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角色呢?
《西游记》中的众多人物,令人过目不忘,形象俊朗又有着不俗肉身的唐僧,本领大可通天,几乎全能型的孙悟空,废话极少且忠心侍主的沙僧,多情且又痴情的八戒,就算只出场一次的小妖小怪们,随便拎出哪一个,都会令人印象深刻。
西游人物无虚设,每个小妖都可爱你看那在灵山上偷喝一点灯油,就能成精的老鼠精,还有那名字叫做有来有去的有来有去,更有那精细鬼和伶俐虫,灞波儿奔和奔波儿灞,刁钻古怪和古怪刁钻,众多古灵精怪的小妖们,单从名字本身就已经耐人寻味,真真佩服作者吴承恩。
不光给这些小妖精们,如此讽趣又有意象的名字,还往往是正话反写,令读者捧腹之余,尚能深思。比如,精细鬼和伶俐虫,只是自作聪明、天真单纯,却没有一点精气和伶俐的影子。刁钻古怪和古怪刁钻,充其量也就开个花账,打打小算盘,远远算不得攻于心计,古怪刁钻。那为何要起这样的名字呢,作者只有深意,且容读者琢磨去。
牛魔王的牛性元素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在唐僧师徒四人以及众多仙人,还有众多妖怪中,我最感兴趣的不是细皮嫩肉的唐僧、不是憨憨的沙僧,不是那娇媚的女儿国国王,不是那千变万化的白骨精,更不是那动不动就向“小姐姐”献媚的八戒。那么是谁呢?说出来你们不许鄙视我哟。
我最感兴趣的一个角色是——牛魔王。以我读书的体验,总感觉在《西游记》的所有配角中,牛魔王是吴承恩塑造得最为丰富立体的一个形象。集牛性与魔性与一身的牛魔王,亦庄亦邪,神通广大,又足智多谋,从不主动惹事,也绝不怕事,虽然和孙悟空是结拜弟兄,还曾是悟空的带头大哥,但从不以老大自居,也从不巴结奉承。面对神权的威仪,也从不主动逢迎,因此,他是惟一在取经路上,被动参与,最终皈依佛门,修成正果的妖魔。
时至今日,我们形容一个人脾气不好时,也常会顺口说出,你瞧他犟得像牛一样,你看他倔得八头牛都拉不回来……当然,叫牛魔王的这个王,势必有着他的牛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不饶人。这从他不顾大家劝解,执意要和孙悟空博斗的场景,可见一斑。孙悟空作为曾经的兄弟,不敬大哥,不和大哥同道,还多次挑战他老牛的底线,牛脾气如何能忍,逮着机会还不得决斗,一泄愤恨。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得有,宁肯不撞南墙不回头,宁肯到最后被逼上绝路,无计可施,被牵着牛鼻子皈依,也要决战到底。
这么一说,这牛魔王就越琢磨越有意思了。如此其貌不扬的一个老牛,和孙悟空是把兄弟,和铁扇公主是两口子,又生了个红孩儿,还有个小情人儿玉面狐理,这背后还有靠山——火焰山,还有老婆背后太上老君那个靠山。
这里说到火焰山,我忽然想起,前不久从托马斯•布朗《瓮葬》里,读到的一句话,“生命是纯粹的火焰,我们靠我们体内一个看不见的太阳活着。”就觉得这句话用在牛魔王身上特别合适。
牛魔王的魔性魅力为啥这么说呢,咱首先说说这牛,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大致都了解牛的习性,牛的适应性很强,与猪、狗等不同的是,牛会反刍。
从文化意义来说,牛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牛在西方文化中是财富与力量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本分的象征。
在古籍中,炎帝的形象就是人首牛神,被先民们奉为“神农”。在今天,我们仍然常用“老黄牛”来形容一个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品格,我们常见的是,牛只顾低头拉犁,耕好自己的田,不问别人的事。因此,作者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把集牛的物性、妖的魔性,与人的悟性为一体的牛魔王,塑造得如此丰富立体,对古代民俗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
耕好自己的田,不问别人的事。当外界传闻,老婆铁扇公主和太上老君有一腿时,人家牛魔王充耳不闻,依然和老婆在洞府里恩恩爱爱,逍遥自在。尽管有人传言,红孩儿不是自己的血脉,老牛也不往心里去,反正认咱老牛作爹,别人爱咋说咋说,不嫌累,且说去吧。
书中就有写到,有一次孙悟空造访,只见魔云洞清幽雅致,安静舒适,类似于神仙洞府,完全不像其他妖魔洞里那么阴森中怖,而牛魔王正悠然自得在那里把玩丹书。类似的生活场景,作者往往一笔带过,但细心的读者依然会读懂,牛魔王在魔性深处存在着的道与佛性。
另一侧面,牛魔王既有魔的一面,也有“正”的特点,虽然在小说中,牛魔王都是站在取经正道的对立面,但是纵观全场他并没有行凶作恶,甚至在孙悟空对他欺妾害子,与他再次相见时,他依然表现出了宽宏的大哥气量。
他念在结拜之义,对悟空说“看故旧之情,饶你去罢。”他对悟空的恨,也只是化作一句“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灭”,这完全是一个讲道德重情义的人的形象。在此时,作为妖魔的牛魔王之魔性,可以等同于“魅”,魅力的“魅”,道德魅力,人性魅力,或者说是妖格魅力。
作者吴承恩要的就是这种人非人、妖非妖,又集凡人、动物、妖摩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牛魔王有着牛的体征和犟脾气,有着妖精的古怪与邪魔,有着男人的风范和气度,有着王者的魄力和格局,又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贪、嗔、痴和各种俗世欲望。
他对待权威不卑不亢,对待朋友宁肯你负我,我绝不先负于你,对待女人外刚内柔,对待邻里重礼重情,与把兄弟悟空相爱相博,以及最终殊途同归,走向正道的美好结局。都让人在眼花缭乱的魔性世界中,即感悟现实生活的俗世日常,又体会精神文化空间的禅宗智慧与佛学思想。
所谓人有人道,魔有魔道,《西游记》中,那些以动物修练成人又化身为魔的妖精们,生存不易,而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面对现实种种又何尝容易?
扪心自问,哪个人的内心又不曾住过一个魔呢?在人生长河,牧心又牧爱的修练中,人类也在力求去烦忧、净心灵,求淡定,正如禅宗修行公案中,常以牛说法,把人的本来面目或心性比作白牛,把人的心性修证喻作牧牛。如果人也能像牛一样,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也便能消除内心的许多魔障,求得个知足快乐。
2023-08-01 广告