914年开始铸造到1929年,一共发行量达到了7.5亿枚,分别为2.6克、5.3克、13.3克、26.6克重量不等的硬币。面值有壹圆、五角、贰角、壹角这四种。袁大头银元,是一种银制的硬币。如果放在耳朵边敲打一下,就会发出嗡嗡地声响。所以,人们习惯以这样的方式,来辨别袁大头银元的真假。
如我国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在《多收了三五斗》这一篇课文提及的,农民伯伯辛苦一年把粮食卖了出去,奸商们给他们纸币的钞票,但老农民不愿意,要现大洋就是袁大头。可见,袁大头银元在人们心目的地位是很高的。
在民国时候,一块大洋能在饭店吃上一顿饭。如果以民国三年“袁大头”的估价,按照现在银子的价钱估算,一个“袁大头”银元大概就是20多克,起码也值二百元或者三百元的。现在去饭店吃喝一吨,也要花上两百元,也就相当于一块普通“袁大头”的价钱。
民国时候,米价大约为一斤三四分钱,一个现大洋可以购买将近30斤大米,大约一个银元也相当于100-200元人民币。当时,普通人的工资也就是一个月几个银元而已,一个月收入超过十银元在普通人中,也算是高收入了。
根据资料记载,清末民初的时候,五块银元就可以买一头水牛,一块银元可以买一担大米,到民国后期一银元是一担谷。按照银子的换算,当时一块银元等于0.8-0.9两银子,以这个价格兑换现在实物的话,那一两银子就100元以上,民国初期时约等于250元。
当时,一块大洋可以请吃西餐;可以买20张公元门票;可以买10张演出入场券,而报纸这些,一份只要3分钱,一块银元就可以包月。
民国时候知识分子的收入是非常高的。如蔡元培当北京大学校长的时候,月收入是600银元,鲁迅与陈独秀为北大的教授,一个月收入是300银元,徐志摩在多个大学当教授,为了维持陆小曼生活,最多一个月能赚600亿元。折合到现在,这些学者大学教授的月收入是上万甚至十万以上都不等。
“袁大头”由于发行的多少、年限、版面、品质的好坏与品种的价值不同,价钱也是不一样。其中存世量最少的,就是民国三年袁世凯像壹圆L.GLORGI签字版金质样币,这是最值钱,据说在国际市场拍卖会上以230万拍出。真是价值连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